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出现了大批以“隐”为状态的文化士人,他们或为诗词歌赋,或居山野泉林。然而在选择放弃科举和远离官场之后,隐士又不得不面临生存困境,他们或教书以续其志,或践耕以养其身,或以卖文鬻字、医卜算经等方式来维持生计,并就此展现出各种价值取向以求其治生之道。

  • 标签: 晚明 士人 退隐 生计
  • 简介:邓原岳属闽中诗派之巨擘,其交游活动甚广。据邓原岳著述、信笺及与之交游的文人作品,可知与之交往密切的对象主要为闽中文人。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游活动,不仅有助于了解邓原岳生平、思想及创作,还可以窥探闽派的文学活动情况。

  • 标签: 邓原岳 闽中文人 交游
  • 简介:中日两国的《水浒》版画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且具有接续性。通过对明时期的中国《水浒》版画和江户时期的日本《水浒》版画的整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在制作语境和美学思想方面的差异:中国成熟型的水浒图作品和本民族传统的白描艺术表现出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显得优美洗练,"柔"大于"刚";而日本代表性的水浒画作以豪纵为美,手法铺张、情感激烈,雄肆有力。前者对后者的产生有直接影响,而后者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的是一种对前者的"嫁接",而非简单传承。且日本浮世绘在对《水浒》文本的接受过程兼收其木刻版画的艺术滋养,总体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标签: 晚明版画 《水浒》 日本浮世绘 艺术风格 嫁接
  • 简介:17世纪的汉碑热潮与隶书勃兴历来被视为书法史上的重要现象。在此过程,一些书家在"倡汉隶"的同时,对吴门中人的隶书观念展开了批判,指出其存在"以魏充汉"的行为,这种看法在当代学界仍被沿用。事实上,在诸家的语言逻辑,"汉"与"魏"并非指代时间,而是指代某一类碑刻风格。"以魏充汉"的观点仅是时人在特定时代,依据有限的见闻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感受,实则是将汉隶的整体面貌单一化与片面化,割裂了汉魏时期的碑刻书法史。

  • 标签: 东汉碑刻 曹魏碑刻 以魏充汉 汉隶
  • 简介:书法史上论及书法家时向有邢、董、米、张之说。其中,邢、董二家又有“北邢南董”之说。

  • 标签: 历史内蕴 晚明 书法家 书法史
  • 简介:女性绘画的画史地位离不开这个时代施加的关键性影响。对于历代隐而弗彰的女性绘画而言,新旧交锋的明时代提供了自由宽松的社会文化气候:一方面是传统价值的瓦解,另一方面是新时代文化的确立,特别是新女性观的出现,推动了女性绘画的发展。将宏阔的历史语境作为研究对象,使女性绘画的意义得以更清晰、深刻的彰显。

  • 标签: 晚明 女性绘画 社会文化背景
  • 简介:随着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艺术的盛行。的浪漫主义书风的标志是个性解放,所以其基本特征是深悟古法之理而不拘泥于古法,善于变通,重在表现自我精神和审美理想。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受到了挑战,书法呈现出奇异的特点。

  • 标签: 晚明 革新书风 探究
  • 简介:士人张叔珮墓出土了一件商代方鼎和一件战国圆鼎,为研究古铜器鉴藏提供了宝贵的出土实例与个案。本文从明代认知和赏玩古铜器的方式入手,讨论它们在明人眼中的年代、“大小”和铭文内涵,探寻随葬铜鼎之于墓主张叔珮的意义,从而发现张叔珮及其随葬铜鼎在古物鉴藏语境中有何代表性和特殊性。

  • 标签: 古铜器 鼎大小 《宣和博古图》 《遵生八笺》
  • 简介:是古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娼妓是明基层社会的一类女性群体,其出身来源的多样性和生存方式的复杂性构成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取向。"三言二拍"是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拟话本小说,书中47名娼妓的生存实态是社会风气变动的佐证。通过论证得知娼妓来源的途径是多样性的,世俗社会对娼妓的认识和品评态度趋于包容和认可,揭示了世俗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侧面预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婚姻和两性观念的变迁。

  • 标签: 社会变迁 晚明娼妓 “三言二拍”
  • 简介:现存的元剧剧选集除《元刊杂剧三十种》外,均确定是明人选集。学界研究多将不同选集视为个体研究对象.研究视角集中于文本考证、版本特征、曲文差异、编者考证、流传路径等方面,此类研究多注重考察元剧选集的个体化和差异化,注重选集文本的自身特点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考证,或进行个体差异比较。

  • 标签: 审美意义 元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 文本考证 文化 刊刻
  • 简介:他们从没想过,在年过半百的时候,他们之间会有一场“辩日”——“你先下来,地上凉快.”“你先送点水上来,我渴了.”“我让你下来喝水啊,谁叫你挨着太阳那么近.”“和太阳没关系,早上吃的蒜薹炒肉太咸啦.”“和蒜薹炒肉没关系,你抬头看看,现在太阳和盘子一样大,要到傍晚,太阳才会像蒜薹炒肉里的炒肉那样,一点点大.”

  • 标签: 《晚不安》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不愿盅前老,犹添锦上花。敲诗灯作伴,吼嗓鸟惊霞。书写龙蛇劲,烹调翁妪夸。晚来庭树下,一曲土琵琶。

  • 标签:
  • 简介:耋翁逢盛世,岁岁养天年.旦暮看书报,春秋览岫川。偕妻拍惬影,戮意赋诗篇。一首拙作就,擎樽对酒欢。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一魃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暗,大群的画眉鸟尾随她的身影,在晚霞映红的天空中留下奇异美妙的影像。然后,魃和鸟,一同降落在水中央那棵巨大的榕树上。虽在这里安家不久,但魃对这榕树和鸟,极有感情。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每年除夕,观看央视的“春晚”已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内容,不过我总觉得咱们老家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草根“村”另有一番精彩!

  • 标签: "村晚" 春晚 除夕 春节
  • 简介:【1】火车一路向北,凌晨时分,还有几颗归的星子悬在钴蓝色的天边。何淼淼从下铺爬起来,对着窗玻璃呵气,温热的气息,遇到冰凉的窗,须臾凝起一层白雾。她伸出手指在白雾上画出一个圈,怔怔地看了许久,然后笑了——那些星星都被她圈住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铃与钟的源流关系,学界认识比较统一。然而,对于由铃而钟重要转化期的商铃,众说纷纭,分歧较大。大致为:1.非乐器说;2.与乐器相关说;3.乐器说。商铃功能的复杂性、多重性所引起的认识不确定性,是困惑乐钟演进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大量考古材料的具体辨析,认为:1.须有区别地认识商铃,不能简单将商铃一律视作动物铃,商存在着为人相配或由人执用的铃;2.铃之为乐的传统自二里头文化开始不曾中断,部分商铃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乐用功能;3.可以通过对商铜铃的重新梳理及新材料的出现,逐步辨别出曾经的商乐铃,并建立起由铃而钟演化衍生的更加充实、具体的谱系,廓清编钟之源。商乐铃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文仅提出了一个可资重视的理由和参考路径。

  • 标签: 晚商 铜铃 乐钟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