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性手术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性手术管理中注重优质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平均体温、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平均体温、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术中护理有利于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荐。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护理 并发症 康复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及其配合。方法:对3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患者、手术器械、手术环境)、术中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手术配合、术后正确地搬运患者等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手术室护士周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中观察、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正确搬运患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全髋关节 置换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前后联合入路(Gibson后外侧入路+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治疗的37例因髋关节融合或强直而行THA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9例;年龄(47.9±12.0)岁(范围26~72岁);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3例、陈旧性化脓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9例、髋臼或股骨颈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致髋关节融合5例。手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THA。评估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等,术后行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和股骨柄假体固定情况、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异位骨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7.6±16.8)min(范围129~190 min),术中失血量为(850.0±10.8)ml(范围600~1 200 ml),输血率为59%(22/37),输血量为(420±45.0)ml(范围0~8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0.9)年(范围1.2~7.2年)。髋臼杯外展角为43.7°±5.4°(范围31°~55°)、前倾角为20.9°±6.7°(范围10°~3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7.1±9.9)分(范围40~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3.4±12.4)分(范围75~90分)。髋关节术前各个方向活动度均为0°,术后屈曲95.5°±12.2°(范围80°~110°)、后伸10.5°±3.4°(范围-10°~25°)、外展38.0°±8.2°(范围10°~50°)。术后2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2例出现大腿前部或前外侧感觉异常或刺痛感,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一例出现手术区域深部感染和髋关节脱位。2例髋臼杯位置不良、1例股骨柄在内翻位,但假体均稳定,未行处理。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髋臼杯及股骨柄均存在骨长入现象,1例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 1级),未发现骨溶解和内衬磨损现象。结论使用前后联合入路THA治疗髋关节融合或强直,术中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可充分松解软组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髋关节 关节强直 关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80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两组,观察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7月-2022年7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产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皆优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两种手术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半髋关节置换术能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更有优势,有效缓解患者的患病症状,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21.01-2023.01)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发生髋关节脱位病例,对照组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21.43%(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髋关节脱位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加快机体预后,可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髋关节置换(THA)患者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205例THA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不同时期中文版FES-I得分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205例THA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文版FES-I得分分别为(32.24±6.05)、(30.94±6.04)、(28.48±3.52)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1.49±8.92)、(72.58±5.52)、(89.15±5.70)分;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2、-0.523、-0.549;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1.2%;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3.7%;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跌倒恐惧是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6.9%。结论THA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跌倒恐惧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持续存在,患者跌倒恐惧水平越高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水平越差。护理人员应在术后不同时期评估患者的跌倒恐惧状况,并加强对跌倒恐惧程度较高、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关注与指导,进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跌倒恐惧 髋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和损伤,特别是髋关节炎。THA手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还依赖于术后的护理,相关研究有助于提高术后护理的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关节脱位等,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和质量。随着THA手术的普及,护理实践需要规范化,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护理,相关研究有助于建立更严格的护理标准和指南,确保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护理。通过研究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因此,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有助于确定未来研究的方向,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人工 全髋关节 置换术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半髋关节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给予参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给予研究组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参照组更优(P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对其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运用住院尾号(单双数)分组,双数为参照组(n=20,予以常规护理),单数为实验组(n=20,予以快速康复理念护理),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关节功能障碍、术期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关节功能障碍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实验组上述指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护理的应用,其术期指标明显改善,关节功能较前恢复良好,可靠性较强。

  • 标签: 快读康复理念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半髋关节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创伤性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用奇偶数分类法进行分组,参照组有患者25例,均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方法,研究组有患者25例,均应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概率结果 参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高于研究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Harris量表评分低于研究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创伤性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中应用关节置换治疗方法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能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能够改善缓和的髋关节功能,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半髋关节 全髋关节 置换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 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研究,探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关节置换方式的不同进行小组划分。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其中对两组患者术后一年、两年、五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一年并发症:X线髋臼磨损、X线假体松动、异位骨化人数分别为2例、1例、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3.33%、6.66%、6.66%,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一年并发症:X线髋臼磨损、X上假体松动、异位骨化人数分别为1例、0例、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66%、0.00%.0.00%。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率优于对照组(t=9.467、8.256、7.367、8.356)p<0.05。结论 通过应用髋关节置换术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具有良好效果,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内麻醉在高龄患者置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7月-2022年7月,选择3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麻醉手术,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在全麻后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DVT、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 TDM手术中,椎管麻醉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地缩短病人的麻醉观察时间,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降低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全髋关节 置换术 椎管内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接受骨损伤的中医康复治疗,B组接受常规干预,评估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疼痛缓解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优良率(90.00%,27/30)高于B组(66.67%,20/30)(χ2=4.812,P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中医骨伤 康复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价值。方法:2022.01~2023.01期间,6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样本,密封信封抽选分组(n=30),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相较对照组患者,研究数据具有积极的优化效果,(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可积极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水平,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侧重分析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疾病治疗的78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随后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提高康复效果。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这一干预措施。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疼痛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复杂髋关节疾病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择选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22例复杂髋关节疾患患者,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采用3D打印技术,重建骨盆模型,设计股骨柄、髋臼,制作个体化髋关节假体,行手术模拟,并采取最合适的手术计划,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骨关炎指数量表评分(WOMAC)、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测量术后1d、3个月、6个月的双下肢长度,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22例患者均行THA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WOMAC评分均低于术前,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疼痛基本消失;术后各个时间,22例患者的双下肢均等长,只有1例有血肿发生。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在TKA治疗复杂髋关节疾患,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提升手术精准性,值得借鉴。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复杂髋关节疾病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重点分析对患者术后疼痛以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诊治的髋关节疾病患者78例纳入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将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预见性护理干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疼痛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