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长期在闽东工作,也记不清去了多少回寿宁,每走一趟寿宁,当车子在层峦交迭、弯道急促的山间公路行走时,我就想起冯梦龙老先生,想像这位花甲老者当年沿崎岖山路艰难跋涉往寿宁赴任的情景.近日又去了一趟寿宁,发现道路变宽变平,而且由于开凿隧道,大大缩短了里程,欣喜之余,忽发奇想,要是370年前有此等路况,这位"老年新官"该有多高兴啊!

  • 标签: 想起冯梦龙
  • 简介:<正>前言昔时《冯梦龙交游录》成,适逢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在福建宁德召开,取其部分在会上交流。会后宁德师专学报欲将其发表,遂摘其部分,其绝大部分未刊。后因一病多年,昔时底稿,几成故纸,今整理籍以刊出,以免沉埋日久,以至淹

  • 标签: 十七年 姓氏 县志 万历 大学士 崇祯
  • 简介:人弋在2000年第五期《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题为《论冯梦龙的戏剧理论》的文章,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冯梦龙的戏剧理论。

  • 标签: 冯梦龙 戏剧理论 阐述 文章 发表
  • 简介:就明清俗曲而言,明代的冯梦龙首推天下第一人,尽管在其之前也有像李梦阳、何景明、李开先等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冯梦龙的辑录工作却是在俗曲经过了百年锤炼并走向成熟之际.另外,冯梦龙对俗曲'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的思想认识,甚至影响到后世许多文人对俗文化价值的判断.他对俗曲'民间性情之响'的评语,已成为后人认识俗曲的至理名言.其整个思想认识贯彻在对俗曲作品的辑录过程之中.

  • 标签: 明清俗曲 冯梦龙 挂枝儿 山歌 夹竹桃
  • 简介:在封建时代的主流文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在私情歌谣中重新获得这种权力.中的私情歌谣从女性的视角来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改变了其在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其由被言说的他者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 标签: 冯梦龙 《山歌》 叙事视角 女性情感
  • 简介:被晚明文坛誉为“吴中三冯”之一的冯梦龙,素以交游广泛、师友门生众多著称,时贤对此颇多论述。然而有关冯梦龙与明末苏州增广生丁宏度既有师生之谊,又兼姻娅,则文献较少,鲜为人知。丁宏度向无详传,笔者曾抄得褚篆、冯助为其《漫吟稿》所撰“二序”,亦颇以语焉未详而憾。近因翻阅吴门家谱搜寻,偶得其“传略”及“行状”。现据此就丁宏度的生平与学术作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冯梦龙 《春秋》学 经学研究 《易说》 《汉学师承记》 汉学研究
  • 简介:孩童时代的记忆我们小的时候,农村里没有电。夏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室外乘凉。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蒲扇,既用来扇风,又可拍打蚊子。孩子们乘凉时,除了唱儿歌、猜谜语,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为了让大人们多讲几段好听的故事,孩子们甚至不顾天热蚊子咬,挨着次序为那些讲故事的大人们打扇。有时候,一段故事听了不过瘾,要求再讲一遍,免不了大人们还会卖关子、讲条件,要求两个孩子一起打扇,一个在头边,一个在脚边,真是优哉游哉!然而孩子们却是那么的甘心情愿,因为那些故事实在是太好听了,在我的记忆中,尤其是那些发生在当地冯埂上的有关冯梦龙的故事,什么“天龙克地龙”、“夜闯省滩荡”、“孤身闯丐帮”、“奇招救酒店”、“老马识途”、“哑巴申冤”等等,那一则则故事,有的如神话般美丽,有的带戏剧性传奇,有的像山歌般动听,有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百听不厌。小朋友们从心底里羡慕从小聪明过人、智谋超群的冯梦龙

  • 标签: 冯梦龙 精神 知青 讲故事 孩子 猜谜语
  • 简介:<正>《金瓶梅》的作者是谁?国内外论者颇多,有王世贞说、李开先说、屠隆说、汤显祖说、贾三近说、薛方山说、赵侪鹤说、冯惟敏说、徐渭说、卢楠说、李笠翁说。笔者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应为冯梦龙,现考述如下。冯梦龙是“嘉靖间大名士”说的制造者《金瓶梅》自刊行问世以来,由于署名为兰陵笑笑生作,所以使作者的真实名姓一直成为近三百七十年来的一个谜底。论者多在“嘉靖间大名士”六个字上作文章,即此人一定要是嘉靖年间人,而且此人又须是大名士。那么“嘉靖间大名士”说缘起何人?

  • 标签: 冯梦龙 兰陵笑笑生 大名士 考述 袁宏道 西门庆
  • 简介:徐红雨《寿宁冯父母诗序》中的赞誉暂且不算,祁彪佳只是例外,钱谦益寿诗当不得真,是不是这样呢?当时士林觉得自己"风雅"或"端庄",心底总有点看不上冯梦龙之"通俗"或"佻薄"。实在冯梦龙见识,比当时大多数文人高出一个头,离经叛道与李贽不相上下。同治《苏州府志》,有"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崇祯时,以贡选寿宁知县"云云,"才情跌宕,诗文丽藻",不是当时人对冯梦龙的通识,只是后来者对他佩服。至于"尤明经学",是不是如此,就很难说,因为这是流行语,就像现在要夸奖一个艺文人士,就称他"大师",画油画的全是"油画大师",画水墨的全是"水墨大师",渐渐分工更细,画墨竹的"墨竹大师",画翎毛的"鸟大师";某先生写字满纸臃肿,大家喊他"墨猪大师",他欣然接受,振笔直书,写进小传,传家宝给子

  • 标签: 冯梦龙 苏州 寿宁 明经 文人学士 风俗
  • 简介:<正>冯梦龙,字犹生,一字耳犹,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龙子犹。明神宗万历二年甲戌(一五七四)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的一个封建上层家庭。一、关于冯梦龙的姓名、字号、籍贯: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一说:“梦龙,字犹龙,长洲人。”东海郁蓝生《曲品》下《双雄》下注云:“冯耳犹作。”《曲品》上《冯梦龙》下注云:“子犹,吴县人。”《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中说:“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墨憨斋新灌园传奇》序后署

  • 标签: 冯梦龙 《挂枝儿》 冯氏 崇祯 龙子犹 考略
  • 简介:本文从叙事文本及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山歌》反映了在封建伦理松驰及崩溃的前夕,以男权为中心思想的退位,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女性文化的崛起,本文从文本内容和叙事视角的事构建女性主义的隐喻。

  • 标签: 冯梦龙 《山歌》 女性话语 解析 主体意识 叙事文本
  • 简介:明万历以后,曲坛上形成了两大流派——玉茗堂派和吴江派。两派展开了长期的论争,论争的焦点即在于如何处理剧本内容和戏曲格律的关系。作为吴江派的领袖人物沈璟,他感到戏曲格律的重要性,便在前人的基础上编纂了一部南曲谱——《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尽管沈谱有着较高的价值和积极意义,但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沈璟在编写之时,往往不尊重原文随意改动,态度不够谨慎,致使失误之处颇多。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当时的戏曲

  • 标签: 冯梦龙 词谱 曲谱 不足之处 戏曲 南词
  • 简介:明代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思想上受正统的儒家影响,创作也受到晚明李挚和王阳明哲学思潮的濡染和市民阶层思想的影响。但由于晚明社会佛教中国化和道教的成熟,也由于历史上佛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及艺术形式的影响,使得冯氏的"三言"也体现出了佛道教义、情境、形象的影响痕迹,它构成或影响了"三言"中许多篇目的情节内容,成为"情教"的手段,有些篇目也直接宣传了佛道哲理。

  • 标签: “三言” 佛道思想 影响
  • 简介:<正>《山歌》,又名《童痴二弄》,由明苏州著名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蒐集、整理而成,被誉为“苏州歌谣大总集”。全书共10卷,卷一至卷九为《山歌》,卷十为《桐城时兴歌》,总计收入民歌380首。冯梦龙在辑集、整理山歌时,态度严肃慎重,在校录《山歌》歌词末,附有他自己的评注,除了注明因流传而产生的异文,还注明出处、作者,指明经过文人润色的事实。对《山歌》的语言、文字、习俗也作了一些注释(或用眉批)。因而《山歌》为后人提供了可靠的、较有价值的

  • 标签: 明后期 社会风尚 吴中 注明出处 苏州 商品经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巴赫金和冯梦龙的笑学理论中都存在两个世界,笑的前提是世界的虚假,冯梦龙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来自虚假的官方话语系统

  • 标签: 冯梦龙反抗 反抗话语 巴赫金冯梦龙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巴赫金和冯梦龙的笑学理论中都存在两个世界,笑的前提是世界的虚假,冯梦龙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来自虚假的官方话语系统

  • 标签: 冯梦龙反抗 反抗话语 巴赫金冯梦龙
  • 简介:南明时期的冯梦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光复明朝的大计之中,不论是编写收集时事书,还是投靠追随南明新主,他都开始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臣子”身份。本文将从其在明亡前后的生活经历、著述实践入手,探究南明时期冯梦龙的身份意识由“文人”身份到“臣子”身份的转换及其表现和成因。

  • 标签: 南明 冯梦龙 草莽臣 身份意识
  • 简介:巴赫金和冯梦龙的笑学理论中都存在两个世界,笑的前提是世界的虚假,冯梦龙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来自虚假的官方话语系统

  • 标签: 冯梦龙反抗 反抗话语 巴赫金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