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50,京剧经历了禁演、戏改、跃进这三个重要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导向1964的京剧现代戏汇演,继而走向“样板戏”年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过程的梳理,对京剧这一“大众化”重要议题作出新的评价,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京剧同步运作的其他文学和文化现象。

  • 标签: 京剧 戏改 大众化
  • 简介:20世纪30,马克思主义成为“世间最新鲜动人的思潮”,相对于中国以前崇尚“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欧文明”,胡适称之为“文化评判上的大翻案”。这种文化潮流的转移,与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有密切关系。从地下到公开,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无孔不入”:面向基层社会,力图使文化大众化;结合实际斗争,保持“政治的优位”。如此种种,显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盛。而能够引领时代思潮,或许正是中共领导革命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 标签: 文化 左翼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一个时期,毕业生曾经发起两次求职请愿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国民政府举办了就业训导班,招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并提供实习机会,最后加以分发任用。就业训导班举措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思路也值得当代社会借鉴。

  • 标签: 国民政府 高校毕业生 就业训导
  • 简介:清光绪三十(1904)剑桥大学毕业的英国传教士安礼逊(ASMore.Anderson)创办泉州培元中学,解放后改名泉州二中,我是1954从洛阳镇小学,经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人读泉州二中的。鉴于培元中学的同盟会组织学生队。在泉州辛亥革命中作出突出贡献,

  • 标签: 中学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 统一招生考试 1904年 1954年
  • 简介:20世纪90以来,中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方言小说作品.这批作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下中国小说的创作格局.本文通过对、、等小说文本的解读,主要从地域文化色彩、民间立场的建构与确立以及具有鲜明本土化特色的现代汉语叙事艺术探索三个方面对这一批方言小说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方言小说 中国 文学研究 叙事艺术
  • 简介:城乡差别、农民待遇主题在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农村题材小说当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重视和反映。在八十年的农村题材小说中这一主题"常常被简化为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从而获得叙事的完满并极大地缓解了主体的内在焦虑"。①进入九十年,随着社会改革与现实

  • 标签: 九十年代农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农村题材
  • 简介:1990后的美国如同其他国家一样,至为显著的成就之一就是举办各种性质的戏剧节。把许多在地理上和文化上相距甚远的剧团聚集起来百花齐放,这种方式确实比那些经典传世却又孤芳自赏的形式更具有吸引力。戏剧节提供人们一个良好机会,在非常简约的时间段内一览无余地欣赏各种戏剧演出,尽管这些演剧在他们自己的家乡几乎俯拾即是,但人们必须支付昂贵旅行费用,才有可能获得观赏的机会。事实上,这种观赏戏剧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人们若欲观赏慕名已久的演出,只需要果敢地参与戏剧节活动即可。诸如此类的戏剧节都有一个传统的主题,在这里艺术家们可以分享新的戏剧观念,观众们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表演方法。但随着艺术家们追求一种只着重于视觉刺激的戏剧节风格,人们已逐渐担心泛滥成灾的戏剧节,终将导致戏剧艺术多元性的匮乏与失调。

  • 标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戏剧节 美国 戏剧演出 艺术家 百花齐放
  • 简介:世纪十年,以西洋素描改造国画的作法,美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并引发一场论争。在这场论争中,不同观点的交锋,从学理上剖析了民族艺术的特点以及西洋素描的利弊,促进西洋素描技法与民族艺术的有机融合,促进新国画的诞生与国画命运的改变。

  • 标签: 五十年代素描 论争 国画 变革
  • 简介:本文讨论的是二十世纪三十的超现实主义运动.超现实主义从它产生的初期就与精神分析学派有着密切的联系,借由心理学的因素引发对艺术创作行为的一系列精神分析活动.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努力将艺术推向新的形式,借此与传统艺术拉开距离.那么,潜意识的表达和图象的错位就成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所采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俄迪浦斯情结 梦境 潜意识 祛魅 疏离
  • 简介:主旋律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本身就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典型体现了电影寓教于乐的功能。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旋律影片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时的形式定位各不相同,它主要受时代背景、政治因素、历史条件和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条件等制约。上世纪十年及八十年的主旋律电影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表现手段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当今主旋律电影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借鉴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手段和镜语方式吸引新生的影众,让其教化功能更加完善。

  • 标签: 主流电影 主旋律电影 观赏心理机制 主旋律影片的走向
  • 简介:我想解释一下我理解的文学的时代精神。鉴于它一直是一个社会意味较浓的民族意识集体观念,所以文学中也很难将它与个人的文学写作联系起来,渐渐地,本应是多个人集合汇聚的文学风貌——承认在一共名创作状态下仍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演变成了单纯只承认共名写作,这里由于理论归纳的要求删节掉了时代精神中的个人性,即

  • 标签: 人的文学 共名 曾卓 个人性 创作状态 单纯
  • 简介:对鲁迅而言,师陀是一个"迟到"的"学生"。193610月,在上海万国殡仪馆,师陀见到了鲁迅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这之前的三,两人不通书信,不曾谋面,似乎并无交集。

  • 标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师陀 鲁迅 创作 底色 文字
  • 简介:19129月16日,北洋政府正式公布实施《律师暂行章程》,11月13日,经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批准北京律师公会成立。之后,北洋政府又于1916、1917、1920、1921先后四次对《律师暂行章程》进行了修改。《律师暂行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民国初期律师制度的正式建立。依据《律师暂行章程》,律师公会对于执业律师风纪、律师收费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违反法律规定、违反律师公会会则的律师,可以行使声请惩戒权。律师公会对于律师的监督、管理表现在沟通律师与司法机构的联系,争取律师自身权益方面。同时,依据《律师暂行章程》,司法机关与律师公会二者在实施对律师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中,律师公会又处于司法机关的监督管理之中。

  • 标签: 律师公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司法机构 师风 监督管理 改良
  • 简介:展示都市生活和都市人生存状态的都市话剧,将都市社会生活和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体验作为表现的对象,就他在话剧中展示的都市而言

  • 标签: 九十年代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市话剧
  • 简介:20世纪90以来,在各大学纷纷要求自主和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台湾高等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内容和措施主要包括:实行大学多元入学制度、改进并发展大学课程、引入“学程制”建立弹性的学制和改革公私立大学的经费等几个方面。通过改革,使台湾高等教育逐渐朝着更加灵活、自主和适应社会多元发展要求的方向前进。

  • 标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台湾省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入学制度 学制
  • 简介:20世纪90的文坛无疑是一幅难以绘制出完整流派、风貌和美学走向的版图,它呈现出多元化共生的景观。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梳理,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崇高美在沉寂多年之后,被重新醒,并悄悄汇入20世纪90喧嚣、嘈杂的文学景观之中。本文从描述20世纪90中国小说崇高美重塑的现象始,考察了其所包含的对传统崇高美的超越,及其所蕴涵的新质素;进而,揭示了崇高在多元文化共存的90所独具的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崇高美 文学创作 小说 文学评论 中国
  • 简介:让观众在情感上与话剧的内容形成共鸣的同时也与剧作家的情感建立起交流,扩展了话剧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方式,剧作家在都市话剧的创作中利用小剧场的空间优势纷纷将话剧的

  • 标签: 九十年代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市话剧
  • 简介: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房屋建筑与地上、地下市政设施的控制线,红线确定后,将据此修建沿街房屋建筑、快慢车道、绿化和各种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道路红线宽度的决定,对城市建设的关系极为重大,影响广泛长远。1953北京市在制定改建与扩建城市规划草案时,为适应城市发展的规模,准备对南北、东西两个中轴线进行加宽和延长,

  • 标签: 城市道路 控制线 北京市 七十年代 房屋建筑 市政设施
  • 简介:三十,民国的脚跟尚未站稳,新制就已匆匆进入第二个十年。国势大体上依然贫弱,基本的格局里还去不掉内忧外患。北京在寒风里忍饥挨饿,南方时起战火硝烟;列强的大盘已大致把民国的事情搞定,小日本在关外又谋划打算。三十,只有上海还算是墙内一枝独秀的花,在墙外支撑着民国刚刚建立起的那一点浮面的清明。国事、家事全是“卵”大的事,抵不上享用之事,乐生之事。尽管卢沟桥的枪声已起,上海的太太们整日还是在客厅里一圈一圈推牌,小姐们一曲一曲在池中起舞,赌徒忙着在轮盘上下注,服装的式样比月份牌翻得还要快。

  • 标签: 三十年代 乐生 国势 下注 民国 内忧外患
  • 简介:在1950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 标签: 台湾新诗 战斗诗 现代主义 乡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