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研究不像自然科学,可以用实验方法来滤清因果关系。研究历史首先须辨别和澄清已经发生了的事实,然后推断其问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过程很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在有关郑和的研究中,这些影响比比皆是,比如说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搜寻建文帝和宣扬国威这些政治因素,很早便深入一般关心中国历史的人们心中,政治因素便在下西洋事迹中受到跨大。又由于华人对中国的厚爱,我们轻易地接受“和平主义”和“厚往薄来”等自我中心的说法,那便无法认识导航的真相。这些主观态度往往令研究者轻易地摒弃一些看似无关的因素,事实上,在明廷作出不再下西洋的决定时,也有一些足以支持继续下西洋的因素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发生,郑和研究在目前的局限,是未能把视野扩阔到那些看似无关的因素,因而更难推究一些具有关键作用但没发生的因素。本文的打算,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原因 中止 历史研究 因果关系 政治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中止原因,并研究对其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期间行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患者50例,分析核磁共振检查中止原因,并研究对其的护理对策。结果分析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止原因,患者本身因素占48.0%,对核磁共振检查认识不足的因素有32.0%,环境因素占20.0%。其中患者本身因素占有比例最大。结论对于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患者,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有其必要性,消除患者中止检查的原因,对减少中止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 中止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正>一、问题所在1.在有多个犯罪参与人的情况下,其中一人中途放弃犯意,从共犯关系中脱离出来,实际上是很常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他共同犯罪人同时中止犯罪行为,问题相对较少。但是,在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实行犯罪至未遂或既遂的情况下,在此

  • 标签: 共犯中止 中止犯 共同犯罪人 犯意 加功 既遂
  • 简介:目前,静脉留置针已替代头皮针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为提高疗效,合理使用卫生资源,降低患者费用提供了条件,而且由于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更容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不仅缓解了医患矛盾,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本研究对98例住院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观察发现非正常原因拔管较多,通过分析中止留置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中止 住院患儿 临床输液
  • 简介:中止犯是刑法总论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行为人的定罪,对量刑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和研究思路上的误区,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理论界,对中止犯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整体层面上,而对作为中止犯成立的必备要件之一——中止行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中止行为是指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思自动消灭了犯罪既遂危险的行为。由该定义又进一步归纳出中止行为的特征,指出'时空性''自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是中止行为的特征而非中止犯的特征。

  • 标签: 中止行为 自动性 数罪并罚 中止犯 成立要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护理对策。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静脉使用留置针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类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中止静脉留置针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中止静脉留置针的原因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有利于减少对患儿的穿刺,但由于静脉炎、针管堵塞、针体滑出等原因均会造成患儿留置针中止,而针对这些问题实施优质护理则可以有效减少中止留置针的发生,减少对患儿的影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中止留置 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煤集团大屯矸石热电厂#4#5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改后在运行中出现返料灰屡次中止的现象,总结处理返料灰中止原因及控制措施,为保障#4#5循环流化床锅炉安全运行及返料器技术改良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循环流化床 旋风分离器 返料器 返料中止
  • 简介:何元平、何元生、何元贵之父何文举,解放前在六块团处自家房后栽种有11株荔枝树。1958年入社为生产队集体管理使用,1959年砍去一株。1962年四周定时,生产队把余下的10株归还并固建给何文举所有。1979年,何文举次子何元生病死,张远德携幼子改嫁在原社。1980年9月30日,何文举与两个儿子何元本、何元贵订立赡养协议,何文举生养死葬全部由两个儿子负担。1981年落实林业两制时,何元平、何元贵将何文举所有的10株荔枝树登记在自己名下,各5株,并由合江县人民政府颁发了林权证。

  • 标签: 中止诉讼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1979年 1980年
  • 简介:在诸多刑法理论问题还处于激烈争论之际,学者们对犯罪中止的探讨似乎已经沉寂下来了。在理性思考之下,犯罪中止应从行为结构上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置,而不应笼统地作为犯罪对待。犯罪中止的刑法体系地位和刑法学体系地位应彻底立于犯罪中止制度的设立宗旨予以确定,并可将其置于犯罪论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之后。基于对犯罪中止的重新定性和对其刑法体系和刑法学体系地位的重新安排,犯罪中止制度可作出新的法条设计。

  • 标签: 犯罪中止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刑法体系 刑法学体系
  • 简介:<正>共同犯罪人的中止是一个在我国刑法学界尚未引起重视,而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共犯的中止与单个人犯罪中止不同,认定共犯的中止比认定单个人犯罪的中止复杂。本人不揣冒昧,从刑法理论上并结合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对共犯的中止加以探讨。共同犯罪以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为条件,且须有共同犯罪行为,主客观相统

  • 标签: 共同实行犯 共同犯罪人 犯罪行为 犯罪中止 教唆犯 帮助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立法中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不同规定是出于刑罚目的论研究和对刑事政策的考虑,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2、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心理区别犯罪是一种由行为人心理支配的必然要受到刑法的否定与制约的行为活动

  • 标签: 中止未遂 未遂之我见 犯罪中止
  • 简介:所谓“中止说理”,一种是强制中止.另种是自愿中止。所谓“实践智慧”主要不指前者,而指后者。当然,实际情况往往居于二者之间。概略地说,问题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论理哲学的活动模式,通过辩论、讨论、对话方式进行,其中说理在原则上是不被中止的;第二个层面是意识形态的活动模式,通过博弈方式进行,其中说理是被强制中止的;第三个层面是实践哲学的活动模式,通过协商方式进行。其中说理是被自愿中止的。这里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弱自愿中止,就是搀杂了强制中止要件的自愿中止,以谈判(讨价还价)为模型;另种是强自愿中止,就是纯粹自愿中止,以协商(求同存异)为模型。

  • 标签: 中止说理 强制中止 自愿中止(弱自愿中止 强自愿中止) 实践智慧(实践哲学)
  • 简介:认为危险犯存在犯罪中止,同时持该观点的人如果认为危险犯在犯罪既遂之后、实际损害结果发生以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的观点,认定危险犯既遂后仍可成立犯罪中止

  • 标签: 中止思考 危险犯 犯中止
  • 简介:立法中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不同规定是出于刑罚目的论研究和对刑事政策的考虑,2、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心理区别犯罪是一种由行为人心理支配的必然要受到刑法的否定与制约的行为活动,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

  • 标签: 中止未遂 未遂之我见 犯罪中止
  • 简介:立法中对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不同规定是出于刑罚目的论研究和对刑事政策的考虑,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2、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心理区别 犯罪是一种由行为人心理支配的必然要受到刑法的否定与制约的行为活动

  • 标签: 中止未遂 未遂之我见 犯罪中止
  • 简介:我国现行刑法对准中止未有明文规定,但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应将其按照犯罪中止予以同等评价。从准中止犯的理论可以看出,准中止犯无论是从刑事政策的角度还是犯罪构成角度都应当依中止犯从宽处罚。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设立了准中止犯制度,为我国设立准中止制度提供了参考、借鉴,应当在刑法中增设关于准中止犯的规定,以完善我国刑法。

  • 标签: 准中止 中止 未遂 刑事政策
  • 简介:最近与几个律师朋友讨论案子,在讨论中各抒已见的意见或观点,就象喉咙中堵上了异物,不吐不为快。于是我就用那拙劣的笔,将自己及同行对这些案子所折射出来的问题作些粗浅简陋的分析,以求同仁的指数。

  • 标签: 共同犯罪中止 时间性 自动性 客观性 有效性
  • 简介:中止犯作为一种特殊、复杂的犯罪形态,一直是理论聚讼的焦点。实践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探索。一是行为如果发生在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其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如何把握?二是在犯罪人已完成了危险犯的实行行为,但实害犯的犯罪结果并未发生。在此情况下,犯罪人自动采取措施,并且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出现,其性质应如果认定,是构成危险犯的既遂,还是构成犯罪中止?若构成犯罪中止又是构成危险犯的中止还是实害犯的中止

  • 标签: 中止犯 处罚 共同犯罪中止 危险犯
  • 简介:<正>根据《德国刑法》第24条第1款以及《日本刑法》第43条但书的规定,成立中止犯,必须是行为人"因自己的意思"停止犯罪。而"因自己的意思"即中止的任意性。德日刑法理论中所讨论的中止犯的任意性,在我国刑法理论中被称为自动性。任意性是未遂犯与中止犯的本质性区别所在,是凸显中止犯个性的重要特征。德日等国刑法理论非常重视对"任意性"的研究,形成了观点不同的各种学说。我拟在对国外各种相关学说进行全面梳理与评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刑法理论中所涉及的中止犯自动性问题展开全面思考。

  • 标签: 中止犯 自动性 主观说 任意性 客观说 障碍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