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曾思艺教授主持编撰的《19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首次从文学理论和艺术创作两个方面对19俄罗斯唯美主义文学进行了总体研究,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俄罗斯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的扛鼎之作,具有全面、深入、系统、方法多元的特点,有理由被认为是俄罗斯唯美主义诗歌研究之集大成者。此书研究成果面世,将有助于继续推进和完善我国对俄国文学发展史、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发展史的研究。此外,本书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视野也值得后之学者借鉴和研究

  • 标签: 《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 唯美主义 俄罗斯 理论与实践
  • 简介:曾思艺教授等著《19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是一部融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佳作。它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全面梳理了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并对唯美主义诗歌创作进行了回归艺术本体的分析解读,兼顾了文学的“自律性”与“他律性”,实现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结合。同时,该著还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探究了俄国唯美主义文学关系,论述了其继承发展与影响接受。该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的著作,对完善俄国文学发展史、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曾思艺 《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 理论与创作》 唯美主义
  • 简介:作为1819初出现在欧洲的重要文学思潮,浪漫主义首先兴起于德国等国家,后来迅速在整个欧洲大陆流行起来。俄国军队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之后,一度远征国外,很多青年军官和贵族在西欧受到了当时欧洲革命的影响,开始意识到改革俄国社会现状的必要,再加上当时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高涨,因此俄国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高尔基曾经以作家自身在

  • 标签: 俄国浪漫主义 文学概览 浪漫主义文学
  • 简介:摘要:19浪漫主义文学内容非常具有独特性,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对整个世界文学史上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和推动,是值得后来者进去学习和研究的。本文即主要对浪漫主义文学展开探究,并从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特征和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 标签: 浪漫主义 个性 自由 情感 19世纪文学
  • 简介:19俄国文学并不是单纯审美意识的表达,更多地承载一种社会功能,即通过文学表达一种社会诉求或宗教理想。作为文学描写中的女性自然也就被作者赋予一定的社会责任,分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但因作者思想表达与社会意识立场的不同,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和社会功能也就各不一样。

  • 标签: 俄国文学 女性 社会功能
  • 简介: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社会批判性、真实性及深度人性抒写,是19现实主义文学本质性特征,也是这种文学文本"经典性"的要素呈现。19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与人性剖析,展示了上帝缺位、金钱主宰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千姿百态,描写了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他们的创作也普遍成了至今依然拥有深刻警世意义的"文学经典"。

  • 标签: 现实主义 文学经典 社会批判性 真实性 人性抒写
  • 简介:通过综合研究、北朝三才、北地三书、北朝乐府民歌等若干方面,对20的北朝文学研究做一宏观的回顾,考察、梳理了一百年来北朝文学研究历程,凸现了北朝文学在20研究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研究者对北朝文学逐步深入的认识.

  • 标签: 20世纪 北朝文学研究 回顾
  • 简介:<正>李芒在《美的创作——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外国文学评论》87年3期)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特别表现在思想倾向方面。他们在艺术形式上探索新方法的同时,在内容方面也在追求新刺激。这种刺激在恋情和性爱,以及人的生死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强

  • 标签: 唯美主义文学 文学评论 思想倾向 生死问题 作家 艺术形式
  • 简介:地域文学研究近些年来颇为学人所瞩目。其本身是一个传统的话题,自《尚书》以来即有对中华各地域自然及人文风貌的描述。近现代,以梁启超为首的一批学人也多倾注心力。地域文学研究的视角不独为文学研究者所嗜好,在相关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的领域,地域文化也显示了新兴的生命力。立足于地域文学研究,对21前后的相关论述整理汇评,从地域文学之源、地域文学研究由都邑向地域方向的转移、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两个研究思路等角度对文献予以论述,以期在新的理论包围中认清自己的文学研究本位。

  • 标签: 地域文学 文学本位 学理 新变
  • 简介:俄国文学在《伊戈尔远征记》的辉煌之后蛰伏了500年,从彼得一起开始对西欧文学进行模仿和追赶,到了普希金时代开始表现出独立的意识,到了30年代完成了自立的蜕变,其标志就是普希金与司汤达在相近的时间各自独立地完成了本国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探索并创作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 标签: 俄国文学 普希金 现实主义 自立
  • 简介:在我国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一位自学成才、勤奋多产且影响较大的著名作家。他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独具一格的创作成就,沉浮不定的人生命运,无疑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沈从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用满腔的爱国热忱,用抒情、优美、健康、自然的笔触,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小说,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沈从文在大量创作小说的同时,和同时代的其他著名作家一样,写了一定数量的文学批评类的文章,这一点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为人们所重视。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文章处处彰显着与他的文学作品相似的

  • 标签: 沈从文 文学批评 唯美主义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作品
  • 简介:摘要19末,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处于西南边陲的西藏则成了俄英等国的重要侵略目标。作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沙俄在短短的40年的里总共向西藏派遣了多达13支“考察队”进行考察以为大规模的入侵西藏作准备。本文就沙皇俄国对西藏的考察以及面对俄国的侵略中国各方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俄国 西藏 考察活动
  • 简介:19末20初,俄国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巨额的垄断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煤炭业是垄断组织控制下最重要的行业,它所形成的垄断资本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俄国 煤炭工业 垄断资本
  • 简介:教师是知识分子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作为农民知识分子,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文化桥梁,在19末20俄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学历及出身、生存境遇和社会形象等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1861年改革后入职乡村教师开始规范化,教师素质提高,并积极地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是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不佳:工资低、工作和生活环境差、生活负担大,农民不理解教师,神甫视教师为竞争对手,政府不信任教师。这表明乡村教师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比农民的地位高,另一方面与其他知识分子群体相比其地位较低。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俄国 乡村教师 社会地位
  • 简介: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国内外关于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据当代美国文学的多元化态势,20美国女性文学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南方女性文学、黑人女性文学、犹太女性文学、本土女性文学、华裔女性文学等。国内对于20美国女性文学研究大都只局限在某个领域,而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美国现代女性生存状态和主体意识的衍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20世纪美国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作家 研究综述
  • 简介:在20海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唐代文学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集中了许多优秀学者,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台港澳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选题广泛,新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但研究的热点较集中于大作家,日本,韩国的唐代文学研究注重实证,深入细节,工具书的编纂的作品的翻译,整理卓有成果,关注宗教,思想与文学的关系,对中唐文学的特别关注尤为引人注目,欧美的唐代文学研究研究综合性的问题,视角新颖,较为关注文学文学理论的关系,也比较注意叙事文学

  • 标签: 20世纪 唐代文学研究 台港澳地区 日本 韩国 欧美国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了19中后期沙皇俄国巴尔干政策的演变,对巴尔干政策进行了评价,在研究了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后,认为巴尔干政策就是现实利益与意识形态之争。

  • 标签: 19世纪中后期 沙皇俄国 巴尔干 政策
  • 简介:受尼采“艺术形而上学”的影响,朱光潜形成了其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人生的艺术化”,本文围绕这一概念对朱光潜的文学与批评观同唯美主义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辨析;并认为:朱光潜是中国唯美主义唯一的文学理论家,同时其折中平和的学术姿态和观念上的超越,使他在理论上为唯美主义作了最后的终结。

  • 标签: 朱光潜 唯美主义 文学理论 审美意识 印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