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26例(34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病临床资料.结果每条肢体离断功能不全交通静脉1~5支,平均3.5支,术后临床评分(2.48±0.25)分较术前(6.54±0.93)分明显降低(t=21.497,P<0.01).平均随访12月,14/16条肢体(87.5%)溃疡于术后20天~45天内愈合,愈合后无溃疡复发.结论内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静脉性溃疡患者.

  • 标签: 下肢慢性静脉病 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 交通支静脉离断术 手术治疗 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6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该26例均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手术方式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26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外包窄术。结果: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例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16例明显缩小。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小,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静脉曲张 下肢 溃疡 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22倒,总结该手术要点及术后疗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下肢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无继发出血、感染及坏死,1例溃疡复发,1例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无需特殊器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性溃疡小切口筋膜下交通支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静脉功能不全(IPV)中功能不全交通静脉的分布及其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过程中的角色。方法46例确诊为CVI患者,临床症状:有坠胀感35例,无坠胀感11例,伴有皮肤瘙痒24例,无皮肤瘙痒22例,有夜间抽筋症状6例,无夜间抽筋40例。46例患者(46条肢体)CEAP分期:C2(19例)、C3(6例)、C4a(11例)、C4b(5例)、C5(3例)、C6(2例)。用多普勒超声定位IPV,测量交通静脉到足底的距离,以大、小隐静脉主干进行内外分区,将小腿分为三段、共八个区段进行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记录305个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其中大隐静脉内上(19个)、大隐静脉内中(62个)、大隐静脉内下(34个)、小隐静脉外上(17个)、小隐静脉外中(52个)、小隐静脉外下(6个)、大隐静脉主干(64个)、小隐静脉主干(51个)。小隐静脉外上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小隐静脉外中区段的交通静脉与CEAP-C分期、皮肤瘙痒,大隐静脉主干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不全交通静脉主要分布于小腿中段及大小隐静脉主干,且与CVI的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交通静脉 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EAP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抽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交通支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治疗时间短,预后理想,值得普及。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交通支结扎 大隐静脉曲张 效果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0例(61条患肢)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静脉造影和彩超检查发现患肢深静脉通畅,但有明显血液倒流。CEAP分级:C6级36条患肢,C5级25条患肢。全组患肢均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并在超声引导下行交通静脉腔内激光闭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4~14个月,溃疡均未复发。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手术创伤轻微、并发症极少、疗效满意。

  • 标签: 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血液倒流 静脉性溃疡形成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分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ockettⅠ交通静脉(CockettⅠPVs)瓣膜功能不全、管径、反流峰值流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脉络湿邪阻滞证组、脉络湿邪瘀阻证组、脉络湿毒瘀热证组3组,每组各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3组CockettⅠPVs瓣膜功能不全例数、CockettⅠPVs管径及反流峰值流速。结果3组中每2组CockettⅠPVs瓣膜功能不全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ckettⅠPVs瓣膜功能不全比例由高到低顺序为脉络湿毒瘀热证组、脉络湿邪瘀阻证组、脉络湿邪阻滞证组。3组CockettⅠPVs管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中每2组管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ckettⅠPVs管径从粗到细的顺序为:脉络湿毒瘀热证组、脉络湿邪瘀阻证组、脉络湿邪阻滞证组。3组CockettⅠPVs反流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中每2组反流峰值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ckettⅠPVs反流峰值流速从快到慢的顺序为:脉络湿毒瘀热证组、脉络湿邪瘀阻证组、脉络湿邪阻滞证组。结论CockettⅠPVs超声反流指标与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CockettⅠ交通静脉 辨证分型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穿刺激光腔内闭合小腿交通静脉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36例(42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均行大隐静脉全程加下肢浅表曲张静脉穿刺激光烧灼闭合,同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激光腔内闭合有病变交通静脉。结果全组42条肢体术前检查有82支病变交通静脉,术后随访1~18个月内彩超检查证实82支交通静脉闭合。C6级的10条小腿溃疡肢体,于术后2~8周全部愈合。结论经皮穿刺激光腔内闭合小腿交通静脉,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交通静脉病变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创伤小,对于合并有小腿溃疡的患者尤为适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激光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临床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患者50例,予以手术疗法,同时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静脉造影监测,以手术疗法为金标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静脉造影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分析 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掌静脉识别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及其未来趋势。首先介绍了该技术在替代传统票卡、身份验证与安全管理、简化票务管理以及数据分析与系统优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然后讨论了该技术在提高安全性、优化乘客体验、提升运行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展望未来,本文指出了掌静脉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交通发展中的潜力,强调了其将成为轨道交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为乘客提供更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推动交通系统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的前景。

  • 标签: 掌静脉识别技术 轨道交通 应用探讨
  • 简介:目的比较透光直视旋切术(TriVex)与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静脉(SEPS)治疗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静脉溃疡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TriVex组和SEPS组。TriVex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TriVex静脉旋切系统旋切术,对溃疡周围浅静脉予完全刨除;SEPS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静脉,对小腿曲张静脉及溃疡周围静脉行点状抽剥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术后溃疡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溃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但SEPS组术后皮下淤血或局部皮肤麻木感等轻微并发症高于TriVex组,而患者满意率低于TriVex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iVex和SEPS均可有效治疗静脉溃疡,但SEPS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皮下淤血或局部皮肤麻木感等轻微并发症,患者对TriVex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静脉溃疡 透光直视旋切术 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的临床表现,1例45岁男性患者,因头痛、癫痫发作、精神异常6个月死亡,尸检证实上矢状窦、左侧侧窦、及脑实质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此后,一系列经尸检发现类似病例。最初人们认为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患,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出血性脑梗死,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进行性昏迷、死亡。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已可应用血管造影术、MRI、MRA等新诊断技术。在生前诊断CVST。

  • 标签: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 视神经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形成 出血性脑梗死
  • 简介:深圳将在5年内启动公交提速工程深圳市政府昨日通过最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五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综合运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交通引领“三大策略,实施”九大工程”,形成“四项机制“,全面提升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应急”的体系能力,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使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成为广大市民值得信赖的出行选择。

  • 标签: 交通供给 公交体系 提速工程 综合运用 公共交通 出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