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李达同志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之一。在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而进行的斗争中,他曾做出卓越的贡献。他是继李大钊同志之后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代表;他是二、三

  • 标签: 社会性质 李达 历史问题 中国革命 中国历史 李大钊
  • 简介:中国社会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曾出现两度辉煌,但60年代初以后,陷入了长达20余年的沉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命运多舛的学科,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复兴之路,重新绽放繁荣景象,成为新时期的一门“显学”。考察其走向复兴的道路,看到目前存在问题,有利于认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的大体走向。

  • 标签: 社会史 社会史研究 中国社会史 中国社会现代化 研究综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6
  • 简介:美国及台湾学者对中国历史人口的研究,美国学者对于中国妇女史的研究,有关中国古代妇女与社会性别的研究

  • 标签: 中国社会史 学者研究 研究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7
  • 简介:1992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社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社会学会成立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60个单位的90多名历史学以及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的研究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的主题是;“社会研究与中国农村”。大会提交论文60多篇,反映了近年社会研究的新趋向和成果。会议讨论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其一为“家族与婚姻”,与会者就历史上婚姻和人口问题、家庭、宗族组织和制度、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其二为“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及社区的宏观研究”,讨论涉及社会

  • 标签: 中国社会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宏观研究 学术讨论会 宗族组织 日至
  • 简介:历史的脚步迈进新的世纪,中国法律史研究正面临着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宽双重挑战。加强中国法律社会研究,是应付挑战的对策之一。本文对中国法律史研究对象、社会中的“长时段”概念与中国法律社会研究、社会结构与中国法律社会研究、社会阶层与中国法律社会研究、社会生活与中国法律社会研究、以及中国法律社会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阐述,试图构建中国法律社会研究的理论框架。

  • 标签: 中国 法律社会史 研究对象 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 社会生活
  • 简介:社会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人是座桥梁而不是装煤的口袋。在混乱中我们战胜了自己。有混凝土就够了,有二月革命和七月火种就能把资产阶级家庭中的不和谐音转变成地主庄园里的烟囱和狗,

  • 标签: 社会史 凤凰 地主庄园 资产阶级 二月革命 混凝土
  • 简介:美国新社会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新史学潮流,它改变了美国学术主流的路线,是在美国60年代的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美国60年代思想潮流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是美国新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渊源;新的历史观的确立标志着美国新社会学的最终形成;新社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弊病,80年代美国史学界针对这一切提出了改进方案,重新确立了自己独

  • 标签: 社会史 年代 史学界 美国史 新史学 国学
  • 简介:社会研究是否关注重大的社会政治变革?对此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以19世纪的重大变革而论,区域社会研究的一些例子向我们揭示了更为复杂多元的图景。宁波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上千年通商历史的港口城市,面对中外纠纷,可能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使这次纠纷成为本地此前多次中外交往的普通一次;土默特的例子则说明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游牧民族南下的趋势彻底扭转,而“三北”的拓垦所造成的社会变革,其重要性可与西方列强来华相比。这些从区域内部发现的历史轨迹,或许可以深化我们对这场变革的认识.由此社会士研穷可以梧棋不同千传毓廿治士酌解笈

  • 标签: 区域社会史 19世纪 宁波 土默特 中国社会变革
  • 简介: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的中国社会论战中,由于亚细亚社会理论本身的不足和中国革命、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殊因素,中国学者普遍对亚细亚社会理论采取拒绝态度;拒绝方式主要有三种:全面批判、存而不论和进行策略性解读。

  • 标签: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史论战 拒绝 启示
  • 简介:中国社会”是讲授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学学者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学领域中处于边缘位置。在这门课的教与学中,存在如下难题:教研资料短缺,原著研读难度大;偏应用、重西学的课程设置影响了学生的兴趣;适用性课堂授课方式需要进一步拓展。要提升“中国社会”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分析具体历史情境中的中国社会学内涵;对老一代社会学家学术成果进行系统掌握与追踪研究;以科研反哺教学,培养社会学创新人才。

  • 标签: 中国社会学史 老一代社会学家 思想传统 价值自觉 教学方式
  • 简介:<正>我今天这个报告,一方面想谈谈我的新作(《民夺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同时想趁这个机会提倡结合法律、文化社会经济,利用诉讼档案,来研究清代以来的法律制度。

  • 标签: 中国法律制度 社会史 文化史 社会经济史 清代法律 诉讼档案
  • 简介: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赣州作为江西南大门和广东“邻居”,是客家先民和后裔的中转站和返迁地,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摇篮。首部微观的客家社会——《寻乌调查》遂于1930年春夏之交在毛泽东的足下、笔下问世。

  • 标签: 《寻乌调查》 客家先民 社会史 微观 首部 客家文化
  • 简介:近两年来,社会内容正成为高考尤其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与趋向。笔者试图从什么是社会社会缘何以及如何在高考命题中体现等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社会吏 新课程改革 高考
  • 简介:在20世纪《周易》历史学研究领域,闻一多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杂记》是关于《周易》的社会史料学研究;《周易新论》是为《周易》社会史料学研究做时代背景、理论方法上的准备;《周易字谱》、《周易分韵引得》是关于《周易》用字的分韵长编,是为《周易》社会科学研究做文字音韵训诂语义解释方面的资料准备.闻一多的《周易》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史料学基本体系和内容。同时,由于他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和西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的方法,追求文献史料的真实性,对《周易》符号学、《周易》解释学、《周易》语义学和《周易》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标签: 闻一多 周易 社会史 史科学
  • 简介:一、苏联时期的社会概念时至今日,“社会”这一术语并非公共概念,而只有透过社会生活才能体现其内涵。在大多数史学家的意识中,仍充斥着以马列主义阶级和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的旧观念。在此背景下,社会一直是对固定的一系列公式化题目和内容进行研究,其中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是: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人阶级的研究、对农民(包括苏联的集体农庄农民)的研究、对社会中坚阶层——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在更广泛意义上对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研究。透过苏联工人阶级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上述研究方法。苏联时期出版了一类著作,涉及苏联工人阶级在俄罗斯的形成、苏联工人阶级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斗争、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的运动、苏联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生产潜能的增长、职业技术人员技能的提高、改善物质和文化技术水准、提高组织性和社会政治积极性等内容。

  • 标签: 社会史 俄罗斯 理论与实践 苏联时期 工人阶级 当代
  • 简介:山西汾阳圣母庙的存在是因为满足了民众对子嗣的需要,虽然这能够保证其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但并未打开通向国家祀典的大门。壁画是宣扬神祇功能的绝好载体,但画工在汾阳圣母庙壁画的处理上,过分地突出了送子的功能。可以说汾阳圣母庙的壁画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圣母信仰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山西 汾阳 圣母庙 壁画 社会史
  • 简介:宋朝的如净禅师曾言:“佛法是出世间法,不能苟合于世间法.”佛法的主旨在于化世导俗,强调的是于世而离世,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应该说大乘佛教不共的是出离心,不二的是菩提心.如东晋慧远所说:“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缺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也.”从历史上看,“法运都随国运转”,佛教的兴衰始终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涉,从来就没有一条脱离开社会生活而独立运行的轨道.佛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曲折发展息息相关,中国佛教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连在一起.

  • 标签: 佛教社会史 北京佛教 张蕾蕾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