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对毒性休克毒性休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针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毒症患者,收集其基本资料及入院24 h内的动态MAR、血常规、炎症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指标。根据有无毒性休克毒症患者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再参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标准,根据有无显性DIC将毒性休克患者分为休克DIC组和休克非DIC组。比较各组间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无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AR对毒性休克毒性休克合并DIC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毒症患者MAR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53例毒症患者,其中毒性休克患者61例(包括有显性DIC者17例和无显性DIC者44例)。与非休克组患者比较,休克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CT(mg/L):6.90(2.50,23.50)比0.87(0.26,5.75),CRP(mg/L):156.48(67.11,230.84)比90.39(46.43,182.76),SOFA评分(分):11.00(8.00,14.00)比5.00(3.00,8.00),均P<0.05〕,同时血小板计数(PLT)及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A)、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MAR(ADP-MAR、A-MAR、COL-MAR、AA-MAR)均明显降低〔PLT(×109/L):101.00(49.00,163.50)比175.50(108.25,254.50),ADP-MAR:28.50%(22.00%,38.05%)比45.90%(33.98%,60.28%),A-MAR:38.90%(30.00%,55.40%)比65.15%(54.38%,72.53%),COL-MAR:27.90%(20.85%,36.55%)比42.95%(33.73%,54.08%),AA-MAR:24.70%(16.40%,34.20%)比46.55%(28.33%,59.20%),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与休克非DIC组比较,休克DIC组患者SOFA评分明显升高(分:13.29±5.23比10.39±3.58,P<0.05),PLT和COL-MAR明显降低〔PLT(×109/L):36.00(22.00,67.50)比115.50(84.25,203.75),COL-MAR:21.50%(17.85%,32.60%)比30.95%(22.98%,38.53%),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MAR对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较高,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可信区间(95%CI)为0.742~0.886,P=0.000〕,最佳截断值为51.35%,敏感度为68.9%,特异度为82.6%,阳性预测值为0.724,阴性预测值为0.800;COL-MAR对毒性休克合并DIC有一定预测价值,其AUC为0.668(95%CI为0.513~0.823,P=0.044),最佳截断值为21.90%,敏感度为52.9%,特异度为79.5%,阳性预测值为0.500,阴性预测值为0.8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毒症患者中各诱导剂诱导的MAR与炎症指标和SOFA评分呈不同程度负相关,其中A-MAR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最强(r=-0.327,P=0.000)。结论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MAR对毒性休克毒性休克合并DIC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对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可作为一种监测指标用于预测毒症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指导治疗。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毒症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国内普遍采用2012年更新的严重毒症及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包括快速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原发病灶的清除、抗生素的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镇静镇痛治疗等,在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保护各脏器功能。

  • 标签: 脓毒症/治疗 休克 儿童
  • 简介:摘要:难治性毒性休克是危急重症,通常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会产生高乳酸血症、休克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此疾病治疗方法比较多,但是具体应用效果仍存在争议,比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等药物。临床需尽快予以明确诊断,结合病情发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死风险,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成人 难治性脓毒性休克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毒症和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2017年1月31日至2019年1月31日收治且明确诊断为毒症/毒性休克的84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1例;年龄18~80岁,平均(56.5±17.8)岁。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生生存组(n=62)和死亡组(n=22)。在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检测血浆NGAL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对比,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NGAL与其他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NGAL对毒症/毒性休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和是否需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GAL浓度在第1天[(2 188.4±2 280.8)ng/mL比(538.2±777.4)ng/mL]、第3天[(2 045.5±2 388.8)ng/mL比(553.8±836.4)ng/mL]和第7天[(1 512.4±1 840.9)ng/mL比(192.3±410.2)ng/mL]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r=0.46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r=0.37)、乳酸(r=0.41)和肌酐(r=0.48)都呈正相关性(P均<0.05)。第7天时NGAL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ROC)=0.85,95% CI:0.70~0.99]高于第1天(AUROC=0.71,95%CI:0.55~0.88)和第3天(AUROC=0.72,95%CI:0.55~0.88)。第3天时肌酐和NGAL对是否需行CRRT的预测价值优于第1天和第7天。入院第3天时NGAL浓度(AUROC=0.80,95%CI:0.64~0.97)与肌酐水平(AUROC=0.83,95%CI:0.68~0.97)相比,前者对患者是否需行CRRT的预测作用具有更好的特异性,但敏感度相对较低。结论对于毒症/毒性休克患者第7天时NGAL水平对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与肌酐相比,NGAL对预测患者是否需行CRRT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生物标志物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产妇患毒性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5月至2019年12月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孕产妇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98例产科毒性休克孕产妇,其中孕产妇存活73例(74.5%),死亡25例(25.5%);75例(76.5%)毒性休克发生在孕期,52例(69.3%)因毒性休克终止妊娠。肺部感染30例(30.6%),生殖道感染25例(25.5%),泌尿道感染27例(27.6%),腹腔内感染7例(7.1%),其他感染9例(9.2%)。98例毒性休克孕产妇的外科干预性感染(46例,46.9%)较非外科干预性感染(52例,53.1%)的存活率高[42例(91.3%) vs 21例(40.4%),P<0.001],平均住院时间长(11 vs 6 d,P<0.001),功能障碍器官数目≥3个者比例低(17.4% vs 55.8%,P<0.001)。75例孕期感染者的83例胎儿中死胎/死产为56.6%(47例),活产30.1%(25例),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胎儿为13.3%(11例)。结论孕产妇毒性休克主要为肺部、生殖道以及泌尿道感染;具有手术干预指征的外科干预性感染患者存活率高。孕期严重感染容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但毒性休克并非终止妊娠的绝对指征,胎儿结局有赖于母亲病情的转归。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妊娠 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毒性是一种由感染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约为(19-65)%,合并有多器官功能性障碍、先天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超过72%。近年来随着对毒症、休克研究的深入,临床对其产生了新认识,同时,关于毒症休克的诊断、治疗等各方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最新临床诊治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诊断 治疗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尽管现代医学为毒症和毒性休克提供了系统的治疗方案,但其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鉴于其复杂的全身性病理生理紊乱,当前研发特效药物或技术的尝试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双向调节脏器功能、扶正驱邪的治疗原则,与毒症和毒性休克的病变机理更为契合。然而,中医临床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使其治疗方案难以标准化,以获取循证医学评价。本文通过综述毒症和毒性休克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提出“中西并重,扬长避短、各司其职”的临床思路,旨在提高毒症和毒性休克的救治效果。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现代医学 中西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毒症和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毒症及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根据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两组,乳酸清除率低于10%为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高于10%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相比,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较低,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后,共有63例患者存活、37例患者病死,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较高,初始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为严重毒症及毒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效果
  • 简介:背景尽管先前研究提示,对重症毒症患者使用白蛋白治疗有潜在优势,但其效果并未完全确认。方法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中,我们在100个重症监护室中随机选取患者1818例,分别使用20%白蛋白和晶体液(白蛋白组)或单独使用晶体液(晶体液组)。在白蛋白组中,血清白蛋白目标浓度至少为30g/L,直到转出重症监护室或随机分组后28天。主要指标是28天任何原因病死率,次要指标是90天时任何原因病死率、器官衰竭患者人数和功能障碍程度、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血清白蛋白 重症脓毒症 治疗效果 休克患者 脓毒性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毒症。是指由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毒症…是指毒症伴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毒性休克是指毒症伴其所致的低血压,虽经液体治疗仍无法逆转。毒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40%~70%。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状态医学 三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及相关护理,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14例毒性休克患者进行PiCCO监测,指导实施包括液体复苏在内的早期集束化治疗方案,配合术前术中护理技术以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技术。对比分析救治成功率。结果13例成功救治,痊愈出院,1例死亡,死亡率71%,疗效明显好于文献报道。结论PiCCO准确性高、创伤小、使用方便,是一种较成熟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配合积极的护理技术,能提高毒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 脓毒血症 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毒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毒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其中AKI组患者58例,非AKI组患者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因素。结果:AKI组的合并糖尿病、MAP、GFR、乳酸、尿素氮、D-二聚体水平、机械通气指标与非AKI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AP、血清乳酸水平、机械通气、呋塞米单最大剂量均为毒性休克病人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毒性休克患者极易出现急性肾损伤,合并糖尿病和低平均动脉压、高血清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高呋塞米单日最大剂量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