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外周血中酸性粒细胞总数超过0.4×10~9/L情况,绝对计数比百分比更为精确。比如说,一个病人酸性粒细胞总数是0.4×10~9/L,白细胞总数是4×10~9/L,即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但却不能称之为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在热带医学教材中,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只是提示有寄生虫感染(通常指蠕虫),而不能明确诊断。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寄生虫感染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
  • 简介:摘要药物反应酸性粒细胞增多全身症状(DRESS)是一类以发热、皮疹、淋巴结大、血液系统异常内脏器官受累为临床特征重症药疹,同时还具有发病延迟、症状迁延及人类疱疹病毒再活化等临床特点,使其区别于其他药物反应,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可变性不可预测性。发生在儿童群体DRESS具有不同于成人独特之处,如致敏药物、皮疹特点、受累系统及脏器类型均异于成人;且病程短、程度轻,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成人,预后更好等。现就儿童DRESS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进展 儿童
  • 简介:患者男,34岁,全身皮疹瘙痒4年余。患者4年多前无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红斑、丘疹,不时渗液,瘙痒。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时好时发。2007年10月因“糖皮质激素继发性青光眼”在我院眼科住院,眼压稳定后以“湿疹”转入我科。予口服泼尼松30mg/d,雷公藤多昔20mg3次,d,甲氨蝶呤15mg/周等,疴隋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糖皮质激素 继发性青光眼 全身皮疹 皮肤红斑 雷公藤多
  • 简介:摘要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s,HES)是一组以酸性粒细胞持续过量产生为特征异质性疾病,主要以骨髓、外周血及组织中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可同时累及多种组织器官,酸性粒细胞浸润介质释放会导致多器官损害。治疗方法选择取决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突变分析结果。该综述旨在总结目前用于治疗HES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羟基脲、干扰素-α等药物在内传统药物以及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首小分子靶向药物、白细胞介素-5及其受体为靶点单克隆抗体等治疗进展。

  • 标签: 儿童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靶向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治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儿童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恶心、腹痛等为主。本组20例患者,13例为轻度,占65%,5例为中度,占25%,2例为重度,占10%。结论变态反应疾病寄生虫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原因,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儿童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诊治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1.3±16.7)岁,病程7个月~17年。皮疹泛发、多形、剧痒,伴有一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多种治疗抵抗。结论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多发于男性,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甘草制剂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临床医师对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接诊一位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患者为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外周血、骨髓及粘膜活检均提示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病情复杂,目前该病诊断困难,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活检、诊断治疗后确诊。结论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报告2例血管淋巴样增生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为28岁男性26岁女性,病程分别为5年1年,临床表现为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紫红色丘疹、结节。组织病理检查均有真皮层血管增生,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呈特征性上皮样,可内衬血管腔,突入血管腔内生长,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丰富酸染,1例还可见特征性空泡。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为血管淋巴样增生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血管 内皮细胞 病理学
  • 作者: 阿比囡扎 董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卫健委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介导肾病诊治创新单元,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患者腹水酸性粒细胞>100/μl或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比例>10%被称为腹水酸性粒细胞增多(peritoneal fluid eosinophilia,PFE),其中符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定义者,则为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eosiniophilic peritonitis,EP)。PFEEP病例多发生在腹膜透析开始后3个月内,但在长程腹膜透析任何时期均有报道。PFEEP发病率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自发缓解,也有经抗过敏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本文综述了腹膜透析患者PFE研究现状。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以左心室心肌肥厚起病、多系统受累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探讨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心肌肥厚鉴别诊断及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治认识。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磁共振成像 心肌肥厚 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男,47岁,间断咳嗽、咳痰2年,加重右侧胸痛、血痰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2014年)出现咳嗽、咳白痰、轻微胸痛,查胸部CT提示右上肺2 cm×2 cm圆形低密度结节,未治疗,两周后症状缓解。入院前3个月奔跑追赶机动车后出现咳嗽、咳白黏痰、胸痛,咯暗红色血痰。体检未发现异常。白细胞计数正常,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42.61%,胸部CT示右上肺结节3.4 cm×3.3 cm,较前增大。双肺多发斑片影,以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为重,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入院后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穿刺标本细菌、真菌及抗酸染色均阴性,HE染色可见纤维板层样囊壁,壁内多发细粒棘球绦虫头节,囊壁外侧为纤维素样坏死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肺包虫病,建议抗包虫治疗,患者因无自觉症状,未服药物。已随访5年,复查CT肺内团块影缩小。

  • 标签:
  • 简介:摘要别嘌醇是治疗高尿酸血症一线用药,但存在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风险,尤其对于起始剂量高、有肾功能损害或HLA-B*5801基因(+)患者。药物反应酸性粒细胞增多全身性症状(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罕见但可致命药物所致超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皮疹、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和肝肾损害。我们报道1例服用别嘌醇2周后引起DERSS病例,同时总结了本院近10年来11例DRESS间质性肾炎病例临床特点。

  • 标签: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肾炎,间质性 别嘌呤醇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农民。主因全身反复皮疹瘙痒1年余,加重半月,于2009年3月3日就诊我科。患者2008年1月无诱因躯干、四肢伸侧出现散在红色坚硬丘疹,排列成环形,逐渐融合成苔藓化斑块,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酸性粒细胞增多原因。方法分别随机抽取213例收治精神病患者内、外科患者血液做血细胞计数分类。结果精神病患者组酸性粒细胞增多123例,占58%,其中男性72例,女性51例。酸性粒细胞数正常90例,占42%。内、外科患者酸性粒细胞增多21例,占10%,男性12例,女性9例。酸性粒细胞数正常192例,占90%。两组增多正常比例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比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内外科患者酸性粒细胞增多明显。这说明(1)精神病患者常不能自控,生活不能自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不注意,经常蹲在墙角或者捡地上果皮、瓜子塞进嘴里。因接触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酸性粒细胞增多。(2)有些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鼻炎、皮疹以及其他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及恶性综合征。这些疾病可引起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血液 嗜酸性粒细胞 原因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酸性粒细胞(EC)增多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变化,得出结论脑脊液改变可作为诊断广州圆线虫病主要实验室依据,但其中EC变化病情变化可能不相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寄生虫病儿童外周血酸性粒细胞(EOS)增多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寄生虫病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寄生虫感染后外周血EOS变化特点。结果1.共确诊儿童寄生虫病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0个月~12岁7个月,中位年龄5岁3个月。2.在37例患儿中外周血EOS绝对计数增多32例(86.49%),范围为(0.55~43.80)×109/L,其中轻度增多6例(18.75%)、中度增多8例(25.00%)、重度增多18例(56.25%)。3.不同虫种外周血EOS增多情况:肺吸虫感染16例(50.00%),肝吸虫感染4例(12.50%),混合感染3例(9.38%),血吸虫、裂头蚴、包虫、囊虫感染各2例(均占6.25%),蛔虫感染1例(3.13%)。不同种类寄生虫感染外周血EOS增高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为17.97,P=0.01)。4.不同系统受累外周血EOS增多情况:呼吸系统18例(48.65%)、消化系统13例(35.14%)、皮肤7例(18.92%)、中枢神经系统5例(13.51%)、循环系统3例(8.11%)、其他2例(5.41%)。5.无EOS增多5例寄生虫感染分别为人芽囊原虫2例,裂头蚴囊虫混合感染、囊虫、旋毛虫感染各1例。不同系统受累后外周血EOS增多情况虽然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值为7.37,P=0.06)。结论外周血EOS增多是儿童寄生虫病常见现象,增高严重程度与感染寄生虫种类相关,与系统受累部位无相关性。

  • 标签: 寄生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