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人采取MRI、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人进行总结,抽出35例样本进行分析,作为观察组,样本收录时间在2019年4月~2021年4月区间,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资料均进行MRI、CT检测,概括临床诊断数据等。结果:所有资料异常检出率较高的为观察组,观察组中检出率较好的为MRI,各种疾病检出率较高的为MRI,病毒病因检出率以CT较高,细菌、其他病因检出率以MRI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人采取MRI、CT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MRI的准确率更高,对于疾病的检查情况更准确,病因检测中对于病毒的检查CT指标更好,MRI更适用于细菌病因或是其他病因的检查,临床可联合CT、MRI进行疾病的诊断。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疾病 MRI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称颅内感染,是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和寄生虫等引起的炎性病变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感染途径包括血行播散、邻近病灶的浸润和沿周围神经蔓延.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脑膜炎和脑炎.不少病变同时累及脑膜和脑实质,又称为脑膜脑炎.病理改变包括脓肿、肉芽肿、粘连、囊性变、血管炎、脱髓鞘和脑积水等.

  • 标签: CT检查 MRI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内结核 病毒性脑炎 脑脊髓炎
  • 简介:自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揭示了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以来,截止2003年底,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幸免,估计感染、发病与死亡的人数已近7000万;预计至2010年,艾滋病流行最早的许多非洲国家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将因艾滋病而减寿30岁左右.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感染 防治措施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T检查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感染脑炎与脑膜炎病原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感染脑炎与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二代测序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病原体的相关资料。结果104例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样本检出以下致病病原体DNA特异性序列:细菌22例(22/104,21.15%)、病毒24例(24/104,23.08%)、真菌1例(1/104,0.96%)、寄生虫1例(1/104,0.96%)、支原体1例(1/104,0.96%), 其中检测出最多的3种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链球菌和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真阳性结果例数为49例,真阳性率为47.12%(49/104),假阳性结果例数为21例,假阳性率20.19%(21/104),假阴性结果例数为34例,假阴性率32.69%(34/104)。结论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感染脑炎与脑膜炎的病原体检测较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更敏感,在感染脑炎与脑膜炎的精准化诊断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脑炎 脑膜炎 脑脊液 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可合并多种眼部症状,如眼眶疼痛、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肌麻痹等。因此,部分患者首诊于眼科,其中包括动脉瘤破裂、动脉夹层、脑卒中等需要迅速处理的神经急重症,接诊医师若认识不足则可能延误诊治。与眼科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多数具有眼科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面对局部治疗无效的慢性结膜炎、不明原因视野缺损或颅神经麻痹时,需拓宽鉴别诊断思路。了解容易出现眼部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特征,可为眼科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颅内高压 综述
  • 简介:周细胞存在于毛细血管壁,发挥调节脑血流量、维持血脑屏障、稳定新生血管等多种重要作用。周细胞损伤引起毛细血管病变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卒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本文就周细胞的分布、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周细胞 毛细血管 卒中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噬神经组织病毒感染、中风等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神经元和轴突功能失调或丧失。慢性免疫活化是目前已知的众多触发因素中最常见因素。CNS属于免疫豁免环境,但其中仍存在免疫反应。CNS免疫反应主要由先天性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与CNS渗透性T细胞等其他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介导。现就参与CNS中免疫反应的相关细胞、分子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作用进行综述,进而为相关神经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退行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反应 免疫疗法
  • 简介:(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摘要脑利钠肽(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它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有广泛分布,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可用于判断其预后和指导治疗。本文对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利钠肽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以细菌、病毒和真菌为主,早期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致残和病死率高,早期合理抗感染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儿童中枢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隐球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命性的隐球菌脑膜炎。本文就隐球菌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隐球菌属 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炎 机制 致病性
  • 简介:随着我国医学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研究的深入,研究病人的安全护理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做了概述,指出了感染易发人群和病症等,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护理做了论述,最后提出了个人的几点体会。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病人 安全护理
  • 简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中,不同年龄段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只有掌握其各自特点,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我科从1997年9月至2000年10月间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共60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和传统细菌培养联合荧光定量PCR(qPCR)两种检测方法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疾病诊治方面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考虑CNS感染疾病的55例患儿为观察组,进行脑脊液mNGS检测,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疑似CNS感染并进行了脑脊液常规培养和qPCR检测的51例患儿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5个月~9岁,对照组年龄1个月~11岁。对比两组病原检测阳性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中24例患儿脑脊液标本的高通量测序结果为阳性,灵敏度为43.6%,其中11例(20.0%)检测为细菌,2例(3.6%)检测为真菌,9例(16.4%)检测为病毒,2例(3.6%)检测为分枝杆菌;在总阳性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7.19±13.3)d,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24.90±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5,P=0.006)。结论mNGS在脑脊液病原菌检测方面优于传统细菌培养联合qPCR,可以缩短CNS感染疾病患儿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 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