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五四运动带来的这场大运动,对我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曹聚仁这一自述,高屋建瓴地说明了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事实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是1919年席卷全国、冲击浙江省一师的五四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师学潮,也许曹聚仁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不仅当时不能成为学生的领袖,后来更不能成为名教授、名学者、名记者、名作家。这并非臆测之词。五四把曹聚仁推到时代的波峰浪尖……舟遇施存统 初读《新青年》1915年秋天,曹聚仁从故乡浦江来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这时尽管国内外风云变幻,校园里却非常平静。同学们都埋头读书。对校舍宽敞、名师荟 萃、图书馆藏书丰富的读书环境,曹聚仁喜不自禁,他用功读书不敢有丝毫懈怠

  • 标签: 曹聚仁 “五四”前 学生自治会主席 施存统 经亨颐 五四运动
  • 简介: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也催生出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这些进步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深入思考中国社会问题,总结斗争经验,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间第一批社会主义者。后来,他们中的一些精英分子,最终成长为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的世纪伟人,周恩来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回顾周恩来五四运动前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进步青年是怎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成长的。

  • 标签: 五四运动 周恩来 运动前 进步知识分子 中国人民 社会问题
  • 简介:沈尹默不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但他积极地参与了“五四”运动前后保卫北大,保护学生,力授茶元培留校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显示了沈尹默坚持正义,追求进步,反抗卖国政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弄清这些事件对正确的评价沈尹默的历史功绩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五四”运动 沈尹默 蔡元培 胡适 历史功绩
  • 简介:阅读为“主义的结合”青年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职业理想有两个:教师和记者。1921年1月初,他在新民学会的新年大会上明确表示:“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这年秋天,在参加中共一大后,他补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生志业调查表》: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栏中,郑重填写“教育学”: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中,填写的是“教育事业”:在“将来终身维持生活之方法”栏中,填写的依然是“‘教育事业之月薪酬报’及‘文字稿费'”。

  • 标签: 五四前后 主义 阅读 少年中国学会 教育事业 新闻记者
  • 简介:从(新青年)杂志创刊的1915年9月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人们称之为“五四时期”.这个时期有既相关但又各具内涵的两个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伟大的革命运动唤醒了万千群众,它需要英雄人物,也造就了英雄人物.在这不平凡的岁月,出现了以陈独秀、李大创为代表的思想启蒙者.他们上承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下启五四时期的一代知识青年,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掀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同为先驱者,由于社会历史与个人因素的种种限制,他们的命运归宿以及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作用却不尽相同,研究这些差别以及引起这些差别的原因和条件.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后代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陈独秀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前后 十月革命
  • 简介:近年来,在对革命史观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出于对革命史观“遮蔽部分”的发掘,关于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较前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对军阀的评价也突破了以往简单化、片面化的局限,军阀历史的多面性得到了彰显。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当把军阀作为一个历史的整体进行考察与研究时,无论用不用革命史观进行研究,他们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破坏性质,是毋庸置疑的。

  • 标签: 北洋军阀时期 五四前后 历史发展进程 近代中国 史观 革命
  • 简介:五四”时期反传统主义不仅体现在反儒,也体现在反佛。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陈独秀并非自始即全面否定佛教,而是经历了从肯定真佛、反拜假佛、怀疑佛法到最后全面否定佛教的过程。他之所以在佛教观上日益激进,与社会背景和人际交往密切相关。检讨“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文化激进思路的因缘,既要注意到言论者个人因素,更要从时代环境中去寻找真相。

  • 标签: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激进主义 佛教
  • 简介:<正>“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从1915到1927延续10余年,参加者数百人,发表文章近千篇,专著数十种,是近代中国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高潮,关系到中国社会变革的性质和方向。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发表直接参加讨论的文章并不很多,但他提出了不少十分深刻的观点,成为论战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因此,对他在论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若干探讨,是不无现实意义的。

  • 标签: 李大钊 东西文化论战 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 陈独秀 文化思想
  • 简介: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孔子其人其说,郭沫若一生都是推崇的,无论是五四时期激烈的全盘反传统主义思潮泛滥全盘否定孔子之际,还是“文化大革命”中“批林批孔”运动对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全面攻击和打倒之时,态度始终未变,相信自已所坚持和信奉的东西是接近真理的,是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考虑和责任。这在五四时期在日本表现更为突出,决不可以“尊孔复古”论之。今天从五四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广阔历史背景下来看

  • 标签: 孔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五四前后 中西文化冲突 五四时期
  • 简介:费哲民(1893—1978),浙江海宁人。笔名有“孑民”“疾民”“无邪子”等。早年他在上海先施公司当店员时,就积极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他的这一段经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也是值得记载纪念的历史史料。在这场以民族救亡图存,以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为旗帜的伟大新文化运动中,他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不但全身心参加了各种爱国活动,也组织过一些爱国团体。并积极参与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和思潮的探讨和学习。从而,使他由一个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的青年,转变为一个激进的民主斗士。一、纸上“俭德会”的发起1913年春初,自幼失怙的费哲民只身飘流到上海,他一面学徒,一面读夜

  • 标签: 五四运动前后 五四新文化运动 图书馆 新国民 《新青年》 自由谈
  • 简介:4月22日,北京市“百万青工岗位建功”行动启动仪式在公交集团马管营场站举行。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徐晓、北京团市委书记王少峰等领导及全市各企业共青团工作主管领导、团组织负责人和青年员工代表共6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 标签: 共青团工作 北京市 五四前后 主管领导 公交集团 青年工作
  • 简介:<正>(一)“五四”新文化革命运动的到来,不仅促进了中国现代新文化的诞生和繁荣,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美学的新兴和发展,出现了美学的新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从事美学研究的人员激增,美学论著的大量发表与出版,是前所未有的。仅就我目前所查阅封的“五四”时期前后的部分报刊目录及专著来

  • 标签: 新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 美学研究 美学理论 立普斯 车尔尼雪夫斯基
  • 简介:高一涵是中国现代政治科学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作为“五四”启蒙运动中最显赫的一批“大众导师”之一,他又是少有的具备深厚西方政治学素养的专业人士,是继严复之后的又一学院派思想启蒙大师。对其富有特色的人权启蒙部分作一些疏理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 标签: 高一涵 人权思想 自由 无产阶级的经济的基本权利
  • 简介:五四运动之前,西方民主主义是陈独秀政治思想的主流。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开始对西方民主主义思想进行反思,并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向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 标签: 五四运动前后 陈独秀 政治思想
  • 简介:作为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的“集散地”.日本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近现代以来,中国翻译的西方诗歌大多是从日本转译过来的,日语在中国引进西方诗歌的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

  • 标签: 西方诗歌 中介作用 五四前后 日语 中国现代文学 汉译
  • 简介:青年时期的戴季陶,思想激进,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妇女解放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问题,戴季陶多次著文论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反对封建思想、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 标签: 戴季陶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
  • 简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以中国的实际为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的互动.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同时社会的变革、东西文化的碰撞以及主体性的内在机制都为马克思主义的最初传播创造了现实的可能;而实用的选择、学以致用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又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 标签: 中国 马克思主义 传播
  • 简介:五四运动后,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大系统中的一个独立分支登上了中国文学舞台。在此进程中,几乎占领了整个儿童文学领域的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功不可没。本文简要介绍分析了五四前后重要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