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理引入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法治之理"尽管高度被强调却仍未得到有效重视。与之相随,法理科以及研究者的身份地位也在传统政治与现代法治之间来回摇摆。然而,在当下的法治中国建设中,法治之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法学原理的政治行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的现实社会也需要用法治之理进行打量和改变。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作用来看,我们只有在构建了成熟的法治之理基础上,才能用法治理想改变中国。在此过程中,需要基于法理科和法理者的身份焦虑以及法治中国建设的需求,对当代中国研究中的问题和思维方式上的缺陷进行反思。

  • 标签: 法治 法理学 法学理论体系 法治中国 法治思维
  • 简介:摘要:建设中国语境下的中国,是当代法学家以及法律工作者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法律是近代以来的舶来品,受西方影响比较大。建设中国语境下的法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古人的智慧,跨域历史,历久弥新,在今天依然能够被适用。中国哲学博大精深,然却不是不能学习钻研透彻的。有志于中华法系、中华文明传承的学者,恒力则成果必斐然。

  • 标签: 中华法系 言不尽意 心物一元 以德配天
  • 简介:中国在政治的框架里历经了数十年,逐渐从建国初期政治话语的附庸之中摆脱出来,在对政治话语的追随和演绎之后初步展现了自身的生成逻辑和独立品格。但在新时期,中国法理在西方知识与中国模式之传统经验间,在“权利本位”和中国模式之“发展”“稳定”之间,在以“个人”为本的法理观与中国模式之以“人民”为本的法理观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那么,在摆脱了政治修辞下的新时期的中国该何去何从,将是当下法理发展的新课题。

  • 标签: 法理学 政治 中国模式
  • 简介: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研究概括为“现代化范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现代化范式不能简单地否定,它是中国现代化这一特殊时期的产物,对当代中国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30年法理的发展存在着三对基本矛盾,即政治与学术的矛盾、普适性与本土性的矛盾、研究法律与尊重法律的矛盾。进入21世纪,中国研究应当实现从过去简单地将西方作为中国制和法治建设的榜样、楷模或标准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向关注中国问题、用中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的转变,确立中国研究的中国意识。

  • 标签: 现代化范式 中国法理学 理想图景
  • 简介:中国学会法理研究会创建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其纪念大会与95年年会由中国学会法理研究会和云南大学法律系主办,并在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的协助下,于7月下旬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以及香港、海外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法理研究会

  • 标签: 中国法理学 中国法学 会法 向21世纪 理学研究 部门法学
  • 简介:法理或称法哲学,既指称一种思想体系,又指称一个学术领域。作者对法理或法哲学的整体理解可概括为:法律是定分止争的实践理性,哲学是求真尚善的思想艺术,法哲学则是以哲学的眼光和智慧对法律的观照和反思。书本的法理是指以书本或电子形式出现的法理,实践的法理是指法理在法律实践中的运用,是以立法、用法、执法、司法等载体存在的法理,但两种不同存在形式的法理内容上并没有截然区别,法理出现在本本上,又体现在实践中,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属性,法理只有真正应用于实践,才具有实质意义。为此,应当提倡一种"生活中的法理",从生活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我国法哲学研究风格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至少应当坚持三个学术原则:把法哲学的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的法学研究、法律实践和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从头至尾贯通"中国特色";在总结中外法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法学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方法论有机结合,突出"问题意识"和"范式意识",注重研究方法与法哲学理论问题的契合。

  • 标签: 法(哲)理学 书本的法理学 实践的法理学 生活中的法理 法理学研究
  • 简介:1995—1996年中国界的理论是非●陈桢一、失控的事态发展,极端尖锐的形式(一)张光博先生的长篇论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载《中国学》1995年第4期,8月9日出版,以下简称《张文》)否定当...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法学 契约自由 权利本位 中国法理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学界
  • 简介:<正>法理是一盘大杂烩,在它里面分类归纳着关于法律的种种普逼思考。法所代表的是什么?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当对法作何种评价?法是如何得以进一步完善的?法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谁创立了法?我们应该到何处去寻找法?法对于道德、正义、政治、社会实践或者无法律保障的约束力而言,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恪守法规?法是为谁服务的等等?这些都是普通法理所内含的问题。它们可能被忽视,但却不会消失。据说主张法律学者掌握法理的正当理由是法理能造就他们成为素质良好的法学家。我不赞成这种观点,至少就普通法理而论并非如此,人们获得了法理中法律推理和法律

  • 标签: 普通法理学 法学家 法律原则 法律推理 社会实践 正当理由
  • 简介:夏:於教授您有一个判断,即认为当今世界的法理研究已经进入'无王期'时代,能否请您具体谈一谈?於:我的意思是这样的,我认为法理研究已经进入了'无王期'的时代,也就是进入了百家争鸣、平起平坐的时代。换句话说,法理界'后主流'时代已经到来,主流时代已经过去。在此之前自然法学、实证主义法学、社会法学三大流派,或者自由主义法学、新分析法学,其中的某个学派可能在某个时间占据主流位置。以哈特为例,他曾经统治法理界四五十年。20世纪60年代他写了《法律的概念》后,英美法理一直

  • 标签: 中教授 中国法理学 兴中
  • 简介:中国在三十年的发展中逐步从萧条走向繁荣,从理论的单一化走向理论的多元化,并且在理论前提的变迁中日益呈现出自主性的品格,这表现为法理的知识面貌、思维方式、论证风格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在培育人们的理论思维、指导部门法学、构造法律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是衡量法理是否有用的重要标尺。中国应当发展出自主性的法律理论,这就需要法理融合多元理论、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理念并调整自己的话语方式,创造真正具有独立性思想品格的法理

  • 标签: 中国法理学 理论诠释 自主性理论
  • 简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但是,与此同时,主要建立在移植西方法基础上的中国学,在当今中国急剧转型时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很难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对本土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的关注已经刻不容缓。法社会学在法学领域为适应这一需要可以提供相当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本文重点评析现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大作用,本部分是立足于本土的法学研究状况,通过对法学的使命的阐述,突出法社会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学转型中的重大意义。

  • 标签: 法社会学 法理学 本土化
  • 简介:在目前法学研究中法理内外部界限比较模糊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必要的界定是有价值的。界定不同学科的标准有内容要素标准和形式要素标准两类。法学是以内容要素标准来区分的学科,同时必须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个别-一般和规范-描述这两对形式要素标准。法理是从一般性角度对法律的研究,以此区别于法教义学和法律史学,构成了法理的外部界限,这种一般性的研究是无法被取消的。依据规范性和描述性,法理内部又可再分为规范法理与描述法理。规范法理与政治哲学、伦理学紧密关联,统摄于实践哲学。描述法理再可分为经验法理与分析法理,前者试图通过经验调查得出有关法律的普遍认知,后者则更接近于有关法律的本质性论断。

  • 标签: 法理学 一般性 规范性 描述性
  • 简介:1946年7月至1948年11月,罗斯科·庞德受聘担任了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和教育部顾问,帮助中国进行法制重建和司法改革。这段经历为晚年在思想上受到挑战的庞德提供了实践其理念的机遇。庞德对《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诊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其理论体系盲点的注脚;但他对于中国制的建言,贯彻了其社会学法理的基本理念,其中的某些判断和建议,依然值得当代中国律人借鉴和反思。

  • 标签: 法制重建 社会学法理学 实用主义
  • 简介:1947年,李达在湖南大学冒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危险,强忍病痛完成了《法理大纲》的写作工作。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法理的对象、任务和范围,阐述了法理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法理的三个基本问题,评析了法理各流派,考察了法理与哲学的关系。《法理大纲》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将法理研究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对法理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将法理研究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法理大纲》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法理中国化的目的,并指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的研究路径,提出了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的方法论原则,建构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理体系。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中国化
  • 简介:本文针对我国学界(特别是法学界)和社会其他各界(特别是法律界)对法理的实用化期待以及因为此种期待的难以实现而对法理的指责,论证了这种期待本身具有非理性。不但如此,而且这种期待对法理研究产生了诸多的误导,举其大者为:它影响了法理的“自然”发展;消弥了读者对法理的兴趣;最终影响了法理“实用性”的发挥。在此基础上,作者论证了法理在法制建设中的能与不能,认为:法理在法制建设中的基本功能就是精神教义功能、方法启示功能和实践应用功能。除此之外,都是法理所不能的“广阔空间”。最后,文章提出了应当区分“主观的法理”和“客观的法理”的观点,并通过对两者的界定及其功能的哲理说明进一步论证了法理在法制建设中的能与不能。

  • 标签: 法理学 法学 法制建设 精神教义 实践应用
  • 简介:要摆脱法理研究的扑朔迷离状态,就必须认真思考法理的研究对象。本文认为,法学的基本问题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法理的研究对象就建立在对这一基本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由此提出了法理研究对象的两个层次。

  • 标签: 西方法理学 研究对象 基本问题 天赋权利 关系问题 两个层次
  • 简介:自五十年代以来,学术界研究海瑞的论文涉及了他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但海瑞的法理思想至今尚未有人作专门的探讨。我们知道,海瑞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不畏权势,“不怕死,不要钱,真是铮铮一汉子”(明·何良峻《四友斋丛说》序),研究海瑞的法理思想,有助于海瑞研究的深入。

  • 标签: 理学思想 四友斋丛说 五十年代 不怕死 何良 刁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