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中国与文物》2006年第二期曾景忠文中介绍了在美国胡佛研究所展出的三则蒋介石日记日记的日期分别是1931年9月21日、9月22日和1936年12月27日。

  • 标签: 蒋介石 日记 胡佛研究所 近代中国
  • 简介:1927年、1931年、1949年,蒋介石曾三次下野,在其家乡度过了不少时日,写过许多日记,记下了他在这段时间的思想、行踪、读书、修身、交往等情况。这些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试作析读。第一次下野回乡心情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于1927年8月14日回到家乡溪口。在8月14日和15日的日记里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14日日记在临近家乡"遥望江口塔与甬山"时,发出"复见名山之雄厚青秀,爱乡之心益切,并恨卸之不早也”。15日日记又说,“此次引退,比较心和气平,毫无怨恨,即被白崇禧加以词迫,亦不以为意,以心地光明良知无疚也”。

  • 标签: 蒋介石 日记 1927年 1931年 1949年 家乡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围绕香港受降问题,中英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冲突。最终的结果还是强权战胜了公理,国人眼睁睁地看着英国军队从日本人手中重新接管了香港。

  • 标签: 香港 蒋介石 屈辱 日记 抗日战争胜利 英国军队
  • 简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渗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为纪念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刊特邀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团队撰写“走向抗战‘月读’《蒋介石日记》(1937)”的系列文章、透过此一特殊视角,看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的感召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巨大的压力下,是如何走上抗战之路;看国共两党是如何相向而行,中国人是如何从内战的厮杀,走向共同抵御外侮的全民族抗战的。

  • 标签: 抗战胜利 蒋介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日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简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渗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备战,

  • 标签: 抗战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蒋介石 日记 持续时间
  • 简介:本书系黄仁宇研究中国历史一系列著作中的一种,其主题在于展示他的“大历史”观。作为“大历史”观指导下的个案研究,蒋介石成为有价值的选择对象,反映出作者的两个考虑:第一,对现代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具备主导作用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其研究与评价立足点应“先着重历史之长期的合理性,次及于褒贬”(第406页)。其目的在于使历史研究能与“现情切实衔接”。第二,基于“中国的长期革命,旨在脱离旧式农业管制之方式,进而采取商业原则作为组织结构之根本”(第7页)的历史判断,进而揭示历史并未为蒋介石企图在中国创造一个高层机构而提供这样的成熟条件。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始终围绕“macro-history”——“长历史”、“大历史”这样一种史观展开对蒋介石的研究。在作者看来,从”大历史”的角度研究蒋介石,其功效在于评判蒋之历史可排除道义为基准的情绪牵制,而与蒋氏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亦可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尽管作

  • 标签: 蒋介石 大历史 高层机构 历史人物 农业管制 组织结构
  • 简介:一般来说,亲笔日记是最有可能真实记述历史的事实的。但是,比对蒋介石、宋子文所记西安事变日记(见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收藏的宋子文档案和蒋介石日记内,宋这部分日记自1936年12月20日他抵达西安记起,至25日蒋介石获释离开西安至,原件系英文,

  • 标签: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宋子文 日记 胡佛研究所 斯坦福大学
  • 简介:蒋介石为巩固其统治,通过"中统"、"军统"等特务组织来对外镇压中共及其他反对势力,对内剪除国民党内异己力量的史实,已人所共知。1932年,是国民党特务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军统”的前身是1932年4月成立的三民主义力行社(复兴社)特务处。“中统”的前身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虽成立于1928年初,

  • 标签: 国民党特务组织 蒋介石 解读 日记 异己力量 三民主义
  • 简介:1928年10月25日,蒋经国从上海乘苏联货轮出发,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于1937年3月25日离开莫斯科回国。蒋经国在苏联12年,其间经历了诸多曲折复杂的变化:1927年蒋介行发动“四一二”政变,反共“清党”,蒋经国在中山大学学生集会上声讨其父,声称“他已经走向了反革命,反革命就是我们的敌人!”随后塔斯社发表了蒋经国的《严正声明》。

  • 标签: 1937年 蒋经国 回国 莫斯科中山大学 蒋介石 真相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06
  • 简介:《闻一多年谱长编》(上、下)两卷。作者闻黎明、侯菊坤,审定闻立雕,赵朴初题写书名,张光年、耿云志作序,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图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 标签: 闻一多 年谱 蒋介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选录 手稿
  • 简介: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党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党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可以说,蒋介石忧党的背后,其实在忧己。

  • 标签: 蒋介石日记 国民党弊端 个人集权
  • 简介:<正>八年六月四日上午八时半启行,一时到障[彰]。下午三时后访总座,叙谈时局,知陆荣廷通电,称徐世昌为大总统,而不列旧国会之名,单独媾和,引北敌南侵。广东将不免蹂躏乎?八年八月二十日阅申报,知浙江伪督杨善德,已于十二日病亡,继其任者为卢永祥。蛇死狐凭,皆吾党之敌。

  • 标签: 蒋介石 政治委员会 1926年 共产党员 国民政府 国民党
  • 简介:1938年1月陶德曼调停失败至年底汪精卫出走近一年的时间里,军事上的失败和外交上的困境,对国民党高层人士造成很大压力,蒋介石等人在对日和战态度方面时有反复。在此期间,蒋介石作为战时体制中最高、最后的决策者,虽然对战局也有过消极的看法,对于外来的调停有过幻想,也不反对与日方进行虚与委蛇的接触,但最终守住了抵抗侵略、拒绝投降的底线,从而为国民党政权的主体部分留在抗日营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1938年 国民党 对日和战态度 蒋介石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