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核心 IgM抗体检测(抗 -HBc-IgM)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 416例施甸县 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全县报告的乙肝病例,分别对大三阳组、小三阳组、 GpT升高组使用酶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血清抗 -HBc-IgM检测,观察各组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GpT升高的 51例乙肝患者中,有 26例检测为抗 -HBc-IgM 阳性,其阳性率为 50.98%。大三阳组中抗 -HBc-IgM阳性 89例,阳性率为 48.11%,小三阳组的抗 -HBc-IgM阳性率 37.78%。结论:乙型肝炎应用抗 -HBc-IgM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感染程度及病情发展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核心 IgM抗体检测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在输血安全中的价值。方法ELISA竞争法检测输血科库存血标本、HbsAg阴性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结果2342例输血科库存血标本检出抗HBc-IgG122例,阳性率5.2%。三家医院7164例HbsAg阴性输血前患者标本检出抗HBc-IgG473例,阳性率分别为6.2%、6.75%、6.5%。结论单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篩查不能完全排除乙型肝炎输血传播的可能,增加抗HBC等标志物的检测,对控制输血传播乙型肝炎可能更彻底,同时对减少已感染乙肝患者输血后的输血纠纷提供较全面的证据。

  • 标签: 乙型肝炎 输血 核心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预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清除的可能性。方法60例既往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能否获得HBsAg清除,分为清除组41例,未清除组19例。通过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基线和疗程中24、48、72周及96周患者的抗-HBc定量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影响因素对HBsAg清除的预测能力。结果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延长,总体人群、清除组和未清除的抗-HBc定量水平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但清除组的抗-HBc水平在基线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连续检测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未清除组(P值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基线抗-HBc定量水平、24周HBsAg下降幅度(单位:log10 IU/ml)、治疗中丙氨酸转氨酶(ALT)> 1.5倍正常值上限(ULN)均为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分别为OR = 0.156,P = 0.026;OR = 0.134,P = 0.023;OR = 0.239,P = 0.028)。其中,基线抗-HBc定量水平是预测HBsAg清除的最佳独立预测因子(OR = 0.235;P = 0.004),当其> 3.40 log10 IU/ml时预测HBsAg清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1%和89.5%。为提高预测准确性,借鉴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预测因子的方法,其中联合因子3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870;95% CI为0.781~0.960;P < 0.001);联合因子3的cut-off值为> 0.3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5%和78.9%。运用联合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以基线抗-HBc定量水平为基础的任意两个指标或两个以上指标的联合,预测HBsAg清除率可达到94.12%~100%。结论基线抗-HBc定量水平的HBsA清除的预测价值最高,与治疗中ALT>1.5×ULN和24周HBsAg下降幅度联合能更精准的预测HBsAg清除,是可靠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预测指标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 HBsAg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稀释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间传染科采集的220份血清标本作为此次研究调查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后按照操作说明稀释150,1100,1500,11000倍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经150标本稀释,仅检出HBcAb阳性12例。通过将标本按照1100,1500,11000稀释后再次检测,结果显示HBcAb阳性检出率逐渐增加,当稀释比例达到11000时,HBcAb阳性检出率为70.0%。结论高滴度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检测在较低稀释倍数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临床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选择11000稀释倍数,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核心抗体 标本稀释 影响
  • 作者: 余滢滢 王嗣予 涂波 沈颖娟 邱琴 栾俊庆 王福生 孟繁平 施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三○二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39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四病区,北京 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国家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四病区,北京 10003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抗体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影响。方法入组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接受PD-1抗体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29例HBV慢性感染肝癌患者资料,以上患者均同时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肿瘤应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开展回顾性研究,了解整体安全性及抗肿瘤治疗效果,HBV的变化情况,HBV变化与PD-1抗体抗肿瘤疗效的相关性,高病毒载量患者治疗情况,以及HBV再激活的安全性问题。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抗肿瘤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良好,客观缓解率达到27.6%,发生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随访12周,患者HBV DNA和HBsAg定量出现下降(P < 0.05);与疾病进展的患者,疾病稳定和部分应答的患者HBV DNA和HBsAg定量下降更明显(P < 0.05)。5例HBV DNA≥104 IU/ml的患者治疗肿瘤应答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1例患者出现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未出现HBV再激活和相关肝损伤。结论接受联合治疗的HBV相关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抗肿瘤疗效和安全性。PD-1治疗对HBV有一定的影响,肿瘤应答患者相比于无应答患者,有更好的抗病毒治疗疗效。高病毒载量患者治疗安全性可控,无HBV再激活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发生。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全球约有1/3的人群感染HBV,乙型病毒性肝炎会导致肝细胞受损,甚至进展为肝硬化或者肝功能失代偿。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以预防为主,而乙型肝炎疫苗则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据统计,我国仍然有大约 2500万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 7000万左右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本文对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综述,以为后期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效价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的乙型肝炎康复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时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抗-HBs阳性患者9例。根据基线抗-HBs水平分为2组,抗-HBs≥100 mIU/mL的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后未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抗-HBs<100 mIU/mL的患者在化学治疗前接受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开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每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DNA和HBV血清学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1例为膜性肾病。7例患者抗-HBs≥100 mIU/mL,未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2例抗-HBs<100 mIU/mL的患者予恩替卡韦(0.5 mg/d)预防性治疗。1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于第3程利妥昔单抗治疗时抗-HBs效价由基线的21.27 mIU/mL降至6.33 mIU/mL;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第4程治疗后抗-HBs效价由172.25 mIU/mL下降至57.76 mIU/mL;1例膜性肾病患者随访1年复查抗-HBs效价由141.47 mIU/mL上升至328.98 mIU/mL;其余患者的抗-HBs水平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HBV再激活,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乙型肝炎康复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可能出现抗-HBs效价下降。高效价抗-HBs对乙型肝炎康复者HBV再激活可能有保护作用,此类患者可能不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康复 乙型肝炎再激活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状况。方法:这次报告中针对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在本疾控中心接受乙肝抗体检测的 150名中小学生予以详细研究,其中,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各有 50名,都实施乙肝抗体指标检测,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增加乙肝三系统检测,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所得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乙肝三系统检测所得结果。结果: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占据百分值对比中学生对应检测结果提升( P<0.05),高中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阳性占据百分值对比小学生、中学生对应检测结果差距较小( P>0.05);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阴性中小学生虽其HBsAg检测结果和抗 -HBs检测结果均阴性,不过抗 -HBs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 HbeAg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 HbeAg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 HBsAg加抗 -Hbe加抗 -HBc检测阳性情况各 1例。结论:为健康人群开展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测定存在重要性,中小学生乙肝抗体指标良好。

  • 标签: 健康人群 小学生 中学生 高中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 简介:就中医而言,乙肝病毒是一咱外邪,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又称为疫病之邪,其产生由内与外因两方面组成。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传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值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时段到我院检测乙肝人数总5958人,检测患乙肝人数301人,采取乙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根据患者的病程和病史等分为急性乙肝炎(158人)和慢性乙肝炎(143人)。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LT、AST、白蛋白等指标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急性乙肝患者的抗-HBc lgM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结论:结果表明Anti-HBc lgM数值在急性与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差异明显。

  • 标签: 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值 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监测情况 ,为该县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墨江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抽取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该县共检测 1074份血清标本,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平均达 58.4%;其中 8月龄 -1岁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 80.0%,在≥ 15岁组出现最低,为 42.9%。结论: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总体较低,需要提高和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墨江县 健康人群 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监测情况,为该县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墨江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抽取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该县共检测1074份血清标本,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平均达58.4%;其中8月龄-1岁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80.0%,在≥15岁组出现最低,为42.9%。结论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总体较低,需要提高和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墨江县 健康人群 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ELISA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的cutoff值。方法372份血清样本分别使用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优化的cutoff值,再统计分析优化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阳性129份,阴性243份;cutoff值为0.105时ELISA检测结果:阳性230份,阴性142份。K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仅为中度(Kappa=0.49,P<0.001)。对ROC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cutoff值0.296,此时特异度、正确指数和符合率均优于cutoff值设为0.105时各项指标,灵敏度稍有降低,K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升为高度(Kappa=0.85,P<0.001)。结论将cutoff值设为0.296时,ELISA的检测结果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一致性更好。

  • 标签: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Cutoff值优化
  • 简介:摘要未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有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准确地评价肝炎所处免疫状态及肝内炎症进展程度,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关键。寻找可靠、有效的血清学指标对CHB诊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作用。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是一种无创的新型血清学指标,其不仅能反映肝内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的水平,还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CHB患者所处的免疫状态、评估肝组织病理状态、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复发等,在指导CHB患者的治疗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诊断 核心相关抗原 抗病毒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乙肝的严重性,根据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估算,全世界HBsAg带毒者有3.5亿;亚太地区有2.8亿;而中国就有1.2亿[1],占全世界HBsAg携带者的1/3,占亚太地区的1/2.HBsAg流行率地区差异很大,在亚太地区中国为4.5%~17.9%,新加坡13.6%,菲律宾9.0%~15.0%,韩国12.3%,印度尼西亚5.5%,澳大利亚2.5%,而日本为1.3%.更为严重的是这些HBsAg携带者一生中将有25%死于各种慢性肝病,全世界每年因肝病死亡人数100万,我国每年因肝病死亡人数30万,也占全世界的1/3,绝大多数与乙肝有关,充分证明乙肝对我国居民的危害极大.

  • 标签: 乙型肝炎 预防 病原学 乙肝病毒 基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