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眶眶骨骨折的相关临床鉴定。方法:选择我院司法鉴定中心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受理的眼眶眶骨骨折伤者的案例资料来开展本次研究,对所有被纳入本次研究案例资料中伤者的眼眶眶骨骨折伤者开展临床鉴定分析。结果:在被纳为本次研究样本的84例伤者中,眶骨单纯性骨折伤者共计45例(53.57%),鉴定为轻伤,爆裂性眶骨骨折合并眼球损伤者共计22例(26.19%),鉴定为重伤,多次复查无动态变化者共计13例(15.48%),鉴定为陈旧性骨折,眼眶变异者4例(4.76),不予进行损伤程度鉴定。伤者之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眼眶眶骨骨折伤者开展临床鉴定期间,CT检查的方式可以有效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反应,保证鉴定的准确性。

  • 标签: 眶骨骨折 临床法医学鉴定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VEP技术在鉴别伪盲、评价伪盲眼实际视力水平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例眼外伤后单眼盲或单眼低视力的患者为实验对象,将65只伤眼作为实验组,65只健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VEP检查。在VEP检查时,受检眼依次接受视角为30′、22′、11′、5′、3′的视觉刺激。结果:患眼主观视力与VEP视力不相符者48人,伪盲检出率为73.8%;对照组健眼VEP视力与主观视力符合率可达90.8%。结论:VEP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受检眼的实际视力水平,并可为鉴别伪盲的法医应用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视觉诱发电位 伪盲 VEP视力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法医临床医生提供的病历记录都是医学证据,但实际上临床医生的病历与法医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临床医生着重于损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而法医侧重于确定损伤对机体功能和伤者心理影响的程序.因此,法医不仅要具有法医知识,同时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全面分析病历资料,结合活体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 标签: 病历资料 法医学 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鉴定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外伤性脑梗塞伤者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受损程度、因果关系。结果26例伤者中有3例为重伤;7例进行工伤评残,4例一级伤残,2例二级伤残,1例七级伤残;18例伤者为道路交通事故评残,其中5例一级伤残,8例二级伤残,3例三级伤残,2例四级伤残;1例进行伤病关系评定,结果为直接因果关系。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受伤后对伤者进行CT和MRI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法医鉴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法医学 鉴定分析
  • 简介: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的关系。比较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由于现有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的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 标签: 创伤 瘢痕 临床法医学 收缩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某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医鉴定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方法 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某市发生的206例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受伤患者的受伤部位和类型、文化程度和职业、事故发生区域与时间、致伤方式和类型、伤残等级鉴定、治疗效果评估。 结果 206例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患者为264人,受伤患者中四肢损伤占比最多(59.09%),学历以文盲及小学文凭为主(48.95%),致伤方式以步行和骑行受伤为主(59.85%),致伤部位以骨折为主(62.88%),伤残等级以VIII~X级患者人数最多(64.78%),大多数受伤人员得以治愈(76.14%)。交通事故发生最多的地区为郊区和农村(78.16%),春季(28.64%)和秋季(26.21%)发生交通事故更加频繁,夜晚发生交通事故概率较高(61.65%)。 结论 在某市206例道路交通事故中,农村及郊区属于事故多发地,受伤患者主要为四肢受伤,以低学历伤者为主,伤残等级多为VIII~X级。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临床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鉴定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鉴定中心接收的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66份进行分析。结果:裂伤分级为:I级:29例、Ⅱ级:20例;Ⅲ级:17例;66例样本中:轻伤一级:31例,轻伤二级:22例;重伤二级:13例。结论:临床鉴定时,需结合伤者的受伤因素,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数据展开综合分析,方能准确判定外伤致迟发性脾破裂。

  • 标签: 外伤 迟发性脾破裂 法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临床鉴定对于180例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头部外伤的鉴定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就本区域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的180例因道路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头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损伤类型、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伤残程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现较为常见的道路交通道路道路交通事故头部损伤类型为脑挫裂伤,主要并发症包含有脑积水、瘫痪以及癫痫等等,伤残等级以六级及以上最为普遍,结合保险理赔时限等实际因素,因此在对伤者进行鉴定时,一般将鉴定时机控制在6个月—12个月内最佳。结论只有做好鉴定时限以及鉴定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工作,才能够对道路交通事故所导致的头部外伤患者起到良好的法医鉴定结果。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头部外伤 临床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与法医鉴定的意义。方法对经关节镜及手术证实的43例患者患侧膝关节与患者健侧膝关节的MRI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共计55条交叉韧带损伤,能够证实前交叉韧带(ACL)损伤36条,后交叉韧带(PCL)损伤19条。部分撕裂40条,完全性撕裂15条。MRI诊断交叉韧带部分性撕裂符合率92.5%,诊断交叉韧带完全性撕裂符合率为100%。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膝关节交叉韧带解剖结构,能准确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对临床鉴定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磁共振成像法医鉴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临床鉴定中迷路震荡的相关问题。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断为迷路震荡10例伤者的法医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例迷路震荡患者中,头部均遭受过各种创伤,并且在愈后初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通过听力学检查手段,确认患者均有听力损失,通过ABR和/或40HZAERP检测,以高频听力损失为常见。通过头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鉴定时间为伤后2-9个月,其中重伤患者3例,轻伤患者7例。结论头部外伤后短时间内出血耳鸣、听力下降,可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颅骨CT扫描无异常,以及各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应神经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可诊断迷路震荡,损伤程度鉴定至少伤后2-3个月进行。

  • 标签: 迷路震荡 颅脑损伤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情况采用MRI检查,这在临床鉴定中的实施效果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是该中心鉴定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20例患者,选取时间是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均进行关节腔镜手术检查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情况。结果:MRI检查韧带断裂的阳性率是90.00%,关节腔镜检查韧带断裂的阳性率是75.00%,相比存在差异(2=2.301,P

  • 标签: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MRI检查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法医是应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法医是一门应用医学,又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法医为制定法律提供依据,为侦查、审判提供科学证据,因此法医是联结医学与法学的一门交叉科

  • 标签:
  • 简介:<正>1999年2月24日16时30分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一架由成都飞往温州的图-154客机(SZ4509航班)至温州瑞安市柏树村上空1200m高度时,突然机头朝下坠毁于村东首农田中.机上50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年龄最大60岁;在9名未成年人中,年龄最小的5岁,无外籍人员.1现场概况

  • 标签: "2.24"空难 法医学检验 尸体 个人识别
  • 简介:由于鼻骨骨折在临床上是一个极易错诊、漏诊和过诊的常见损伤,且以前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鼻部骨折鉴定的规定存在明显不足,以致严重影响了鉴定意见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2014年实施的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有关鼻部骨折的评定做了很大的修改,解决了某些争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明确。为了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出现不同鉴定意见,应结合新《标准》和实践经验,从鼻部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诊断入手,详细阐述鼻部正常解剖结构与骨折的鉴别、鼻部骨折鉴定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鼻部骨折涉及的评定等级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对新《标准》理解的统一。

  • 标签: 鼻部骨折 人体损伤程度 鉴定
  • 简介:1案例资料1.1案例1简要案情某男,37岁,某年6月27日15时30分许,被发现死于某镇变电站附近菜地旁水沟中,死因不明。据反映,当天下午15时许,该地区突降大雨并伴有雷电,李某去菜地检查抽水机。

  • 标签: 法医学鉴定 雷击 变电站 抽水机 案例 菜地
  • 简介:摘要溺死,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淹死。它是指呼吸道内在进入大量液体的情况下,影响到呼吸道内气体的正常交换,造成体内缺氧,从而导致窒息死亡的现象。因为大部分溺死案例中的尸检无明显特征性,所以在法医尸检鉴定的工作中,对于溺死的鉴定一直是个难点。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对溺死案例的研究,为溺死的法医鉴定提供了更系统准确的诊断指标。

  • 标签: 溺死 法医学鉴定 尸体 水中
  • 简介:摘要:应用植物学研究为刑事案件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的应用即为“法医植物学”。植物物证多通过形态学研究(形态学检验)鉴定植物或植物部位来源,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显微照相等技术的发展,更加多样、准确的手段可用于植物鉴别。本文通过整理法医植物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以列举的形式简要阐述不同检验方法的利弊,总结法医植物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案件现场勘验时参考。

  • 标签: 法医学 植物 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