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共早期组织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领导广大群众积极从事中国社会的“脱胎换骨”工作;适应20世纪世界革命潮流,贯彻列宁领导第三共产国际的战略意图,坚定地走俄国人的路;充分发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同实际结合,同群众结合,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创建任务。

  • 标签: 中共早期组织 党的创建 历史贡献
  • 简介:中共早期领导层中,除陈独秀作为主要创建人具有特殊地位外,参与决策的领导层人员变化很大,很不稳定。总体上既有淋漓尽致的热情探索,又有众声喧哗的极端争吵,更有大浪淘沙的艰难选择。这种情况,必然使中共早期领导层在领导能力上打些折扣。对此,邓小平晚年曾谈道:“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

  • 标签: 领导层 早期 中共 领导能力 特殊地位 众声喧哗
  • 简介:李明铨,中共早期党员,在其26年的人生历程中,参加过青年学生运动、就读于黄埔军校,后投身于北伐、南昌起义、年关暴动,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在肃反中,被夏曦错杀,在中共七大后,被追认为烈士。研究他的事迹,对于弘扬优秀革命传统,激发世人投身新时代建设,意义重大。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因种种原因,存在对他历史作用定位不高,事迹模糊的现象。本文参考前人考证,仔细对照互勘,努力还原历史真相,以此告慰烈士,并求教于大家。

  • 标签: 李明铨 早期党员 南昌起义 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 简介:中共早期领导人教育思想是我党早期领导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在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教育弊端进行尖锐批判以及对中国新教育发展进行构想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本文主要以1920年春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期中共领导人和中共中央文献关于教育的论述为基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探索中共早期领导人关于国民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 标签: 中共早期领导人 教育思想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贺龙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惟施鹤特委的答复,比较满意……同意杨维藩……东抚利川。故遵维藩之请……与维藩相见。”

  • 标签: 书记 早期 中共 中央
  • 简介: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起源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及西方革命胜利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阶级"问题始终都是关系到革命力量的重大问题。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对阶级内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显得相当肤浅和模糊。中共的"阶级"观念从早期经济学、政治学含义,演变成包含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的统一体的含义,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从概念史角度研究中共早期"阶级"观念的起源、发展与变化,既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中共早期理论中"阶级"一词的含义,也可以由这个概念的使用推知其后中共阶级理论的演变。

  • 标签: 阶级 概念 中国共产党
  • 简介: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从中共创建前后,历经国共合作与大革命的潮起潮落,陈独秀昂扬开拓举旗奋进,先后组织成立第一个真正的赤色工会,创建中国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并以总书记的身份领导和指挥五卅运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从而把赤色工会运动推向规模空前、惊天动地的高潮。但是,他也在形势复杂、风雷激荡期间,犯过右倾错误,相信“二次革命”,并一度成为托派而误走麦城。本文主要阐述他在中国工人运动伟大转折与崛起时的历史定位、卓越贡献。

  • 标签: 五四运动 赤色工会 中国共产党 新兴工会
  • 简介:一、五四运动“总司令”号召将工人组织起来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叱咤风云,被毛泽东誉为总司令。这期间,他与蔡元培、胡适、鲁迅、周作人等,高举新文化革命的大旗,奔走呼号,鼓吹反对旧文化、旧礼教、旧文学,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新文学的主张,树立民主与科学的新风,从而掀起了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族思想上的再次觉醒与解放。

  • 标签: 陈独秀 旗手 工会 早期 中共 五四运动
  • 简介:<正>瞿秋白(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他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走完了从一个热血书生到一代革命先驱的道路。作为中国第一个翻译《国际歌》的人,他

  • 标签: 福建长汀 革命先驱 国民党军 《国际歌》 宣传家 立三路线
  • 简介:<正>黄平,亦名黄有恒、黄国佐,祖籍广东中山,1901年8月生于湖北汉口。1908年2月,从家庭教师习《三字经》、《四书》、《五经》等,1911年2月,在汉口致祥里一所私塾学习语文、算术;1912年7月前往上海海宁路养志小学读书;1914年9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读中学,受英文教育较多。1917年9月,转至上海沪江大学附中学习。

  • 标签: 黄平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共广东区委 基督教青年会 苏联莫斯科 《五经》
  • 简介:任何一个政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组织基础和理论支撑,时至今日拥有八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早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性大党,其组织发展离不开支部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 标签: 支部建设 中国共产党 基层组织
  • 简介:民国以来,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战之中,秘密社会势力也在不断扩大。它们控制了大量的劳动群众,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有的还控制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它们虽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力量,但仍然不可忽视。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势力都想利用秘密社会达到其政治和经济的目的。因此,能否正确对待秘密社会,利用其革命的积极面,克服其消极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分化敌人,在早期从事工农运动中就开始对秘密社会问题作深入调查和研究,并为正确处理秘密社会问题作了坚韧不拔的努力。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秘密社会工作 理论实践 政治策略 发展状况 民国时期
  • 简介:摘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十分关心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中共早期革命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同志早期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与20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变革、中西方各种教育观念和理论思潮的传播、以及毛泽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的革命实践紧密相连。毛泽东同志在早期教育实践中提出的“三育并重、身心并完”“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观点至今仍是我们竭力追求的教育方式和目标,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中共早期领导人 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临沂地区是山东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从1923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是该区党的创建及早期活动时期。依据历史的进程,可以把这一时期分为四个阶段:1923年至1927年春为播火阶段;1927年春至1932年10月为三大中心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阶段,1932年10月至1933年夏为武装暴动阶段;1933年夏至1937年“七七”事变为恢复阶段。本文拟就上述四个阶段中临沂地区党的历史概况作一简要述评,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 标签: 武装暴动 临沂地区 活动时期 “七七”事变 苍山暴动 刀会
  • 简介:大革命时期,中共在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认识和探索的过程中,受共产国际在无产阶级领导权上的右倾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重大偏差,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甚至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政权的要求,否认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可能性。这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 苏维埃政权
  • 简介:1927—1929年期间,不论是中共满洲省临委、还是省委,对安东党组织的建设工作都十分重视。因为“安东是鸭绿江口中朝界线,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范围之下,地位非常重要,有日厂、丝厂、码头、铁路等广大产业”。安东不仅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有较强的工作阶级基础。基于这种认识,早在1927年12月24日,《中共满洲省临委关于目前工作计划决议案》就提出,“安东(铁)路工人应在最短期内,找出线索,派同志去工作”。之后,省临委和省委多次提出,要在“安东开工人短期训练班,培植工运工作人才”,“安东应首先注意到铁路工人”,建立“安东——铁路——鸭绿江伐木公司”产业支部,健全安东地方党

  • 标签: 早期工作 日本帝国主义 夜中 工作计划 中朝 阶级基础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早期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既包括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又包括对国际共运主要节日的纪念。纪念活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品格、列宁主义的涵义与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前途、中国革命的动力与对象、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革命统一战线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源头活水、强大动力和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中共早期 纪念活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播
  • 简介:中共早期报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广泛性和发散性,彰显出鲜明的特点。在思想上中共早期报刊明确地表明了自身的无产阶级立场;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栏目设置上,注重编读往来;在语言风格上主张多样性。同时,中共早期报刊始终把握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密切联系工农群众,强调理论阐释的通俗化和生活化,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调查和总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标签: 中共早期报刊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普及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