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诺水诺水有时候是乌鸦的颜色有时候是火山灰的颜色更多时候是诺水的颜色。有时候怀抱黄月亮有时怀抱奶酪和火焰当我决定离开,

  • 标签: 颜色 火山灰
  • 简介:从黄庭坚的论诗中可以看出.崇晋尚韵、尚意反俗是黄庭坚书学观的两个最为根本的方面,亦即法古与创新。其中崇晋尚韵是手段、是方法,而创新、尚意、脱俗才是目的。黄庭坚书法遒逸鼻荡、秀劲飘洒,在其论诗中皆有所表露,

  • 标签: 黄庭坚 论书诗 晋韵 脱俗
  • 简介:一直以来,《传道》就似乎是整部希伯来圣经中的异类,包含了许多看似与希伯来传统格格不入的异端言论。犹太拉比也曾经讨论是否应当将此卷列入正典。本篇论文通过分析《传道》12:1—8的诗歌,尝试回答《传道》与希伯来传统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作为《传道》的总结陈词,这部分经文有助于我们理解作为希伯来传统之另一种的《传道》。

  • 标签: 传道书 寓意诠释 年老 死亡
  • 简介:李唐盛世,艺昌炽.诗文兴隆,洵为论的滋生提供了丰肥土壤。唐前咏书论多为辞赋,唐代肇始多为诗歌。论的开创当在初唐.开创者应为岑文本和李峤二位诗人。其后盖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代论约分两个阶段:成熟期和高峰期。李峤、李颀、李白“三李”之首倡“骨”与“神”.为论的成熟作出莫大贡献。俟杜甫出,弘奖“骨”、“神”风流,高吟“贵瘦硬方通神”.“尚骨通神”遂成为有唐一代书法和书论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种甫可视为唐代论发展的枢纽人物。其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侪辈并辔抗行,于论各有功绩。“清劲”二字可名唐初风.一如李峤、李白说。篆隶复兴、草书狂逸、晚唐僧通禅、书圣影响泽被唐代等等,皆能从论诗中略窥一二。中唐肥缘于媚上.厚硕如徐浩者亦尚筋骨.杜甫“瘦硬”说实为书家内在的共同追求。矧旭劲素瘦.篆隶亦未一味趋肥,故韩愈借挞伐右军“俗”之名,实为“复尚清劲”也。尽管中唐书法趋上而肥,唐代书论却崇尚筋骨、觅神求逸,慎始慎终。“尚骨通神”既为论的核心思想,亦为唐代书论之精髓所在。二者水乳交融,相依互补。唐代“神”、“逸”无争,胼手胝足,于论诗中亦有分说。本文首次系统研究唐代论。唐代论涛暨书论,与文论、诗论、画论等一起共同构筑唐代美学大厦.良可称善。自唐代开创并形成第一个高峰之后,论旋成为宋及宋后各朝文人歌咏书法的主要文学手段。

  • 标签: 唐代 “安史之乱” “神” 最高理想 核心思想 系统研究
  • 简介:和中有'哲'观念,旧释或为'智慧',或为'智慧之人'.仔细考察则会发现,'哲'在上述文献的不同篇章中分别表示神圣意志、帝王的聪明才智、社会人群的聪明才智.其内涵的扩大,可能意味着上述不同篇章文献完成于不同时代;其内涵的变迁,则反映了'哲'观念在西周早期、中晚期、春秋时期的变化.

  • 标签: 《尚书》《诗经》 “哲” 古代思想
  • 简介:黄庭坚一生书写杜众多,从现存资料来看,杜诗作品有二十一件,包括存世墨迹二件,宋刻宋拓一件(三首残)。杜内容可确考者十二件,书体可确认者有八件,皆为草书。时间跨度从元秸元年(一0八六)到建中靖国元年(一一0一),涵盖了黄庭坚从四十二岁到五十七岁十五年间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创作于黄氏贬谪蜀中期间。这一时期是其草书风格转变和成熟,也是对杜甫体认和杜接受不断深化的时期。尤其是他遍写杜甫“两川及夔峡”并刻之丹棱大雅堂,足见其对杜甫的推崇和敬仰。黄庭坚杜事迹为我们研究黄庭坚书法以及黄氏杜甫接受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野。

  • 标签: 杜甫 黄庭坚 杜诗
  • 简介:摘要于鬯是继王氏父子之后与俞樾、胡澍、孙诒让同时的晚清皖派朴学家。他上承乾嘉学者,其著作《香草校·》八卷中沿用了许多训诂术语。本文梳理于鬯所用“之言”“读为”两个术语及其训诂实践,对其用例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 标签: 于鬯 《香草校书· 诗》 之言 读为
  • 简介:前些时在报上见到罗孚在香港去世的消息,虽知他比我还大十岁,已是九十四龄高寿的人,仍觉晨星寥落,不胜伤感,尤其在重读他这封来信之后:叔河先生:您好!去年蒙您惠赠尊编《周作人散文全集》,迄未致谢,深以为歉。

  • 标签: 梁漱溟 杜诗 重读
  • 简介:范曾先生为当代中国画坛巨擘,诗词、书法、文章及学问亦颇负盛名。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痴于绘画,能;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范曾画传·题辞》)。他也颇受时贤的推崇。季羡林先生说:“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不是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

  • 标签: 中国画 诗魂 当代中国 大美 季羡林 书骨
  • 简介:2004年2月18日(正月廿八),中国佛协原研究部研究员、著名诗僧、书画家、重建证果寺住持释圆彻,在汕头市龙湖区证果寺内,以吉祥卧安然示寂,终年76岁。24日上午举行追思法会,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释心印读祭文,福

  • 标签: 圆彻法师 佛教文化 生平 人格修养
  • 简介:然而,我万万没料到,这本《末页》的文稿刚刚寄出,便传来了秦老的噩耗。他没能见到此书的问世。而他,却一直牵挂着它的问世。虽然后来我出了的好些部长篇都曾送给他,但我一直认为,这些长篇都未能代表我的创作实力。至少,要等到《客家魂》的问世。

  • 标签: 钱钟书 客家人 创作 旧体诗 画册 解放日报
  • 简介:最近翻阅《陈独秀与胡适》(湖北人民出版社,朱洪著)一,在书中偶睹了陈独秀录杜甫《秋兴八首》之八诗作送“怀甫先生”的书法屏幅(见文中影印件,朱洪提供),引起笔者的浓厚兴趣。屏幅上写到——

  • 标签: 陈独秀 杜甫 诗作 湖北人民出版社 《秋兴八首》 影印件
  • 简介:陈立华,1961年生于广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读于羊城书画艺校,师承隶书名家李伟、李家培先生,以汉隶为根基,兼习魏碑。论修炼和功力,他的魏碑不如隶书那么深厚,但近年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和获广东省第四届"南雅奖"一等奖的作品是魏碑而不是隶书。古人话之妙道,神采为上,可见格调和意趣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话俗不可医,长期写单一书体,难免会积聚一些俗气和出现裹足不前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同书体的学习和嫁接是很有必要的。立华的魏碑取法《张猛龙碑》,气息古雅,清朗刚健,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一些隶书的素养。

  • 标签: 俗不可医 张猛龙碑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篆刻作品 八十年代 副主席
  • 简介:负责编辑乔木同志文集的郑惠同志给我寄来几封存档的信件,有乔木同志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给邓颖超同志解释那年“七一”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有所思》四首七律的信,还有六月十五日给钱钟先生的信,以及钱钟六月八日、十八日给胡乔木的信,也都是关于那四首的。钟先生的信中曾提到我。郑惠同志以为这些信件很能引起历史文化兴趣,一定要我谈一谈有关情况。其实,事隔十五年,当时种种,都已模糊,迫不得已,还是硬挤出一点材

  • 标签: 钱钟书 胡乔木 历史文化 邓颖超 人民日报 信件
  • 简介: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乌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尔,上皇跼蹐还京师。

  • 标签: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 文学 古体诗
  • 简介:相传孔子删,是从三千多首古诗中选取三百零五首编辑成册,此即汉以来所说之《诗经》。而这三千多首古诗,当是我国最早的“”了。那么弄清这些最早的“”的功能和性质,则《诗经》这部作品也就可以大致定性。关于“”的功能和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虞》舜命夔“典乐教胄子”那段话。据此则知,“”是用于“言志”的,并要配合音乐来歌唱,讲求声韵和谐美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唱时还要“击石拊石”,打击乐器以协调统一节奏,进行纹身化妆的“百兽舞”表演。总之是、乐、舞三位一体,无疑这即是一种带有浓厚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巫祭仪式,而非简单的音乐或诗歌教学活动。而“”在巫祭中的功用,即是表达祈祷祝愿之类群体欲望,所谓“言志”者本意在此。因此,《诗经》中应该就是用于巫祭的礼辞,其作者当然是那些主持巫祭仪式的巫师。为了作进一步侧证,文本还引用《大序》关于《风》《雅》区别所说一段十分费解的话详加读识,以供参考。

  • 标签: 《诗经》 “诗言志” 巫祭礼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