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是早产儿不经过胃的第一个肠道喂养方法,少量的喂养可使肠蠕动增加,次喂养量的1/3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h的量

  • 标签: 体重肠道 喂养技术 技术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其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5例单胎早产儿,视为此次实验的探究对象,并对单胎早产新生儿粪便样本的细菌丰富程度,简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实际关系。结果 出生3d,胎龄为34-36周组早产儿其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28-30周组、31-33周组;且不同出生体重,>2500g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高于≤1000g组。结论 经临床实验研究,单胎足月儿的细菌定植延迟率与多样性明显低于单胎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就越少,延迟定植几率就越大,会在出生21d后,肠道微生态渐渐归于正常。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微生态变化 胎龄
  • 简介:摘要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肠道喂养为该病重要危险因素。本文综述极低出生体重肠道喂养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探讨降低该病发生率的有效喂养方法。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道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护理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建立全肠道喂养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62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实施初乳口腔护理,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擦拭方法及频次相同。观察2组患儿完全无胃潴留的时间、完全经口进奶时间、达到肠内喂养的时间(100 ml·kg-1·d-1)、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150 ml·kg-1·d-1),出院时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和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第10天胃潴留发生次数为(1.90 ± 1.3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2.77 ± 1.50)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49,P<0.05);观察组患儿达到肠内喂养和足量肠内喂养的时间分别是(24.63 ± 9.42)、(29.75 ± 10.1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3.90 ± 2.73)、(35.13 ± 9.2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21、-2.362,P<0.01或0.05);观察组患儿出院时体质量为(2.19 ± 0.18)kg,高于对照组的(2.10 ± 0.12)k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77,P<0.05)。结论初乳口腔护理可以减少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胃潴留的次数,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缩短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促进生长发育,但并不能证实可以降低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初乳 口腔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肠道外营养(TPN)在极低体重儿的使用临床监测和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江油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例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极低体重儿,使用胃肠道外营养(TPN)治疗。监测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及血糖、电解质、肝功、肾功等情况。结果6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2例出现胆汁淤积表现,停止胃肠道外营养(TPN)后,患儿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极低体重儿予以正确的胃肠道外营养(TPN),同时保持血糖、电解质等内环境稳定,患儿均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极低体重儿 胃肠道外营养(TPN)
  • 简介:动物王国一年一度的体检开始了,小动物们都早早地来到动物医院.体检的项目可多啦,测视力、量身高、称体重……一上午大家忙忙碌碌,最后只剩下称体重还没完成。大家排着队来到大熊医生的体检室,里面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子秤。小猴第一个灵敏地跳上秤,指针指在40和50中间,熊医生在小猴的体检单上写上了45斤。轮到可爱的小兔子,她轻轻地往秤上一站,看见自己的体重是10斤,比去年才多了3斤,看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了。

  • 标签: 体重 动物医院 蔬菜水果 小动物 电子秤 医生
  • 简介:“五一”假期,小明、小亮、小刚这三个好朋友一起上街去买书,途中经过水果店,看到店门口摆放的电子秤,他们想起不久前数学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同学们称一称自己的体重

  • 标签: 体重 数学老师 电子秤 同学
  • 简介:小林家养了一只大白兔和一只小花猫,有一天,小林抱着大白兔站在体重计上称一称,正好是12千克,后来,小林放下大白兔,又抱起小花猫站在体重计上称一称,正好是10千克,最后,小林把大白兔和小花猫一起放在体重计上称一称是4千克。请问,小林、大白兔和小花猫各是多少千克?

  • 标签: 小学 数学 解法 应用题
  • 简介:我和老婆下班一起回家,路过一家卖钢筋角铁的商店,门口有一台大磅秤,一吨以内都可称。我对

  • 标签: 体重 钢筋 磅秤 角铁 商店
  • 简介:下面是亮亮10岁至13岁体重与标准体重对比统计图。这是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如亮亮的体重,标准体重;还可以看出数量增长变化的情况,如亮亮体重变化;另外,还可以把亮亮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对比,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测。因此,从统计图中可以发现很多信息。我们不妨分成四类来列举:

  • 标签: 条形统计图 以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产妇共计267例,分别测量并孕前至早孕12周内、分娩前孕妇身高和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体重指数变化与新生儿体重有关,体重指数增幅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低体重儿发生率越高,体重指数增幅越大,新生儿体重越重,巨大儿发生率越高;分娩前体重指数与分娩方式有关,体重指数越大,剖宫产几率越大。结论孕期体重指数对新生儿体重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孕期体重指数 新生儿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该文对胃肠道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体重及骨骼肌、体脂肪量变化进行描述和比较。方法连续定点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基本外科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成年患者,观察并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体重及人体成分的变化。结果共80例参加者完成研究。术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体重和人体成分并无显著差异,但恶性肿瘤患者近6个月体重下降超过5%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42.0%比9.1%,P=0.024)。在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良性及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术期的体重、肌肉、脂肪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恶性肿瘤按是否有5%的体重下降分组,发现对照组的体重[(-4.3±1.6)kg比(-1.9±1.1)kg,P<0.01]、体重指数[(-1.3±0.9)kg/m2比(-0.7±0.4)kg/m2,P<0.01]、骨骼肌量[(-1.2±2.0)kg比(-0.4±1.2)kg,P=0.046]、体脂肪量[(-2.6±2.0)kg比(-1.1±0.9)kg,P=0.018]减少程度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而内脏脂肪量[(-0.5±0.6)kg比(-0.2±0.7)kg,P=0.107]和皮下脂肪量[(-2.2±1.9)kg比(-1.4±1.8)kg,P=0.23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围术期体重下降的唯一影响因素(P=0.036)。恶性肿瘤患者体脂肪减少占比明显高于骨骼肌减少占比(P=0.026)。结论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条件下,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体重、骨骼肌和体脂肪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体重下降过程中,肌肉、脂肪均有显著减少,同样值得关注。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围术期 体重减轻 骨骼肌 体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该文对胃肠道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体重及骨骼肌、体脂肪量变化进行描述和比较。方法连续定点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基本外科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成年患者,观察并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体重及人体成分的变化。结果共80例参加者完成研究。术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体重和人体成分并无显著差异,但恶性肿瘤患者近6个月体重下降超过5%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42.0%比9.1%,P=0.024)。在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良性及不同分期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术期的体重、肌肉、脂肪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恶性肿瘤按是否有5%的体重下降分组,发现对照组的体重[(-4.3±1.6)kg比(-1.9±1.1)kg,P<0.01]、体重指数[(-1.3±0.9)kg/m2比(-0.7±0.4)kg/m2,P<0.01]、骨骼肌量[(-1.2±2.0)kg比(-0.4±1.2)kg,P=0.046]、体脂肪量[(-2.6±2.0)kg比(-1.1±0.9)kg,P=0.018]减少程度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而内脏脂肪量[(-0.5±0.6)kg比(-0.2±0.7)kg,P=0.107]和皮下脂肪量[(-2.2±1.9)kg比(-1.4±1.8)kg,P=0.23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围术期体重下降的唯一影响因素(P=0.036)。恶性肿瘤患者体脂肪减少占比明显高于骨骼肌减少占比(P=0.026)。结论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条件下,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体重、骨骼肌和体脂肪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体重下降过程中,肌肉、脂肪均有显著减少,同样值得关注。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围术期 体重减轻 骨骼肌 体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前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2018年4月20日至11月20日生后24 h内收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或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且出生体重<1 500 g、出生胎龄<35周的46例早产VLBWI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早产VLBWI基本临床资料及粪便样本,粪便样本留取时间节点为生后1周内第1、4、7日龄,之后每周留取1次,留取终点为NEC发生或出院或生后第8周(以先到者为终点),粪便样本通过16 S rDNA高通量核苷酸测序。根据有无NEC发生分为NEC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1∶1的比例匹配。分析2组粪便样本菌群的操作分类单元(OTU)组成、序列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NEC组23例,其中男13例(57%),出生胎龄(29.4±1.8)周;对照组23例,其中男11例(48%),出生胎龄(29.9±1.6)周。物种丰度差异分析显示,2组厚壁菌门在7日龄均有一过性下降,对照组随日龄增加有升高趋势,而NEC组无此趋势;2组变形菌门均于7日龄升高,对照组随日龄增加丰度逐渐减低,而NEC组持续增高;NEC组菌群与对照组比较,7日龄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科丰度均低,14日龄粪杆菌属明显高,21日龄梭菌属、链球菌属均低,28日龄厚壁菌门、梭菌纲、产气荚膜梭菌均低,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3.00、43.00、45.00、80.00、74.00、76.00、19.00、8.00、36.00、25.00、25.00,均P<0.05)。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NEC组shannon指数在21、28日龄均低于对照组[2.4(1.4,3.0)比3.1(2.6,4.0),2.4(1.4,2.8)比3.9(3.3,4.2),U=67.00、12.00,P=0.027、0.001]。结论早产VLBWI在发展为NEC之前肠道菌群定植模式已改变,差异菌群的出现及菌群多样性的减低为早期识别和预防NEC发生提供可能。

  • 标签: 婴儿,早产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粪便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肠道克雷伯菌属定植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12月收入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VLBWI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1、7、14、28、180天的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双端测序模式对粪便样本细菌DNA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同时记录临床信息,根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克雷伯菌属相对丰度。结果共纳入53例VLBWI,其中感染组13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8例、肺炎5例),对照组40例,感染发生时间为生后(19.8±1.6)d,95%CI 16.5~23.0。两组VLBWI生后第7、14、28天肠道克雷伯菌属丰度均高于第1、180天(P<0.05)。生后第14天时感染组肠道克雷伯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0.66±0.38比0.37±0.40,P=0.040),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例高于对照组(84.6%比37.5%,P<0.05),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发生前VLBWI肠道克雷伯菌属丰度已明显增加,减少克雷伯菌属在肠道的定植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克雷伯菌属 肠道菌群 基因
  • 简介:上个月,阿灿和小美收养了一条狗,名字叫小灿,它在阿灿和小美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个子长高了,毛也变光滑了,开心得天天摇着尾巴。

  • 标签: 小狗 体重 小学 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