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清胆碱是临床生化检查中的一个常规项目,广泛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预后观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胆碱与许多临床疾病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感染、恶性肿瘤等。本文就血清胆碱的变化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对血清胆碱的认识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胆碱酯酶 临床应用
  • 简介:胆碱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脑、肝、血以及胆碱能神经末梢的突出间隙中,其活力降低常见于有机磷中毒,和肝实质细胞损害患者。肝脏在有实性损害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失代偿肝硬化及其他肝实质损害的慢性肝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此活性降低。这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合成降低所致,其下降程度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我们收集了7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HE的测定结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胆碱酯酶 检测 有机磷中毒 肝实质细胞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碱(CH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19例慢性肝病患者分组进行CHE检测,同时检测患者ALB、ALT及TBIL,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与代偿期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HE可敏感地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肝病 血清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碱(SChE)水平与感染性休克(S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94例SS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以及SS确诊48 h内血常规、降钙素原(PCT)、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极值。于2019年9月至10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出院后28 d全因死亡;次要结局指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死亡、2年全因死亡及ICU住院时间。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SS患者28 d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肝功能指标SChE对SS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SChE水平将患者分为低SChE组(SChE≤4 000 U/L)和正常SChE组(SChE>4 000 U/L),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无终点事件发生的累积存活率。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85例SS患者,其中成功随访356例,随访率92.5%(356/385);28 d存活142例,死亡214例,28 d病死率60.1%(214/356);2年存活116例,死亡240例,2年病死率67.4%(240/356)。与28 d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APACHEⅡ评分、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及血乳酸(Lac)水平较高,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SChE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相对危险度(RR)=1.444,95%可信区间(95%CI)为1.090~1.914,P=0.010〕、APACHEⅡ评分(RR=2.249,95%CI为1.688~2.997,P=0.000)、SChE(RR=1.469,95%CI为1.057~2.043,P=0.022)和Lac(RR=2.190,95%CI为1.636~2.931,P=0.000)为影响S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ChE单独预测SS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较弱〔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4〕,但与APACHEⅡ评分和Lac联合预测的AUC则大于APACHEⅡ评分或Lac单独预测(AUC:0.807比0.785、0.697),敏感度为79.9%,特异度为68.5%。与正常SChE组(88例)比较,低SChE组(268例)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升高〔63.1%(169/268)比51.1%(45/88),P<0.05〕,而ICU病死率〔59.7%(160/268)比48.9%(43/88)〕、2年病死率〔69.8%(187/268)比60.2%(53/88)〕、ICU住院时间〔d:4(2,7)比5(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SChE水平SS患者无终点事件发生的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SCh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5.852,P=0.016)。结论SChE低于正常值的SS患者28 d死亡风险增加;SChE为S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SS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血清胆碱酯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肝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碱(ChE)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肝病患者112例(实验组)和健康者106例(对照组)血清ChE活性。结果各肝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低于健康者,并随肝病病情加重而逐渐下降;血清ChE活性能较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准确反映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胆碱酯酶 肝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SB),血浆胆碱(ChE)活性比较,探讨上述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胆碱水平,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浆胆碱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对照组,C级与A级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胆碱检测结果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血浆胆碱活性改变可以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影响其合成功能和排泄,可以客观的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胆红素 胆碱酯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碱(CH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6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CHE检测,并对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ALT)、白蛋白、总胆红素、胆固醇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和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C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最低,并与Child-PughA级和B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HE可敏感地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肝病 血清胆碱酯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对肝病患者肝功能检测当中的血清胆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且为促进肝功能检测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实验资料。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本院患有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以及参与健康体检的人员各100例。在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将患有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病患者设定为观察小组,而参与健康体检的人员设定为对照小组,两个小组均接受了肝功能以及血清胆碱检测,并且根据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检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白蛋白以及血清胆碱的水平相对更低,而总胆汁酸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病患者 肝功能检测 血清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血清甘油三/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1~3。但是目前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本文仅对TG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与标准化、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简述。

  • 标签: 血清甘油三酯 测定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胆碱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患者与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将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与白蛋白进行临床检测,观察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的血清胆碱与白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观察组的血清胆碱和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对血清胆碱和白蛋白进行检测,可有助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具有推广与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胆碱酯酶 白蛋白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体内血清胆碱变化同肝病诊疗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186例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48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血清胆碱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应用相同方法检测治疗后体内血清胆碱水平,并和治疗前进行比较,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血清胆碱在肝病诊疗中的价值。结果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肝炎患者体内血清胆碱变化明显,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且随着肝炎程度加重,血清胆碱下降越明显,上述差异经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治疗后体内血清胆碱水平可基本恢复,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治疗后该指标水平显著提高(p<0.05),但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血清胆碱对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性意义,可反映肝细胞的受损程度,是重要的诊疗指标。

  • 标签: 血清胆碱酯酶 肝病 诊断和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肝硬化诊断中选择生化检验时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8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肝硬化病人作为观察组,另外纳入50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应用相同的生化检测,对比最终结果。结果 观察组生化检测指标与参照组相比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硬化 诊断
  • 简介:采用DEAE-52,SephadexG-200柱层析法从辽春9号小麦面粉里提取分离纯化小麦,分别用二次蒸馏水、0.1-0.5mol/L的NaCl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最终确定,粗液经DEAE-52用二次蒸馏水、0.2mol/L的NaCl溶液洗脱后的两组份为纯化组份.上述两组份经SephadexG-200用0.2mol/L的NaCl溶液洗脱后的3组份中第1组份分别为纯化组份,本法第1组份纯化倍数为4.9771倍,回收率为20.09%;第2组份纯化倍数为1.5276倍,回收率为8.55%.

  • 标签: 小麦酯酶 纯化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病期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CHE)的联合检测,探讨其组合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病患者124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用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样本血清PA值和CHE值。结果实验组各组血清PA值和CHE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实验组患者随肝病病情程度的越重,血清PA和CHE水平越低,降低率越高。结论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血清PA值和CHE值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等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肝脏疾病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肝脏合成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胆碱(ChE)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PIH患者血清ChE水平,以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妊娠组血清ChE水平明显高于PIH组(P<0.01),轻、中和重度PIH患者间血清Ch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下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血清ChE水平检测可对PIH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进行监测,同时可作为PIH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胆碱酯酶
  • 简介:对45个离褶伞属真菌菌株进行同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析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5个离褶伞属菌株同工谱中,共检测到了1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带,多态性较高,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17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1个菌株,第四类包括1个菌株。

  • 标签: 离褶伞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球蛋白(G)/胆碱(C)比值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肝硬化患者做血清G/C比值检验,并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作相关性分析。结果G/C比值与CTP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各级CTP所检测得到的G/C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G/C比值与CTP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比值 Child-Turcotte-Pugh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