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外伤脑梗塞(post-traumaticcerebralinfarction,PTCI)是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多种原因导致这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直接占位效应压迫脑血管,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CT、MRI和脑血管造影来研究外伤脑梗塞的影像学特征和机制.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CT检查 MRI检查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特征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外伤脑梗塞的发生机理、临床早期诊断及科学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我院于2005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62例外伤脑梗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良好42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4例。结论早期发现外伤脑梗塞,给予及时治疗,有手术指证及早手术,可明显改善其预后,减少致残率。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脑梗死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2月~2007年7月外伤脑梗塞的病例78例,总结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良好21例,中残12例,重残25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2例。结论颅脑外伤后的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机制,外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治脑血管痉孪、血栓形成,避免其进一步演变为脑梗塞;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出现脑梗塞的征兆并结合病情及时处理。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回顾总结小儿外伤大面积脑梗塞6例。及时诊断,早期腰穿放清血性脑脊液,高压氧,甘露醇及尼莫地平治疗,6例患儿意识恢复正常,肌力恢复至4~5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9岁,平均3岁半。6例均为跌倒致伤,枕部着地4例,颞部2例。

  • 标签: 血性脑脊液 大面积脑梗塞 尼莫地平 高压氧治疗 外伤性 甘露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外伤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外伤脑梗塞的临床资料22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合并震荡伤2例、脑干损伤1例、脑挫裂伤4例、颅内血肿11例、脑疝4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0S)评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外伤脑梗塞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应提早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塞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84例外伤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患者,实验组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药物保守的治疗。结果根据恢复标准,对于这84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评定,其中有42例病愈的患者,26例显著进步的患者,10例进步的患者,6例恶化的患者。结论临床上,外伤脑梗塞的治疗与很多因素息息相关,无论采取手术治疗还是传统药物治疗,都应该尽早的诊断以提高治愈率。并且采取综合的治疗才能提高疗效。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发病机制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外伤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4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脑梗塞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6例外伤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头痛54例,意识障碍29例,呕吐29例,抽搐14例,失语11例,肢瘫12例,视乳头水肿8例,脑疝5例。影像学显示梗塞位于内囊29例,放射冠区12例,颞叶9例,额叶5例,丘脑、豆状核和脑干各2例,枕叶和小脑各1例,多发6例。治疗结果按GOS分级:良好35例,中残1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能够对外伤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及早诊断、正确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脑 损伤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纳洛酮对儿童外伤脑梗塞的疗效和所采取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科自2002年1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1例儿童颅脑外伤脑梗塞患者,采取纳洛酮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NIH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总结其护理心得。结果NIHS和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后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主要的护理方式有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3)对脱水治疗的观察;4)加强溶栓之后的病情观察;5)加强心理护理;结论纳洛酮对外伤脑梗塞的治疗有效,并且其护理方式也十分得当,此方法值得将来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儿童 纳洛酮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36例脑外伤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状况。结果按照GCS恢复标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治疗结果恢复的有21例,中残有7例,重残有6例,死亡有2例。结论脑外伤脑梗塞病因较复杂,且预后较差,及时诊断并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早期的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脑外伤性 脑梗塞 CT检查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纳洛酮治疗儿童外伤脑梗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儿童外伤脑梗塞患儿,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纳洛酮治疗组,每组各23例,分别于人院当天起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疗程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NIH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21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常规药物治疗组15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外伤脑梗塞患儿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脑梗塞/病因学 脑损伤/并发症 脑梗塞/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11月100例外伤脑梗死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和临床观察。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7例,中残28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外伤脑梗塞与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手术减压过快、低灌注及治疗措施不当等有关。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伤及并发伤、正确的手术方式、保持有效的脑灌注、早期应用钙拮抗剂、腰池引流血性脑脊液等对防治外伤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创作性脑梗塞 预防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外伤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脑梗塞患者78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均为39例,A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的治疗方法,即为对照组;B组患者在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的基础上,继续静脉注射依达拉奉针剂,即为观察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B组患者较A组患者的疗效更好,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用药治疗外伤脑梗塞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回顾性分析 外伤性 脑梗塞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伤脑梗塞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儿童外伤脑梗塞患者,给予手术、常规治疗、钙拮抗剂、溶栓并高压氧治疗。结果9个月后随访,14例恢复良好,4例下肢肌力稍差(肌力Ⅳ级),无死亡、重残患儿。结论儿童外伤脑梗塞在手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儿童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性脑梗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要点,旨在提高PTI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外伤 脑梗塞 凝血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脑梗塞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9例外伤脑梗塞伤者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受损程度、因果关系。结果26例伤者中有3例为重伤;7例进行工伤评残,4例一级伤残,2例二级伤残,1例七级伤残;18例伤者为道路交通事故评残,其中5例一级伤残,8例二级伤残,3例三级伤残,2例四级伤残;1例进行伤病关系评定,结果为直接因果关系。结论外伤脑梗塞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受伤后对伤者进行CT和MRI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法医鉴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外伤性脑梗塞 法医学 鉴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