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三叉神经心脏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 TCR)是指在涉及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手术操作中,当心率和血压突然低于基线值20%的临床现象。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常会因为三叉神经附近的手术操作和其他机械刺激而导致TCR,表现为突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此例患者为一名52岁女性,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听神经瘤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关颅前使用硫酸新霉素溶液冲洗时患者突然出现心动过缓,继而出现心脏,术者停止操作后患者恢复心脏搏动,整个过程为15 s左右。通过此病例讨论术中TCR的相关因素,加深对TCR的进一步认识与思考。

  • 标签: 听神经瘤 硫酸新霉素溶液 心脏停搏
  • 简介:摘要:腰麻是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麻醉方式。腰麻可阻滞交感神经,而导致心率下降、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心。本文通过一例腰麻后心的病例对腰麻可能导致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 标签: 腰麻 心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心脏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急诊护理的方式康复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肺复苏心脏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择的是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88例患者。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为(7.34±1.51)KPa、(61.77±9.34)次,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为(9.63±1.42)KPa、(82.54±7.03)次,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脏停搏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体外按压仪在50例心患者中的应用过程及结果探讨体外自动按压仪在心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要点以及效果。体外自动按压仪可以对心患者施加较强的、可以通过心脏的脉冲电流,以此实现消除患者心率失常的目的,帮助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应用过程中注意将患者放平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板的中间,提前贴好除颤仪的电极片,同时要注意配合呼吸器的使用,如果没有呼吸器要配合好人工呼吸治疗。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体外自动除颤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重症肺栓塞导致心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某医院2021年6月31日抢救的一例急性重症肺栓塞致心患者选取进来,开展急救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急救护理,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肺栓塞致心患者而言,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根本性的提升患者的生还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重症肺栓塞 心搏骤停 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诊心脏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确诊为心脏的10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用心肺复苏术进行治疗,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心肺复苏术疗效等方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抢救成功的患者有57例,接受心肺复苏术5分钟内有14例患者成功复苏(占14%),在5—10分钟成功复苏的有30例患者(占30%),超过10分钟成功复苏的有13例患者(占13%),1小时内有效率57%。相对于心肺复苏术前而言,心肺复苏术后10分钟,对患者血气指标进行分析,改善的较为明显,存在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心脏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观察组接受急救治疗和规范化心肺复苏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急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恢复心跳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每年数以万计的住院儿童发生心脏,仅有一半左右的患儿能存活至出院。及时识别心脏,尽早启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复苏过程中,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避免心脏节律恶化成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对改善生存是有益的。对于可电击心律,建议除颤初始剂量为2J/kg。侵入性气道在复苏中可能是有害的。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病例尽早行体外心肺复苏有利于改善预后。复苏后应维持正常氧供和常压通气,采用动脉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生理监测指导复苏后管理,而亚低温治疗并未在改善预后方面带来益处。脑电图、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评估复苏后的神经预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及体感诱发电位等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但缺少足够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心脏骤停 预后 院内 心肺复苏 儿童
  • 简介:摘要每年数以万计的住院儿童发生心脏,仅有一半左右的患儿能存活至出院。及时识别心脏,尽早启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复苏过程中,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避免心脏节律恶化成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对改善生存是有益的。对于可电击心律,建议除颤初始剂量为2J/kg。侵入性气道在复苏中可能是有害的。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病例尽早行体外心肺复苏有利于改善预后。复苏后应维持正常氧供和常压通气,采用动脉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生理监测指导复苏后管理,而亚低温治疗并未在改善预后方面带来益处。脑电图、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评估复苏后的神经预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及体感诱发电位等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但缺少足够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心脏骤停 预后 院内 心肺复苏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