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针刺麻醉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中西医结合发掘祖国医学的丰硕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目前还存在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和内脏牵位反应等所谓“三关”问题,为了探索解决“三关”的途径,我们将五年来在针麻下所作腹部手术382例小结于下: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肌肉紧张 毛主席革命路线 内脏牵拉反应 临床实践 三关
  • 简介:腹部腹膜后手术常遗留慢性窦道,一般症状不严重,但长期不愈,并常有复发性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处理很困难。下面介绍一些经验,供参考。一、腹部腹膜解剖特点腹膜腔分为大囊小囊,以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为界。①小囊内腹膜后有胆、胰、十二指肠等消化液分泌器官及管道,穿孔即可形成分泌性瘘管。分泌物有腐蚀性,能损害周围器官,发生二期迟发性穿孔,使情况复杂化。②大囊包括游离肠管及系膜,从右上腹屈氏韧带至回盲交界固定于腹后壁。使大囊又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低位引流至盆腔,右侧低位引流至右腹股沟。两侧交通自由,感染常为全腹膜炎。肠管广泛粘连可形成多发脓肿,互相引流不畅,影响窦道的愈合。

  • 标签: 腹部手术后 慢性窦道 腹膜后手术 横结肠系膜 分泌器官 低位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高血压病人在行腹部手术时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行腹部手术的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六十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单纯的全身麻醉,而对观察组的30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之后会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了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和拔管时,肾上腺素水平以及皮质醇等明显地低于采用单纯全麻方式的对照组,产生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对高血压病人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手术中值得推广和利用。

  • 标签: 高血压病人 行上腹部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腹部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问题的影响。方法从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73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接受硬膜外阻滞干预,观察组(n=40)接受全身麻醉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以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分析确认,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几种类型。结论腹部全身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不大,而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几种类型为主。

  • 标签: 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 肺部感染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腹部手术对呼吸的影响,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治愈好转出院246例,死亡3例。全麻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且较严重。结论全麻腹部手术易对呼吸造成不良影响,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预防性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高龄、吸烟及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人群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麻醉 全身 上腹部手术 肺部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全麻,观察组进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减少、芬太尼用药量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缩短。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少全麻药及局麻药的用量,是老年腹部手术时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老年人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史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8年11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对48例有腹部手术史胆囊结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中手术成功46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无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等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史腹腔镜胆囊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腹部手术史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绝对禁忌证。

  • 标签: 上腹部手术史 腹腔镜胆囊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结果治疗后随访患者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0%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46.7%(P<0.01)。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而且苏醒相对完全。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法效果佳,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满意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全麻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全麻符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单纯麻醉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血压、心率变化、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全麻 硬膜外阻滞 效果
  • 简介:腹部手术后发生肠坏死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术后早期,由于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疼痛、腹胀、呕吐,与术后肠功能恢复期症状相似,常因只采取对症处理而延误正确的诊治,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腹部手术后发生肠梗阻致肠坏死的死亡率可达40%[1].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9年5月所有腹部手术后患者中,并发肠坏死共20例,因此而死亡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肠坏死 术后并发 诊治经验 上腹部 腹部手术后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比较。方法90列老年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观察A、B、C三组患者围术期循环变化及B、C组苏醒情况。结果A组循环不稳定,B组循环较稳定,C组循环最稳定,苏醒时间C组明显快于B组。结论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应激反应轻、用药量小、苏醒快、利于术后止痛。

  • 标签: 麻醉 硬膜外 全麻 老年 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观察了硬膜外阻滞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30例。麻醉中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硬膜外阻滞后,SPO2稍有下降,但在正常范围,静推氟芬合剂后,有26例病人出现低氧血症或严重低氧血症,其中有3例为呼吸道梗阻。26例中13例经吸氧后SPO2立刻上升,17例在严密观察下未吸氧,经13分左右自行上升。低氧血症的原因是硬膜外阻滞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氟芬合剂抑制呼吸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辅助氟芬合剂时,建议常规吸氧,以免病人发生缺氧。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上腹部手术 血氧饱和度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用于硬膜外麻醉病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42例ASAⅠ-Ⅱ级凝行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和对照组(R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H组:于切皮前输毕6%海脉素1000ml,按50ml/min输入。R组:输注复方氯化钠液,方法同H组。持续监测MAP、HR、CVP、CL、TEI、SpO2和PetCO2;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7天测定HCT、PT、APTT和FIB的变化。记录术中输血量和输液量;计算出血量。结果:术中两组病人出血量和输液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量及输血病人敷以H组明显低于R组(P<0.05)。H组MAP的变化明显低于R组(P<0.05)。稀释后,H组CI显著高于基础值及R组,但HR明显降低(P<0.05)。CVP升高更显著(P<0.01)。但尚在正常生理范围。H组的HCT在稀释后及术中明显低于基础值及R组(P<0.05)。但在术前和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T、APTT及FIB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EI在稀释前后也无明显变化。结论: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病人可安全施行AHH,可有效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 标签: 高容量血液稀释 硬膜外麻醉 上腹部手术 心功能 血液动力学 凝血功能
  • 简介:通过对50例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指标的观察、比较、分析,全麻腹部手术呼吸影响因素护理  近年来,分别选择全身麻醉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者各25例

  • 标签: 下腹部手术 全麻下腹部 呼吸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冠心病患者腹部手术麻醉期间生命体征控制影响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单纯使用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使用胸段硬膜外阻滞,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及各时间血压、心率的控制情况及麻醉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SI以及血浆CRP、IL-6变化。结果麻醉开始之前两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之后及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压心率低,手术牵拉脏器、组织时血压、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SI以及血浆CRP、IL-6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增加麻醉的安全性,较好的控制血压和心率,改善心肌缺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冠心病 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外科腹部手术时术中及术后情况,为腹部手术选择更多的麻醉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组(A组,n=30)和单纯全麻组(B组,n=30)。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插管后、手术开始时及拔管后HR、MAP、CVP;记录麻醉期间用药维持量、术毕拔管时间、术毕清醒时间、术后出现疼痛的时间及躁动次数;并观察术后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A组术中所需的丙泊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的剂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两组术后躁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出现疼痛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A组满意率高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术中所需的静脉、吸入麻醉药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药剂量 血流动力学 术后苏醒时间 术后镇痛
  • 简介:腹部手术后形成的粘连对LC有明显的影响,腹部手术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属于困难的腹腔镜手术,常被认为是LC的禁忌证。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腹腔镜操作技巧的提高,这已不再作为手术绝对禁忌证。我院1994年开展LC,2002年1月-2007年10月为有腹部手术史的52例实施LC,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上腹部手术史 CHOLECYSTECTOMY 腹部手术后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