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淋巴瘤组织和血液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Ⅰ(MHCⅠ)类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淋巴瘤组织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淋巴瘤组织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荧光强度.结果淋巴瘤组织mRNA表达由正常对照组的8.52±0.58下降为1.16±0.16(P<0.01);蛋白表达由正常对照组的16.36±1.06下降为2.35±0.24(P<0.01);血液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由正常对照组的426±48下降为268±27(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淋巴瘤组织MHCⅠ类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同时血液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也下降.有可能通过检测血液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下降来辅助早期诊断淋巴瘤.

  • 标签: 淋巴瘤 基因 MHCⅠ类 淋巴细胞
  • 简介:在异体肢体移植的组织成分中有特定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抗原性层次,这种在抗原性上的不同可能影响每种复合异体组织移植,例如肢体移植在不远的将来将在临床得到应用。通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虽然已经取得成功,但在供体与受体间的组织相容性屏障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它通过激活免疫反应而导致移植排斥。虽然FK-506和环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剂可以延长异体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但对于MHC引起的免疫问题的更好理解是必要的。

  • 标签: 组织相容性 复合组织移植 肢体 抗原性 MHC 移植排斥
  • 简介:目的初步验证掺锶硫酸钙复合骨修复材料的体内组织相容性旨在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取含锶量为0.5%的掺锶硫酸钙材料,采用新西兰兔背脊肌内植入模型。分别于手术后1周,2周,4周,8周四个时间点各处死3只兔子取材。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和肌肉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植入材料周围组织冰冻切片(厚度约51am)。选择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乳酸脱氢酶(LDH)两种2种主要细胞器的标志酶进行酶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得出计数资料,整理成等级资料。染色强度分为4个等级:阴性(O),阳性(1),强阳性(2),和极强阳性(3)。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术后1~3小时恢复活动,1天后进食正常。实验动物伤口均一期愈合。组织学结果显示掺锶硫酸钙材料植入1w后,植入体周围组织内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由成纤维细胞组成厚薄不均、结构疏松的纤维囊壁。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材料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逐渐消失,炎细胞浸润越来越少,包膜先变厚再变薄,纤维包囊较薄。术后8w,植入体周围组织内未见炎细胞浸润,纤维囊腔壁进一步变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其组织学改变与对照材料α-半水硫酸钙相比无明显区别。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掺锶硫酸钙组植入材料周边肌细胞在1w时CCO和LDH活性均减弱(P〈0.05),2w时CCO和LDH活性均恢复正常(P〉0.05),其后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掺锶硫酸钙组与a.CSH组和单纯创口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掺锶硫酸钙复合骨修复材料对体内组织细胞无毒性作用,具有与α-CSH相似的良好体内组织相容性

  • 标签: 硫酸钙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Ⅱ类分子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8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MHC Ⅱ类分子在MT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结果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与患者年龄(χ2=0.900, P=0.410)、多灶(χ2=0.295, P=0.672)、双侧病灶(χ2=2.957, P=0.127)、T分期(χ2=0.554, P=0.457)无关,而与性别(χ2=5.227, P=0.025)、术前降钙素水平(χ2=6.663, P=0.019)、淋巴结转移(χ2=21.651, P<0.001)及AJCC分期(χ2=19.522, P<0.001)相关。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97.4%,高于低表达患者的66.1%(P=0.016 3)。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5岁(HR=4.129, P=0.009)、T分期(HR=3.265, P=0.024)为M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HR=0.103, P=0.030)为MT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MTC患者中存在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表达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 预后
  • 简介: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但目前缺少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生物相容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的生物相容。方法:先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后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的表面形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和商业钛金属分别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及凋亡。结果与结论: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及磁场条件能制备不同管径及管长的TiO2纳米管,以及不同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倒置显微镜观察共培养3d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周围的细胞明显增殖,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细胞增殖情况优于商业钛金属组。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3d后,细胞在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上生长良好,可见大量细胞伪足附着于其上;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组的细胞凋亡率7.8%小于TiO2纳米管形貌钛金属组的9.4%及商业纯钛金属组的13.5%,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 标签: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相容性 TIO2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修复中义齿软衬材料的应用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1月到院实施口腔修复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分成病例数均为25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修复治疗,未使用软衬材料;实验组使用软衬材料,对比两组患者修复1年后治疗满意情况,分析义齿软衬材料组织相容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在固位效果、舒适度以及咀嚼功能上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要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发现实验组患者义齿软衬材料组织相容性、耐老化以及结合均比较好。结论经本次实验研究分析可知,在口腔修复中应用义齿软衬材料,效果确切,组织相容性也比较好,推荐应用。

  • 标签: 组织相容性 义齿软衬材料 口腔修复
  • 简介:背景:目前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和生物力学性能都不尽满意,后续的材料降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材料、方法、技术以及医学研究相结合,可以使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外形与结构、生物相容、降解速率都有很好的改进.目的:通过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polylacticacid,nHA/PLLA)复合的支架构建以及与成骨细胞的相容研究,旨在开发由2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方法:采取冷冻快速成型法制备nHA/PLLA复合,BET法测定孔隙率,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scroscopy,SEM)观察材料内部结构等进行物理性能表征,X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表征材料物理学特性.SEM观察成骨细胞在nHA/PLLA内生长、黏附、增殖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细胞在该支架材料内的存活情况;MTT实验测定nHA/PLLA复合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制备的nHA/PLLA复合,通道孔径为(164±52)μm,介孔率为89.3%±1.4%;干性和湿nHA/PLLA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分别为(1354.6±53.7)kPa和(1012.8±61.3)kPa.MTT实验结果表明,nHA/PLLA复合对成骨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黏附在复合表面及介孔中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论:nHA-PLLA复合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制备简单、外形及内部结构符合组织工程支架要求、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好等优点.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物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为评价两种根管充填材料糊剂氧化锌(ZOE)、氢氧化钙碘仿糊剂(VITAPEX)与根尖周组织相容进行实验,组织学分析可见在30天ZOE有慢性炎性反应;90天ZOE仍有持续炎性反应;VITAPEX则炎性反应有明显缓解,表现出轻微的炎性反应,修复快,有活跃的成牙骨质细胞。

  • 标签: VITAPEX 氧化锌 根管充填材料 组织相容性
  • 简介:目的评价两种根管充填材料羟基磷灰石糊剂(Hybroxyapatite简称HA)、氢氧化钙碘仿糊剂(VITAPEX)与根尖周组织相容。方法选用健康成年狗3只,共计44颗牙,均为单根管,随机分为2组,每组22颗牙,分别充填VITAPEX和HA两种材料,术后30d、90d分别处死动物进行显微镜观察炎性反应和牙根尖组织学变化。结果HA组尖周区有少量的炎细胞散在存在或近似正常组织,牙骨质明显沉积;VITAPEX则炎性反应有明显缓解,表现出轻微的炎性反应,修复快,有活跃的成牙骨质细胞。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氧化锌 根管充填材料 组织相容性
  • 简介:聚苯硫醚(PPS)和聚醚砜(PES)树脂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和较高的耐热性能,这2种热塑性聚合共混改性可能会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共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结晶熔融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共混的形貌结构,行在氮气气氛下用热灭平分析共混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PPS/PES共混具有2个Tg,且这2个Tg都介于纯聚合的Tg之间;共混断面形态比较均匀,两相界而比较模糊,表明共混为部分相容体系;随着PPS组分的增加,结晶熔融热也逐渐增大,说明PES降低丁PPS的结晶度。用热天平对共混的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在不同PPS/PES比例下耐热性能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 标签: 聚苯硫醚 聚醚砜 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对纳米羟基磷石复合40%二氧化锆材料进行早期生物相容评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的要求,同时报据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40%二氧化锆材料的特定用途,选取样本进行如下生物学实验致敏试验,溶血试验,刺激试验,肌肉植入试验。结论经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40%二氧化锆材料无致敏、无刺激、无变形,具有良好的血液及生物相容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二氧化锆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外科植入的生物相容。方法 将近几年检测外科植入,依据GB/T16886.6-1997标准,从炎症、纤维囊壁形成、周边组织反应及材料降解四个方面进行组织学观察评价比较。结果 镍-钛合金类、胶原止血海绵材料组织反应较轻,有些植入点还优于对照材料;而羟基磷灰石类材料组织反应呈中度,甚至有的植入点呈重度。结论 依据GB/T16886.6-1997标准,评价得分被检材料生物相容是良好的。通过本文综合分析比较,以期对外科植入材料的选择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外科植入物 组织学 评价
  • 简介:目的建立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DKPF)温敏水凝胶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其稳定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中DKPF含量,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应用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恒温振荡法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的释放度,检测高湿、光照、低温条件下的DKPF温敏水凝胶稳定性。随机选取80只昆明小鼠,分别SC0.2mLDKPF温敏水凝胶、空白水凝胶、DKPF生理盐水溶液(DKPF浓度同DKPF温敏水凝胶),于给药后1、3、6、9、12d,每组各取5只脱颈处死,剖开注射部位皮肤观察水凝胶状态,并取皮下组织样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评价DKPF温敏水凝胶组织相容性。结果DKPF在260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DKPF质量浓度在1.70-25.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均良好;DKPF温敏水凝胶主要以扩散为主,释放度符合规定,且工艺重现好;水凝胶在低温、湿度7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不耐光照,需避光保存。SC给予小鼠水凝胶后,各组小鼠均成活,且水凝胶在皮下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温敏水凝胶引起轻微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准确率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DKPF温敏水凝胶中DKPF含量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标准。

  • 标签: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温敏水凝胶 紫外分光光度法 释放度 稳定性 组织相容性
  • 简介:poly(ethyleneglycol)/poly(butylenesterephthalate)(PEG/PBT)已经在最近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之中[1,2,3].现在,在PEG/PBT的基础上合成了两种新型材料,它们是:poly(butylenesterephthalate-co-1,4-cyclohexenedimethylenetere-phthalate-b-ethyleneglycolterephthaloyl)(PTCG),和poly(butylenesterephthalate)-co-poly(butylenessuccinate)-b-poly(ethyleneglycol)(PTSG).它们具有两种硬片段,这使它们能够比PEG/PBT更好地调整材料的组分以使得它们能够具有更合适的可降解速度和更好的力学性质.还可以使它们能够减少硬片段的容量和长度,同时还不牺牲材料的力学性质,使材料对于人体更为安全.所以,如果这两种材料的生物相容一律良好,它们将会比PEG/PBT在组织工程中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多(醚-脂)阻断共聚物 细胞相容性 生物材料 可降解材料 PEG/PBT
  • 简介:本文引用了25篇文献,从材料表面能、材料表面的素疏水性、材料表面的电荷状况,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材料表面负载活性因子五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细胞相容的影响,暨从这个部分阐明了组织工程材料的细胞相容问题

  • 标签: 组织工程材料 细胞相容性 材料表面 电荷状况 亲疏水性 化学结构
  • 简介:目的评价胶原/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方法将胶原(collagen,Col)和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BC)通过物理交联法和化学交联法制备成Col/BC物理组和Col/BC化学组,以BC为对照组,采用SEM(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形貌。采用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株(MC3T3-E1)与材料复合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等量的细胞悬液)、材料对照组:BC、实验组1:Col/BC物理组、实验组2:Col/BC化学组观察细胞生长状况,MTT(四氮唑盐)观测细胞在1、2、3、4、5、6d后的增殖情况,细胞与材料复合第48h,SEM观察细胞粘附形貌。结果SEM观察在BC纤维上均匀包覆了一层蛋白质,MTT检测结果表明3d后Col/BC(物理交联组)组高于其他组,实验组与材料对照组:B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在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48h,纤维表面均有少量成骨细胞粘附。结论与材料对照组:BC相比,Col/BC物理组和Col/BC化学组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其中,Col/BC物理组表现出更好的细胞相容

  • 标签: Col/BC 支架材料 细胞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前列腺尿道悬吊术(PUL)植入的生物相容。方法人前列腺增生细胞系(BPH-1)分别培养于植入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及缝线浸提液作为实验组,细胞培养于完全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培养1、3、5 d,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评估植入细胞毒性;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植入对细胞骨架的影响。BPH-1细胞与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共培养5 d,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前列腺细胞在植入上的黏附状态。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8~10周龄,体重210~250 g),购自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鼠背部肌肉分别植入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及缝线,对照组行假手术仅分离肌肉,观察、监测12周大鼠临床反应及体重变化,评估植入全身毒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第一锚钉组第1、3、5天时BPH-1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94.49%、95.91%、97.55%;第二锚钉组分别为94.76%、95.16%、98.37%;缝线组分别为95.24%、96.99%、98.74%。SEM结果显示,BPH-1细胞在第一锚钉及第二锚钉上正常黏附、生长;鬼笔环肽染色显示,第一锚钉组、第二锚钉组及缝线组细胞骨架阳性表达面积分别为(20.85±3.06)%、(21.06±2.54)%、(21.27±2.63)%与对照组[(21.40±2.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P>0.05),植入对细胞骨架分布无影响。全身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无异常临床反应,对照组,第一锚钉组、第二锚钉组及缝线组术后12周体重分别为(574.2±31.1)、(567.8±41.6)、(569.2±34.0)、(571.0±31.6) 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14,P>0.05),植入无大鼠全身毒性作用。结论新型PUL植入是一种无毒性,与前列腺细胞相容好的材料。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尿道悬吊术 植入物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针对纯镁微弧氧化涂层存在孔隙,研究纯镁经过微弧氧化-氢氟酸-硅烷偶联和微弧氧化-氢氧化钠-硅烷偶联后处理的材料细胞相容。方法试验材料分为三组,A组纯镁微弧氧化涂层,B组为微弧氧化-HF-硅烷偶联剂处理涂层,C组微弧氧化-NaOH-硅烷偶联剂处理涂层。采用CCK-8检测成骨细胞增值情况,碱性磷酸酶检测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检测成骨细胞粘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附着情况。结果三组试样随着时间增加,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能力均得到提高;在相同时间内,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结论纯镁微弧氧化经后处理材料细胞相容好于纯镁微弧氧化材料,其中纯镁微弧氧化-NaOH-硅烷偶联处理的材料,生物相容最好。

  • 标签: 微弧氧化 纯镁 成骨细胞 酸碱处理 硅烷偶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