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研究人员新发现一种能从猴子传染给人的腺病毒。并且在跨物种传染后还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是首次发现能由动物传染给人的腺病毒。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它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不强,不必担心会引发大规模传染病疫情。

  • 标签: 传染病 腺病毒 猴子 病原体 研究人员
  • 简介:蜱是一种小型节肢动物,会通过吸入或动物的血传染多种疾病。日本专家最近在蜱体内发现一种可以抑制病原增殖的酶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由蜱引发的感染症的药物。

  • 标签: 日本专家 病原体 增殖 体内 小型节肢动物
  • 简介:基因芯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的核酸分析技术,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分析工具之一。本文简述了基因芯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性传播疾病病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和人乳头瘤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 标签: 基因芯片 性传播疾病 病原体 核酸分析技术
  • 简介:目的建立泰泽氏病原(Ty)纯化方法,获得纯的菌体供抗原研究,为ELISA诊断抗原的制备提供依据;并尝试建立Ty隐性感染血清学抗原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特异性抗体包被磁珠,从感染大鼠肝脏中富集和纯化Ty;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技术考察纯化Ty的蛋白和抗原图谱;同时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直接检查隐性感染大鼠肠道上皮细胞内的Ty。结果用辛酸-硫酸铵纯化的Ty单克隆抗体M5以0.5μg/10^7beads以上浓度包被抗IgG抗体预结合的磁珠4h,可最大效率地富集Ty;分离反应进行1h,敏感性达到1矿菌体/mL;吖啶黄染色镜检法可以直接、快速地观察到结合于磁珠上的细菌;抗原分析表明,IMS较好地去除了肝组织和真核细胞成分,纯化的TvRJ株具有3个免疫优势的抗原成分,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160×10^3、116×10^3、55×10^3;此外,IMS法可直接从隐性感染大鼠盲肠上皮细胞中检测到少量寄生的Ty。结论用IMS技术可有效地富集和纯化Ty,并可以作为Ty隐性感染血清学抗原检查的候选方法。

  • 标签: 免疫磁珠 泰泽氏病原体 血清学试验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在对传染病病原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耐药性相关遗传多态性分析、基因分型、生物种系的遗传进化分析、宿主与病原相互关系分析、病原检测等。但在病原检测方面,与检测细菌相比,基因芯片技术对病毒的高通量检测难度较大。简要介绍了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病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所采用探针的类型及设计原则、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的影响因素等。

  • 标签: 基因芯片 病毒 检测 鉴定
  • 简介:2005年以来,二代测序平台和测序技术越来越普及,被广泛用于新病毒和未知病原的发现,从未经培养的复杂样本中筛查病毒类病原需要更多的前期处理措施。我们围绕高通量测序所涉及到的测序样本预处理方法和扩增方法做简要总结:样品类型分为无菌样本和开放样本;病原类型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背景核酸去除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分离、核酸酶消化和几种rRNA去除的方法;常用的微量样本非特异性扩增方法包括随机引物PCR、SISPA技术、锚定随机引物PCR、RCA技术、MDA技术和NASBA技术。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病原体 样本预处理 背景核酸去除 非特异性扩增
  • 简介: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症状的植物或植物产品中已知细菌的免疫检测和基因组DNA检测方法,以及细菌病害诊断鉴定的新方法。

  • 标签: 病原细菌 免疫检测 DNA分子检测 基因组探针 多相分析诊断
  • 简介:目的:对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传代蚊细胞微量培养方法对2006年广州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并通过脑内途径观察其对乳鼠的致病性;经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对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病毒特异抗体及新分离的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将此次分离的病原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进行生物学性质比较。结果:从57份患者血清标本中分离出10株病毒,在传代蚊细胞中可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并对乳鼠致病;其基因组为登革1型病毒特异的RNA分子,经鉴定为登革1型病毒;此次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致细胞产生病变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蚀斑的大小、形态以及致乳鼠发病的时间等生物学性质上有所不同。结论: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为登革1型病毒,且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生物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登革1型病毒 病毒株 病毒分离 生物学性质
  • 简介: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用菌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通过分析细菌中质粒的存在状态和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研究细菌致病机理、机体免疫防护机制,分析确定菌株的标识基因和标识分子,以及研究质粒表达调控分子机理提供思路,进而为应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筛选新的表达载体、研究新型疫苗候选株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质粒 复制 调控机制
  • 简介:近年在吉林省栽培的西洋参上发现自粉病,经致病性测定和对病原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人参白粉菌(ErysiphpanacisBaietLiu)所致。

  • 标签: 西洋参 白粉病 人参白粉菌
  • 简介:基因专家近日说,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专家们发现人类其实应该被看成共生生物。

  • 标签: 细菌 体内 细胞 DNA 专家 基因
  • 简介:通常认为,在蛋白质上加入磷酸基是真核生物细胞主要的翻译后修饰调节。但是,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这种修饰作用也存在于原核细胞,而且也有其功能,在MCP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应用准确度高的质谱分析,结合磷酸多肽富集技术,

  • 标签: 磷酸化作用 细菌 真核生物细胞 翻译后修饰 原核细胞 修饰作用
  • 简介:为了加强专业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专业思想的培养与教育;(2)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更新;(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4)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5)科研水平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 标签: 真菌学 教学优化 专业教育 《植物病原真菌学》 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
  • 简介:榛是辽宁铁岭市最重要的木本经济树种。白粉病是榛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导致树体衰弱,减少花芽分化,落果,降低产量。本研究对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调查,通过病原菌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榛白粉菌(Erysiphecorylacearum)。

  • 标签: 白粉病 榛白粉菌 辽宁
  • 简介:为了解本地区头癣患者病原菌与家养宠物关系的流行分布情况,我们对来本院1998—2004年就诊的1020例头癣病患者及其所养宠物进行了病原菌的培养分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现将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头癣 宠物 病原学 探讨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的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的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及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仅是中型及小型两种。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的诊断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无绿藻病的治疗至今尚无明确的方案及标准。

  • 标签: 无绿藻 抗真菌药物 真菌鉴定
  • 简介:对枸杞白粉病病原菌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发现了引起枸杞白粉病的病原菌—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mougeotii。节丝壳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枸杞白粉病为吉林省新病害。另外还发现了枸杞上同时寄生有反卷白粉菌Erysiphekenjiana,通过对采集环境、病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萌发试验的研究分析,确定这种寄生现象为“假寄生”。

  • 标签: 新记录 新病害 穆氏节丝壳 假寄生
  • 简介:股癣是由皮肤丝状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为了解股癣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我们对1998—2004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2648例股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股癣 病原菌 鉴定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