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识别率及抢救率。方法通过其中6例分析总结临床50例不典型心梗病例。临床病例的分析总结,举出其中6个典型病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首发症状不典型可能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等,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结论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趋于年轻化,故年轻人或者老年人,当出现不好解释的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时,无论有无冠心病史,均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并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便确诊后积极采取相关抢救措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肌酶峰时间、ST段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NTAMI以60岁以上男性老年人为主,常合并糖尿病,就诊时间明显延长,发生部位以下壁多发,误诊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典型心肌梗塞。结论及时、早期识别NTAMI的临床表现,对降低误诊率、死亡率及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断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和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诊治的56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诊时表现为异位痛29例(52%),无痛性21例(37%),非典型胸痛6例(11%)。误诊8例(14%)。结论: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症状的认识,观察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是减少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误诊的关键。

  • 标签: 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临床情况,以期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争取更多时间。方法系统性回顾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在一些具有临床症状明显、心电图检查改变不明显的患者,结合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以及心电图动态观察可帮助确诊,并且。结论重视首发症状不典型、首次心电图不典型心肌坏死物标记物改变不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早期诊断奠定重要基础。

  • 标签: 不典型 心肌梗死 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针对其具体病情,给予相应检查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后治愈81例,治愈率为90.0%,9例死亡,分别死于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脏骤停。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样化,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误诊和漏诊率,这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腹痛病人腹部有压痛者有8例,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非典型心绞痛型达1/6~1/3,ViktorC等对1996例首次发作心肌梗死的病人的症状学研究

  • 标签: 典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病人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