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旧题东晋干宝所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深受世人喜爱.中华书局出版的汪绍楹先生的校注本(下简称“汪本”),影响最大.此书以张海鹏的《学津讨原》本为底本,做了大量的考源钩沉工作,又补辑了34条,是最为通行的读本,各种《》选译本、小说注译本多以该书为据.岳麓书社1989年又出版了钱振民先生的校点本(下简称“钱本”),系以毛晋的《津逮秘书》本为底本,参校众书,并编“主题索引”以代“目录”,正文之后附“人()名索引”、“图籍索引”、“重言索引”等,也不失为一种便利的读本.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91年1月又推出黄涤明先生的注译《全译》,该书亦以《津逮秘书》本为底本,校以《学津讨原》本,并参考了汪绍楹先生的校注等.该书注释简明、译文流畅,特别是魏晋常语的翻译把握较好,可称为兼具通俗性、资料性和学术性的好书.

  • 标签: 《搜神记》 五行志 《津逮秘书》 底本 六甲 《太平广记》
  • 简介:》的限定副词共有11个,大多承继先秦,并延续发展经中古、近代以至现代。本文主要从句中位置、句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等方面对它们逐一描述,并总结其使用特点,以管窥魏晋时期限定副词的使用情况。

  • 标签: 《搜神记》 限定副词 状语 语义指向 使用特点
  • 简介:干宝与《》刘庆新干宝,字令升,东晋文学家,系河南省新蔡县人。他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其父干莹,任过丹阳县丞。他的祖父于统,三国时被吴国封为奋武将军、都亭侯。干宝曾随父移居嘉兴(今浙江嘉兴)。东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7—322)...

  • 标签: 《搜神记》 干宝 《阅微草堂笔记》 韩凭夫妇 《聊斋志异》 《三国演义》
  • 简介:<正>晋代干宝之《》,是我国古典名著,如今甚为畅销.现通行之校点本有二;一为中华书局1979年9月出版的汪绍楹校注本(到1985年已印三次,共316500册).一为岳麓书社1989年7月出版的钱振民校点本(1989年7月印12500册).前者“以《学津讨原》本为底本”(见该书《出版说明》),后者“以明末《津逮秘书》本为底本,以《学津讨原》本参校,亦酌取汪绍楹先生校注本之长”(见该书《前言·附记》).今复取《津逮秘书》本(即明代胡震亨、毛晋同订的《津逮秘书》第十乙集中的《》,汲古阁藏版)与《学津讨原》本(即清代张海鹏校正的《学津讨原》第十六集中的《》,琴川张氏藏版)及有关典籍校读一过,发现汪校本、钱校本之文字皆有失误.其误虽不多,却亦值得刊正.特别是汪校本,印数既多,且为中华书局版,甚有权威,故贻误更甚,其勘误实刻不容缓.例如:

  • 标签: 《搜神记》 《津逮秘书》 “乘” 校点本 月出 注本
  • 简介:本文通过对《》的疑问句的穷尽性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该书疑问句的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古汉语疑问句的特点。

  • 标签: 《搜神记》 疑问句
  • 简介:<正>《》原本三十卷,为东晋史学家干宝所撰。对此,《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皆有著录。唯《宋史·艺文志》载为十卷,且云“不知作者”,可见该书在宋代已经散佚。今本《》二十卷,为明人胡应麟据《法苑珠林》、《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初学》及《北堂书抄》诸书所辑。《四库提要》作者疑此书“即诸书所引,缀合残文,傅以他说”而成。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则称它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

  • 标签: 艺文志 四库提要 艺文类聚 新唐书 史学家 太平御览
  • 简介:身体问题作为近些年的热点问题,在古典小说中并未受到过多关注,对于古代“身体”的理解应基于当时的学术思想背景。《》是魂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其中不乏对身庠问题的论述。在“万物同源”“天人同构”以及“不灭”等思想的影响下,《》中的身体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或是幻化、“成精”,或是异化、复活,体现出一种博杂的特点。这对我们了解干宝及时人的思想提供了可感的资料,同时也可以看到,将身体问题作为研究古代小说的一种新视角的可能性。

  • 标签: 搜神记 干宝 身体呈现 万物同源 天人同构 神不灭
  • 简介:序》中有“今粗取以演八略之旨”一句,其中“八略”一词的意义至今仍未有明确的定论。目前已知的相关释义有粱启超“小说略说”、李剑国“佛道略说”和小南一郎“篇目总称说”3种。笔者对以上3种观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支持小南一郎“篇目总称说”的观点。

  • 标签: 《搜神记序》 八略 小说 目录
  • 简介:所谓敦煌本《》,顾名思义就是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本子。作者句道兴未见有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的作者信息最明显的线索就是前面的“句道兴撰《》一卷”,由于条目极少,信息量十分有限,文本首完尾残,似乎没有写完,加上所用语言接近当时口语,以至于历来都被作为变文的语料被使用。因此,对于敦煌本《》的语言年代、语料定位都是十分模糊的。文章通过考察连词情况,可以对作品的特色有语法方面的全面把握。

  • 标签: 敦煌本 《搜神记》 连词
  • 简介:<正>大辂始于椎轮,数典不能忘祖。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的浩浩洪流中,东晋初年和刘宋前期涌现出两座航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显著进展。它们尽管在形式上未脱离秦汉以来残丛小语式的土风,实质上却已成为有编纂目的、有组织体系的专著,并无必要去依傍现代的外来界说而置之于不论不议之列。因此在授书余暇写下个人的见解以就正于方家,欢迎批评指正!

  • 标签: 刘宋 秦汉 神道设教 玄学 今本 土风
  • 简介:》的口语色彩较浓,反映了当时生动活泼的用语状况,探讨《》中的语法现象对汉语史。尤其是中古汉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确定了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判定标准,然后对《》的动结式述补结构进行分类描写,最后指出书中的相似结构并加以区分。

  • 标签: 《搜神记》 动结式述补结构 相似结构
  • 简介:》是魏晋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其《感应篇》中记录了一些颇有意义的"孝感"故事。这些故事的"孝感"形式表现为:母子间的心灵感应型、发迹变泰型、得以幸免于灾难型、帮助完成夙愿型及其他类型。孝子间的共通特征有:至孝、家贫、丧亲等。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对这些故事都有很大影响,从这些"孝感"故事中亦可窥见魏晋时期的孝道文化。

  • 标签: 搜神记 孝感 魏晋 故事
  • 简介:[书籍简介]《》是一部记录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神怪灵异故事的小说集,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全书原有三十卷,晋朝之后多有遗失,今天我们看见的内容为明朝人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增益而成,共二十卷,有大小故事四百多篇,其中的名篇有《三王墓》《弦超》《宋定伯捉鬼》等。[关于作者]干宝,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出身于官宦家庭,自小博览群书,一生著述颇丰。

  • 标签: 《搜神记》 志怪小说 《宋定伯捉鬼》 《太平御览》 民间传说 神话小说
  • 简介: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影响较大。

  • 标签: 史传 《搜神记》 影响
  • 简介:》的若干语言特点刘纶鑫《》二十卷,旧题晋干宝撰。后世对流传本的编者颇有异议。1979年中华书局重印时在《出版说明》中说:“干宝原书传至宋代就已经散佚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卷本,据考证,可能是明代胡元瑞从《法苑珠林》及诸类书中辑录而成的...

  • 标签: 《搜神记》 复音词 判断句 趋向动词 补充式 判断词
  • 简介:这是发生在东晋太兴二年的事。最初的遇害者,是位四十岁出头的商人。商人是吴兴人,但近年来一直在京师建康做些小生意。几天前,他刚得到母亲亡故的音讯,遂把店面交托给朋友代理,匆忙赶回故乡奔丧。

  • 标签: 郭璞 天目山区 金谷 商人 搜神记 少年
  • 简介:故事一:杀蛇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

  • 标签: 《搜神记》 故事 将乐县 闽中 牛羊
  • 简介:敦煌本《》的代词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本文以此切入,在穷尽性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描写、定性分析,对语料中三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疑问代词它们各自的形式、语法功能、语用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对所涉及的部分语法现象作了解释。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将敦煌本《》某些代词和近代汉语代词进行了比较,反映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进一步说明了作品的年代应该是在晚唐五代之前,可追溯到初唐甚至更早。

  • 标签: 敦煌本 《搜神记》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玄学盛行,社会风气大为开放,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特色。《》中女性大胆追求真爱,自由穿戴服饰,勇于抗争。《世说新语》中女性追求美,崇尚夫妻平等,风雅又睿智。二者的区别在于虚构与写实,但是却都彰显了魏晋时代女性的新气象。

  • 标签: 《搜神记》 《世说新语》 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