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2年元旦。两件大喜事来得意外,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天,美、英、苏、中、澳、比、加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宣言》。宣言表明:各国政府和人民以打败法西斯为共同目标,形成以美、中、苏、英为核心的反法西斯联盟。中国跻身强国行列。罗斯福建议:亚洲太平洋战场划分为4个战区。即:中国战区、东南亚战区、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

  • 标签: 史迪威事件 太平洋战区 反法西斯联盟 太平洋战场 蒋介石 联合国
  • 简介:1942年3月3日,一个身材瘦高,虽然称不上英俊,但却风仪威严的美国人来到重庆。他,就是一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他因作为盟军在中国的最高军事代表,也因与蒋介石、何应钦水火不相容,最终被召回,成了“史迪威事件”中的主角而闻名。

  • 标签: 史迪威 何应钦 蒋介石 共产党 中国军队 中国远征军
  • 简介:约瑟夫·沃伦·史迪威是位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美国将军。早在1911年11月,他就曾到上海度假,那是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九年后,他奉命到中国工作。1935年至1939年,他担任美国驻华武官参赞,其足迹遍及中国各地。因此,他被美国军界称为"最精通中国和远东问题的军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奉命前来中国,作为罗斯福总统的驻华军事代表,开始履行其职业军人的历史使命。不过,在中国的日子里,他与蒋介石之间充满了矛盾与龃龉。

  • 标签: 蒋介石 史迪威 罗斯福总统 马歇尔 中国共产党 中国军队
  • 简介:血战密支那“掠夺者”的这次行动代价如此巨大,以致盟军最高层军官们疑窦丛生:夺取密支那是否值得?蒙巴顿海军上将心怀疑虑,关注着战役的全过程。当联合参谋部的官员问起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回答说,据他看,这次行动“毫无道理,不能再继续”,而应该代之以开辟南缅战场,夺回仰光。

  • 标签: 缅甸战场 史迪威 海军上将 参谋部 官员
  • 简介:70多年前,连天的抗战烽火,诞生一条运输动脉——史迪威公路。从印度经缅甸,通过云南、贵州到达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连接起来。这条抗战生命线,把一批批物资通过美军的车队运抵中国,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通道。位于贵州省晴隆县的史迪威公路“24道拐”,因为其险峻.成为这条运输动脉上的重要地理标志。

  • 标签: 史迪威公路 “24道拐” 陆路运输 交通管理
  • 简介:<正>史迪威将军于1942年1月至1944年10月被派往中国。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任国民政府蒋介石的总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官。从此,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以及军队训练等方面都得到了增强,使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史迪威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史迪威的对日作战计划最终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本人也被召回美国。本文拟对在这一复杂历史时期的史迪威作些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 标签: 史迪威 蒋介石 抗战时期 中国抗日战争 作战计划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总统特使赴华,苦药还是糖衣?蒋介石在罗斯福多次施压下并没有屈从的意思。他在1944年7月23日写给罗斯福的备忘录中,十分巧妙地设计了一个“以攻为守”的办法。一方面他好像十分爽.陕地表示,原则上同意委以史迪威指挥全中国部队的指挥权,只是委婉地表示需要一个准备时期。

  • 标签: 史迪威 将军 美国 都城 总统特使 罗斯福
  • 简介:抗战接近尾声,罗斯福召回史迪威1944年9月13日,桂林方面传来了极为不利的消息,日军第23师团以两个师的兵力从粤北进攻,与从衡阳南下的日军第11师团的7个师形成钳形攻势,以夺取广西省。美军第14航空队在广西境内的机场和一系列设施都面临着被日军夺取的危险,史迪威急忙从重庆的谈判中抽出身来,准备立即飞往桂林。史迪威在渝中区上清寺总部办公室里准备简单的行装时,秘书来报,说有两名中共代表要求接见。

  • 标签: 史迪威 钳形攻势 渝中 罗斯福总统 赫尔利 中国战区
  • 简介:史迪威公路又称中印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中、美、印、缅4国人民冒着日军炮火,在蛮荒的原始森林中修建的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雷多为起点,横贯缅北后进入中国滇西,最终到达昆明的一条国际救援运输通道。作为当时唯一能够深入滇缅战区的陆上援华物资输送线,史迪威公路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随着战争的结束,有的路段虽已不再复用,但它依旧横卧在祖国的滇西大地,为保卫边疆守护国防奉献了六十余载。如今的史迪威公路正以崭新的面貌和蓬勃的生机准备迎接沟通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区域经贸合作、增强各国文化交流及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伟大使命。

  • 标签: 史迪威公路 “生命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区域经贸合作 地区经济发展
  • 简介:二战中修建的史迪威公路是条战时公路。随着战争结束,该路的大部分很快处于废置不用的状态。但是,从发展云南对西部各国的交通与交往来说,重新修复与改善史迪威公路,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将是云南应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之一。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史迪威公路 中国 缅甸 印度 云南
  • 简介:“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被誉为“远东抗战生命线”,为中国抗战和世界远东地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史迪成公路所经中缅印三国路段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也极不平衡。但从区域经济辐射理论视角看,加强史迪威公路所经路段经济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建立以大通道为主轴,以沿线大、中城市为支撑点,以沿线小城市为网络,并具有强大内聚力和辐射力的经济走廊,则是史迪威公路重开后中缅印三国的最佳战略选择。

  • 标签: 辐射理论 史迪威公路 经济走廊
  • 简介:中国货币供应量全球第一有确切数据表明,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现金加定活期存款总额)已经是全球第一,8月份M2达到68.7万亿,超过美国大约10亿人民币。而过去十年,中国年均M2增速在18%以上,而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个位数的增长。相关评论:中国人均GDP只排在全球100名国家之后,

  • 标签: 广义货币供应量 事件 经济 发达国家 人均GDP 中国年
  • 简介:"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实际上是三条主要线路组成的一个公路网络,包括其前期的滇缅公路、中期的"驼峰航线"和后期的中印公路,被誉为"远东抗战生命线",是抗战时期唯一一条通往国外的战略通道,它奠定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新格局,为中国抗战和世界远东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史迪威公路 “二战” 战略地位 历史作用
  • 简介:中国海军“兰州”号导弹驱逐舰访问斯里兰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兰州”号导弹驱逐舰2010年12月7日下午抵达斯里兰卡,参加斯海军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韩国以及泰国的军舰与“兰州”舰一起,共同参加了斯海军的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包括斯总统拉贾帕克萨观看各国舰艇行进、军乐队表演、帆船比赛以及研讨会等内容。

  • 标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 导弹驱逐舰 中国海军 事件 庆祝活动 斯里兰卡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带头学宪法2002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09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了宪法。人民大学许崇德教授、武汉大学周叶中教授以"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题作了讲解,并就贯彻实施宪法提出了有关建议。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

  • 标签: 胡锦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贯彻实施 宪法意识 总书记 依法治国
  • 简介:《纽约时报》痛批安倍美国《纽约时报》电子版3月2日发表社论,批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社论指出:"安倍首相正在试图混淆历史。他和其他民族主义者直至今日仍认为南京大屠杀没有发生过。"对此,日本驻纽约总领事馆3日反驳称"社论与事实严重不符",并要求《纽约时报》更正相关内容。

  • 标签: 《纽约时报》 安倍晋三 日本首相 南京大屠杀 民族主义者 社论
  • 简介:信息化目标;3G号段;重邮更名;号码百事通。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