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各种墓志、碑刻的出土与刊布,以及部分鲜见的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学者们在《刺史》面世以后,积极利用这些新刊碑刻、墓志及文献等对其予以增补、校正,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补正和研究论文,使之不断完善。近年,唐代相关的墓志资料又有进一步的整理和公开出版,其中内容颇可进一步补校现有学术研究成果。本文仅就笔者所见的相关资料,整理其中部分与唐代刺史有关联的内容,在比照《刺史》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原书凡例与道州郡编次顺序,对是书及已有研究成果略做订补和考校。经梳理考证,本文共补校《刺史》京畿道、关内道、陇右道等15道的华州、同州、岐州等47州55条刺史相关文献,其中新增17名刺史在41州的任职、任期手睛况,校补刺史任地、任期15处。同时增补《方镇年表》忠武军{i度使之阙一处。

  • 标签: 唐刺史考全编 刺史 墓志 唐代
  • 简介:我因长期在高校讲授中国古代史,常把盛世的唐朝作为重点;由于学校在安徽,又小能不把唐朝的安徽作为重点的重点。这就不能不经常接触唐朝安徽地方史的资料,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这个地区的行政机构有哪些州县?有哪些人在这里当官作刺史?粗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查起来竟然很不容易。常常为了某个州县、某个官员,查了很长

  • 标签: 唐朝 盛世 官员 资料 接触 地区
  • 简介:郁贤皓的《刺史》充分地利用了传世典籍及新出石刻,对《刺史》作了大量的修订与补充,其史料搜集范围更为广泛,考订也更为细致精密,在《附》中增入了京畿道泉州等4州,并为全书编制了州名索引及人名索引,虽仍有个别遗漏或可议之处,但从整体上实现了学术上的自我完善和超越.

  • 标签: 郁贤皓 《唐刺史考全编》 学术超越 史料考辨 体系结构 学术成就
  • 简介:<正>1995年2月上旬,农历正月初六,访美数年的邓长风先生第一次回国探亲。他邀请上海的一批师友到陆萼庭先生家一聚,给我们赠送了他的第一本著作《明清戏曲家略》。其时在座的有蒋星煜、陈多、夏写时、葆祥诸先生。此书由上海古籍

  • 标签: 明清戏曲 唐葆祥 戏曲家 回国探亲 传奇汇考 卓人月
  • 简介:"河东三凤"漫说点校本《旧唐书·薛收附兄子元敬传》:"[元敬]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收为长离,德音为,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1)点校本《新唐书·薛收附元敬传》同~(2)。文中长离、、鹓雏,当皆是总名为凤的不同类别的专名。而据张《朝野佥载》卷三:"昔蔡衡云,凤之类有五:其色赤者,文章凤也;青者,鸾也;黄者,鹓雏也;白者,鸿鹄也;紫者,也。"又谓:"为凤凰之佐"~(3)。

  • 标签: 旧唐书 《朝野佥载》 点校本 新唐书 河东
  • 简介:朱子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夏正式获读《上蔡语录》;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以得自胡宪的胡氏家传《谢子雅言》为基础进行初次编订后,经谢良佐的启发,朱子提出忠体恕用说,并发展成乾道二年(1166年)的性体心用说,形成乾道四年(1168年)再《上蔡语录》定本的义理基础。李侗在壬午年(1162年)抄赠朱子的《上蔡语录》,其实源于赣上传刻的朱子初本;张拭曾在隆兴二年(1164年)持有《上蔡语录》底本一种,但未曾向朱子出示。这显示出在李侗、张拭之外,朱子早年道学思想的另一个侧面,即从谢良佐、胡安国到胡宪这一脉的影响。

  • 标签: 朱子 胡宪 上蔡语录 谢良佐 胡安国
  • 简介:五经博士兴于汉朝,但《毛诗》未立于官学,未有博士之称。至唐代。毛诗博士为国学之官受到关注,史书的解释却说法不一。通过考察唐代国学设置的发展变化,可知在唐代.毛诗博士一称起于文宗时的五经各设博士,是中唐以后国家教育与科举考试推行改革的产物.其影响则延及五代北宋以后。

  • 标签: 毛诗博士 国子博士 五经博士
  • 简介:唐代长安城作为京师重地,其主要刑场的设置遵循了“刑人于市”的旧法,但它们并非设置在市场之内,而分别位于东市西北角外十字街口的“狗脊岭”和西市东北角外皇城西南隅十字街口的“独柳树”。相较而言,西市刑场主要处决重罪犯,东市刑场则处决轻案犯。唐代应该也曾在长安城的其他地方处决过犯人,但这些地方的重要性远不能与两市刑场相比。

  • 标签: 唐代 刑场 长安 东市 西市
  • 简介:蔡雄是冀州信都人,“安史之乱”时加入河北叛军田承嗣部。战后,他担任魏博镇属州贝州清河尉,并于代宗大历九年(774)上半年成为朱滔属下,先后担任幽州卢龙节度押牙、行瀛州别驾、莫州刺史等重要职务,深得朱滔信任。德宗时,他辅助朱滔平定李惟岳,不久又参与朱滔的叛乱。但是,贝州战役的失利及朱滔的去世,结束了他在幽州的仕途,迫使他弃官趋易州以避祸,并于贞元三年(787)二月十六日郁郁而终。16年后,其长子良乡县尉蔡昭把他迁回幽州下葬。

  • 标签: 唐代墓志 蔡雄 朱滔 成德 易州 莫州
  • 简介:本书作者邓子勉教授在广泛翻阅大量的明人诗文集、笔记以及各种丛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搜集明代词学相关资料,共收录700多位文人的词话万余则,计400多万字。本书是学术界首次对明代词学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因此该书的出版对推动明代词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词话 词学文献 文献资料 词学研究 诗文集 明代
  • 简介:勒》作者为“勒”,论者或以为“宋玉佚赋”,不可信。原整理报告在竹简编联上有问题,本文依据“反趋逆趋”、“入日”三例与“义御有三”相照应,以御术三境界为线索重分章。考释结论主要有:“免”应释“骛”;“夜囗夕日而入日蒙氾”为日夜兼程,绕天一周,与“月行而日(动)”相照应;“骛若归风”乃以鸟乘归风状骏马飞奔,不必读归为“遗”;“义御”为驾御艺术境界之分。

  • 标签: 唐勒 竹简编联 义御
  • 简介:单项选择题,每题20分,60分算你过关,答案下期公布。你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寄给本刊编辑部,前5位满分者将各获得下期杂志一本;你还可以登陆网球网论坛(bbs.tennis.com.cn)

  • 标签: 单项选择题 编辑部 下期 杂志
  • 简介:阮元刻书籍略陈东辉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他勤奋治学、刻苦钻研,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校勘、文献、历算、舆地、金石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尤以训诂、考证之学见长...

  • 标签: 《经籍纂诂》 《畴人传》 《十三经注疏》 皇清经解 《尔雅》 训诂学
  • 简介:单项选择题,每题20分,60分算你过关,答案下期公布。你可以将自己的答案寄给本刊编辑部,前5位满分者将各获得下期杂志一本,你还可以登陆网球网论坛(bbs.tennis.com.cn)“说吧”频道,每月10日公布当期考题,前5位满分会员将各获5枚金币。

  • 标签: 单项选择题 .com 编辑部 下期 金币
  • 简介:陈元光是初闽粤之交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平定了发生在岭束和闽南的“蛮獠”动乱,对於漳州的建立和开发有重要贡献。但晚近有关族谱和方志所记载的陈元光生平与着述多属伪造,由此造成对初闽粤之交历史进程和民族关系的诸多误解。《文》收录的两篇题为陈元光所作的表文,也是後人伪作。本文从职官制度、犯讳情况、地名错误、文体和用语问题等方面进行考证,特别是揭出此两文抄袭柳宗元表文的铁证,力证这两篇表文是後人伪作,附带论证《文》所附《小传》谓陈元光光州固始人云云,亦是虚假不实之词。

  • 标签: 全唐文 陈元光 表文 小传 伪作
  • 简介:本文考证唐代新进士宴集中的闻喜宴.放榜之后,朝廷下诏令新进士于曲江举行闻喜宴,该宴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不同于在关试后举行的由新进士醵资、委托进士团承办的关宴,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属私人和民间性质.至迟在末,闻喜宴已改由官方赐钱主办.

  • 标签: 进士 官方 集中 诏令 关试 唐末
  • 简介:从康熙至乾隆年间(1661年—1795年),历经三朝盛世,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在这样的背景下,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达到了清代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从而形成了北京和扬州,一南一北两个艺术与文化的中心。清皇室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汉地文化,吸收了大量文人画家和绘画巧匠为其服务,以满足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促成了清代宫廷绘画的迅速发展,

  • 标签: 唐岱 康乾盛世 文人画家 八旗制度 清代宫廷 绘事发微
  • 简介:郑易墓志是洛阳北邙山上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志主郑易出自荥阳郑氏,系中唐仕人。墓志完整记载了郑易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及生平经历等情况,有助于中古时期荥阳郑氏家族研究。郑易由明经入仕,曾先后任幕府僚佐、州郡刺史、京都郎官。志文记录了郑易贞元年间在荆州的政府救荒中倡议并实施了工赈,弥补了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唐时期的荒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郑易在经学与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撰有《三传异同》十七卷,可补两《书》经籍、艺文二志。郑易墓志由外甥朝议郎、尚书刑部郎中李正辞撰文,其人也是当时工书擅文的仕人。

  • 标签: 郑易墓志唐代荒政
  • 简介: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勉县,即汉代的沔阳县,因其位于沔水(即汉水)之北,故名“沔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其出屯汉中,即实驻沔阳。其死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由今勉县渡汉水,南行十里,即到定军山西北脚下的诸葛亮墓地,人称“武侯墓”。勉县武侯祠为全国奉祀诸葛亮最早建修的专祠,较四川成都武侯祠早建约五十年。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裴松之“注

  • 标签: 诸葛亮北伐 唐碑 勉县武侯祠 六出祁山 山南西道节度使 武侯墓
  • 简介:唐代開元、天寶時期,書壇善八分書者競起,集賢院、翰林院、弘文館等機構中,培養了不少善八分書之士,他們的書法活動,成爲唐代書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新發現的張懷瓌書《李登墓志》爲對象,討論張懷瓌生平、他的八分書水準、以及張懷瓘與張懷瓌兄弟在翰林院的供奉工作。他們兄弟二人的侍書生涯,可看作玄宗時期翰林書待詔群體的典型個案。

  • 标签: 唐八分書 張懷瓌 張懷瓘 翰林院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