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儿童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与乳牙的相互关系 。 方法: 选取 201 8 年 1 月到 201 9 年 4 月来我院检查的 130 名儿童,依据有无将其分为对照组( n=60 )与试验组( n=70 ),对照组 为无儿童 ,试验组 为有儿童 ,运用单因素分析与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与乳牙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饭后漱口习惯、睡前吃零食、喜欢吃糖、母乳喂养、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导致儿童 乳牙 发生的重要因素;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儿童开始刷牙年龄、经常吃糖、睡前吃零食、每日刷牙次数与乳牙的产生具有密切关联( P<0.05 )。 结论: 有效的降低儿童 乳牙的 发生率,使儿童养成良好的 口腔卫生习惯 ,需要针对上述因素对家长与儿童进行良好的健康宣导。

  • 标签: 儿童 口腔卫生习惯 乳牙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牙治疗中龋齿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同时观察效果。方法:102例乳牙病患儿(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修复方法。观察组应用ART技术。观察两组患儿的配合度、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配合度为82.35%,对照组为19.61%,两组对比,观察组配合度更高(P

  • 标签: 乳牙龋病 龋齿治疗 非创伤性 充填技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以细菌为主要因素),牙体的硬组织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慢性破坏疾病。病中必不可少的病原刺激物是致菌—不仅具有耐酸、产酸能力,在酸性环境中可以存活,还有很强的能力可以吸附在牙表面上,同时可以在牙面上进行繁殖,从而造成牙体的硬组织脱矿,这就是形成的原理。预防龋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药物进行防龋。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很多种中药都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而且对病原菌来说,抗药性产生的很少。所以本文探讨了儿童的预防及药物研究的进展。

  • 标签: 儿童龋病的预防及药物研究的进展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口腔综合对正畸儿童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来本院治疗的 86 例正畸儿童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 使用随机表随机区组法将所有患儿分为甲乙两组 , 每组 43 例。给予甲组患儿口腔综合防治 , 给予乙组患儿常规正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龋齿发生数、龋齿指数、乳酸杆菌计数及变形链球菌计数。结果甲组患儿龋齿发生率为 0.00%, 乙组为 9.30%, 甲组患儿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 (P<0.05), 甲组患儿龋齿指数、乳酸杆菌计数及变形链球菌计数明显低于乙组 (P<0.05) 。结论将口腔综合防治应用于正畸儿童病中 , 能显著降低龋齿发生率及龋齿指数 , 提高正畸治疗效果 , 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标签: 正畸 儿童龋病 口腔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 儿童乳牙牙体牙髓为婴幼儿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临床影响因素较多,对儿童生长发育均具有严重影响;随着我们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饮食结构多样化改变,儿童患有口腔疾病几率逐年升高,受到临床学者高度重视。

  • 标签: 儿童 乳牙牙体牙髓病 防治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棉签在儿童治疗护理配合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儿童共100例,以抽签法纳入甲组和乙组,各50例。甲组仅使用吸唾器予以四手操作,乙组使用吸唾器配合医用棉签予以四手操作,比较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患儿或家属总满意度。结果:和甲组相比,乙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较低、患儿或家属总满意度较高(98.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童,借助医用棉签配合完成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或预防不良事件,还可提高患儿或家属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医用棉签 儿童龋病 不良事件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盖髓术治疗儿童乳牙牙体牙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到本院进行乳牙押题牙髓的患儿 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实验组的患儿采取直接盖髓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儿采取间接牙髓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98.00%,对照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84.00%,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的年龄、修补方式。穿孔直径以及修补美学效果呈现成相关。结论:直接盖髓术用于治疗儿童乳牙牙体牙髓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直接盖髓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风险评估对上海6岁儿童进行分级管理,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在上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郊4个区19所学校2127名儿童参与调查,按学校随机整群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参照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提出的风险评估指南(CAT),评估所有参与研究儿童的患风险等级,得到基线。试验组儿童根据高、中、低患风险等级,按照CAT中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实施分级管理。对照组儿童按照上海市基本口腔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干预1年前后的患情况及新发发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1691名儿童参与了2019年复查,失访率为20.50%。去除部分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口腔检查表与问卷调查表的儿童共1655名,其中试验组826人、对照组829人。2018年参与研究儿童总患率为62.25%,干预1年后,总患率升高至68.22%,其中试验组儿童率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儿童干预1年后患风险等级升高比例远低于对照组儿童。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新发发病率分别为37.6%、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954,P = 0.000)。每天三餐之外进食含糖零食或饮料的频率(P对照 = 0.031,OR对照 = 0.573;P试验 = 0.002,OR试验 = 0.471)、晚上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频率(P对照 = 0.043,OR对照 = 0.708;P试验 = 0.026,OR试验 = 0.706)、每天刷牙次数(P对照 = 0.000,OR对照 = 0.456;P试验 = 0.000,OR试验 = 0.178)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共同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组儿童相关危险因素还包括孩子开始刷牙的年龄(P = 0.037,OR = 0.380),开始刷牙年龄越小,患可能性越低。局部涂氟为试验组儿童保护性因素(P = 0.000,OR = 0.554)。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管理能有效降低上海6岁儿童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 龋齿 疾病管理 危险性评估 临床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科医师在儿童口腔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态度等方面的现状,为我国儿童预防与控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美国儿科学会初级儿科保健医师指导手册,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儿科医师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医师基本情况、对预防知识了解程度及影响儿科医师知识了解程度的相关因素。用此问卷对8家医疗机构的850名儿科医师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抽样技术对统计分析结果做了校正使分析结果更加可靠。结果有效问卷共850份。(1)儿科医师对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只有68.1%的儿科医师认为可以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幼儿,60.7%的儿科医师可以辨别龋齿,51.8%的儿科医师认为乳牙坏需要治疗,21.4%的儿科医师推荐1岁半开始刷牙,27.2%的儿科医师推荐儿童1岁以前开始第一次看儿童口腔科医师,69.6%的儿科医师听说过牙齿涂氟;(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师在校学习过口腔保健知识、在本科阶段有过培训、通过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学习过口腔知识、自身对口腔健康培训的兴趣、所在医院级别等变量是影响儿科医师知识了解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我国儿科医师知识了解程度偏低。大部分儿科医师在婴幼儿是否应该看牙医方面认识不足。未来,应针对我国儿科医师的现状,制订并采取合适的培训与合作方式,儿科医师可与口腔医师联手,从而有效提高婴幼儿口腔健康水平。

  • 标签: 儿科医师 龋病 健康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多乐氟 (Duraphat)与酪蛋白磷酸钙复合体 (CPP-ACP)在乳牙早期釉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就诊于我院的 2~ 4岁的 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采用 Duraphat进行涂抹,对照组给予 CPP-ACP治疗,根据矫治后 6个月进行牙面统一检查来获得临床信息。结果 选择 CPP-ACP进行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CPP-ACP在牙齿矫治中对于预防牙釉质脱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 多乐氟 牙齿矫治 牙釉质脱矿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玻璃离子应用于儿童乳牙龋齿填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于2018年9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乳牙龋齿填充治疗的患儿,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光固化材料填充)和研究组(40例,采用玻璃离子填充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时间、牙本质过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研究可知,研究组患儿治疗时间和牙本质过敏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乳牙龋齿填充治疗中应用玻璃离子,能保证在并发症发生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治疗时间,并降低患儿出现牙本质过敏的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乳牙龋齿 填充治疗 玻璃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在儿童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病患儿 100例,选取时间为 2016年 7月到 2018年 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配合,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状况、治疗过程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评分、合作率、填充物保留率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时间、焦虑评分、合作率、填充物保留率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05)。结论:在病患儿治疗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四手操作技术,可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四手操作技术 龋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家长对其子女牙齿患状况自我评估的准确性,探讨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幼儿园329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家长对其子女患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填写问卷,医生对儿童状况进行口腔检查,分析两者间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1.06%(168/329)的家长对儿童状况的评估与医生诊断不一致,家长漏诊率高达94.12%;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是否每天刷牙(OR=2.919),家长是否能够帮助儿童刷牙(OR=2.670),家长是否能够检查儿童刷牙效果(OR=4.508),以及儿童是否接受过治疗(OR=1.768),4个方面影响家长和医生诊断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长对儿童状况自我评估准确率较低,与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和就诊经历等因素有关。提示可针对性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儿童,尽早就医。

  • 标签: 儿童龋齿 家长评估 临床诊断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龋齿治疗中伢碘微创凝胶去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龋齿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将采用常规的龋齿磨牙技术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技术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技术的观察组患儿中,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时间为(7.31±1.67)min,低于对照组的(10.34±1.23)min,同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26.66%(p值<0.05)。 结论:将伢碘微创凝胶去技术运用在儿童龋齿治疗中,可降低患儿的疼痛感,同时改善预后情况,提高患儿的耐受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龋齿治疗 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乳牙牙髓病变及牙周病的治疗方面应用综合护理方式的效果以及对儿童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调取我院口腔中心乳牙牙髓或牙周病的 126例儿童患者就诊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63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普遍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患有乳牙牙髓病变或牙周病的儿童治疗上应用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儿对治疗活动的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 牙髓病变 牙周病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烟雾(MMD)的脑电图(EEG)特征及临床表现,探讨EEG在儿童MM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EEG检查高度提示脑血管疾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为MMD的12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EEG及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中男9例,女3例;起年龄3.0~8.7岁。12例患儿中,10例为发作性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或乏力,1例为发作性摔倒,1例为发作性姿势异常。12例患儿EEG背景活动基本正常,发作间期EEG:8例正常,1例为界线性,3例异常(1例为双侧前头部较多量慢波,觉醒期显著;1例为双侧额极多量不规则δ活动,觉醒期明显;1例为稍多量多灶性δ慢波,右侧额极稍突出)。过度换气(HV)诱发试验均异常,4例出现慢波重建:HV停止0.5~1.0 min出现局灶性δ慢波(多为前头部)进展为弥散性慢波,症状缓解后为长时间存在的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共持续5~9 min;8例在HV中出现不对称慢波且延迟消失:HV开始1.5~2.0 min出现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进展为弥散性慢波,症状缓解后长时间存在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共持续5~10 min。其中11例在HV中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与主诉症状基本一致,症状持续时间多短于EEG慢波消失时间,1例未出现明显伴随症状。3例患儿头颅MRI提示大脑局部软化灶或异常信号,主要为额、顶叶及基底核区。1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双侧大脑半球脑沟内高信号影。12例头颅MRA均提示MMD。结论儿童MMD临床症状多为发作性肢体无力;慢波重建,或不对称慢波出现且延迟消失高度提示MMD;这2种异常脑电模式的持续时间较长,多为前头部局灶性δ慢波演进展为弥散性慢波,最后限局于前头部。

  • 标签: 儿童 烟雾病 脑电图 过度换气 慢波重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