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既体现了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又体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研究,已经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界定、制度障碍、实证研究和改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总的来说,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特别是还未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经济增长、新型工业化的相关关系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探讨。在我国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劳动力供给趋紧的大背景下,文章通过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的综述与展望,以期能构建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理论体系,实现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稳步推进与持续发展。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研究综述 展望
  • 简介:东北人口危机和经济增速较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是基于宏观数据和定性分析,利用2013年的数据从生育及流动两个角度对东北人口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低生育率、低生育意愿造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和人口净流出的累加效应是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科学的人口决策和增强经济吸引力是东北人口问题的解决之道。

  • 标签: 东北地区 生育率 流动人口 人口净流出
  • 简介:身份转换、权利均等、社会融入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三个维度。其中,社会融入程度深刻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场域,城市社区通过资源支持、情感认同、社会资本重构和规范秩序供给,能够实现社区支持与社会融入的有效联结,支持农业转移人口由社区融入向城市融入的过渡。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在社区层面的融入状况并不乐观,必须进一步创造农业转移人口社区融入的有利条件,多方面构建社区支持机制。具体而言,要通过行政建构以强化政策实施能力与效力,借助社会建构吸纳社会资本以拓展路径,创新实施机制建构以破解社区互动难题,进而高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标签: 社会融入 社区支持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
  • 简介:人口增长是工业文明的伟大成就.“人口爆炸”不是真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力量的重要表现.但是,几十年后中国不再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新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果.“4一2一1”家庭,这种家庭过去也有,但并不普遍,现在成为普遍的.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它导致中国新人口问题,例如老龄化问题、少子化问题、失独家庭问题、未富先老劳动人口减少的问题、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十八届五中全会调整为,“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以应对人口问题的挑战.人口是生产力,是创造价值的重要力量,这是人口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遵循人口生产的规律,对人口生产进行生态设计,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学的重要使命.

  • 标签: 人口问题 人口生产力 人口生产的生态设计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以来,我国的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下降。1996年以后,已经长期处于低于1.5的超低生育状态。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没有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由于人口惯性,我国总人口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到2026年左右到达14.13亿高峰后下降。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人口形势 20世纪90年代初 总和生育率 更替水平 生育水平
  • 简介: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政府继2013年底出台"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又于近期推出了"全面两孩"政策,以减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全面两孩"政策后的人口增量与人口结构进行预测,进而分析该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理想假设的前提下,"全面两孩"政策将对人口老龄化产生一定缓解作用,但依据"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受一系列现实因素的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缓解作用并不显著。为此,应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并重的措施,大力宣传和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减轻家庭抚养二孩的经济负担,改善社会抚养环境等,使良好的人口政策真正对老龄化发挥有效的缓解作用。

  • 标签: “全面两孩” 老龄化 人口增量 Leslie模型
  • 简介:当前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由老年人这一群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社会体育的发展唯有相应的做出调整和变化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特点,以及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据此指出社会体育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老龄化 社会体育 发展
  • 简介: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可以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文献铺垫。文献梳理发现,国外直接研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献几乎没有,但他们对人口迁移一般规律、分权与财政均等化、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供给相互间的影响以及公共物品和社会福利的多元混合供给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给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一般社会性状描述及其与户籍人口的对比、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政策的变迁及背后的利益博弈等方面,并对部分城市和地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均等化的路径和建议。

  • 标签: 流动人口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利益博弈分析 管理与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山东省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今后二十年将是山东省老龄化急速发展的阶段。在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几个主要人口学因素中,生育率对其影响正在逐渐淡出,死亡率的影响仍然存在,年龄结构因素不容忽视。由于山东省是人口净迁入省,且迁入人口多为中青年人口,迁入规模相对较小,因此人口迁移因素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也不大。应对人口老龄化,应构建积极的老龄化社会,加快完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多样化养老模式,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 人口学因素 山东省
  • 简介: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各国都在积极关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挑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护理问题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我国于20世纪末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它的主要表现是老龄人口数目增加、老龄化速度加快、未富先老的特征越来越突出。老人由于生理条件等原因患病几率大,需要更多的护理和照顾。随着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长期护理也愈发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针对长期护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理念、模式、各方责任以及配套措施上,都给出一些参考性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老龄化 护理 责任 家庭结构
  • 简介:借助综合指数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技术,对沿黄城市群1990-2013年人口与经济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黄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格局基本一致在时间上呈现先慢后快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状态;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向均衡方向演进,整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国家政策、区位条件、自然本底、城市等级是影响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人口 经济 时空耦合 协调发展 宁夏沿黄城市群
  • 简介:摘要本预测研究对某旅游城市2020年、2030年人口及需水量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常住人口、候鸟人口、旅游人口、工业发展四个方面的研究与预测,最终确定2020年某市全市需水量约为18.5万吨/日,2030年需水量约为26万吨/日。

  • 标签: 人口预测 需水量预测 旅游城市 旅游用水 候鸟人口
  • 简介:为寻找云南省人口密度函数最优拟合模型,了解人口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规律,且为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区域人口的合理化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文章利用2013年云南省各县级行政单元人口及面积数据,借助GIS技术提取各县级行政中心的几何中心,基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人口密度数据作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数据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相关与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2013年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为高狭峰型正偏态分布;在东西向,人口密度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在南北向,呈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交叉验证得到的指数模型为云南省2013年人口密度变异函数的最优拟合曲线模型;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形成了滇中(昆明坝子)人口聚集区、滇西北和滇西南人口稀疏区三大地域单元的人口分布格局。

  • 标签: 云南省 地统计 克里格法 人口密度
  • 简介: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阶段最严重的问题,我国早在2010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期,为减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在今年全面施行“二胎”政策,尽管有利于未来发展,但这一措施并不能解决当下问题,所以,应重视国内城市规划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的研究,,做好人口老龄化工作处理。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入手,从三方面研究国内城市规划对老龄化相关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国内城市规划 老龄化 应用研究
  • 简介:流动人口主体是育龄人群,处于生育高峰期。笔者了解到,流动人口中避孕药具停用率高、意外妊娠率高,并非都是因为不想避孕,而多是由药具供应不稳定、避孕出现副作用等原因所致。如何加强流动人口避孕药具服务,让药具服务随人口"流动"起来,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多渠道宣传。首先要充分利用卫生计生基层服务阵地,广泛开展避孕药具宣传服务活动。

  • 标签: 避孕药具 生殖健康水平 育龄人群 意外妊娠 避孕节育 药具管理
  • 简介:没有人类,地球将是另一种状态人,是世间最宝贵的元素。没有人类,地球将是另一种状态。科学家预测假如人类灭亡,第二天地球将陷入黑暗,城市将变成发酵的废墟。七天后由于水冷系统失效,核反应堆将燃起大火。一年后水的冻融会使得街道上布满了斑驳裂痕。五年后城市的大部分区域已被焚毁。水和野草从根基上腐蚀掉座座城市。

  • 标签: 人口增长 人口与经济 座座 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人口发展 出生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