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目前的法律导致了监狱中押犯获得减刑要比假释容易得多,现实中,未达到原判刑期而提前释放的大多是减刑释放,这种现象与法理相悖,又存在着许多弊端,导致了罪犯的改造流于形式,致使近年来重新犯罪率不断攀升,而且重新犯罪是更恶性的犯罪,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消极影响很大,然而假释这种制度不仅对于巩固罪犯改造成效降低重新犯罪率,而且从法理上来说也是可行的。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减刑与假释的弊利之后,提出了建立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罪犯累进处遇模式,以求更好的提高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从改造罪犯的角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 标签: 减刑 假释 制度
  • 简介:罪犯减刑在多年的司法实践中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与不足。历来理论界对减刑权的归属问题上有审判权与行刑权之争,减刑权作为一项行刑权,在现实归属于法院管理,法院作为量刑权的专职机关兼顾行刑权,势必影响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减刑适用条件不合理;减刑比例规定人治化;罪犯在减刑工作中应有的权力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存在,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和设立减刑制度初衷。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减刑权应归属于监狱执行机关;减刑权的具体操作应有利于罪犯改造与提高司法效率;减刑条件设置应趋于合理可操作性;加强司法监督,保障罪犯权利,完善罪犯权利救济途径等。总之,完善法制体制,加强刑罚执行专项化,积极尝试创立新型合理监狱制度,加强多方位监督势在必行。

  • 标签: 罪犯 减刑 监狱 法院
  • 简介: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意见,要求严格规范灭刑、假释、暂子监外执行,并明确规范了减刑、假释的办理程序。继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的要求後,新公布的意见为中国刑罚变更执行工作的依法、公正、规范进行提供了又一有力支持.多年来,司法机关依法适用减刑制度,封激励罪犯改过自新。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减刑假释审判庭、刑罚执行网上协同工作平台等的创新实践也为减刑制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本期特选取西南政法大学石艳芳博士候选人的文章,梳理中国减刑制度的发展脉络。

  • 标签: 减刑制度 发展报告 中国 西南政法大学 监外执行 办理程序
  • 简介:罪犯在改造中受到刑罚执行机关的处罚时,监狱刑罚执行委员会对有期徒刑罪犯进行减刑,(六)在减刑工作中强制规定减刑比例有失公正减刑是对改造表现好的罪犯的一种奖励

  • 标签: 减刑制度 制度思考
  • 简介: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之下的创新之举。该制度脱胎于原有的死缓制度,同时为解决新形势下中国死刑适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从宏观视角看,该制度的双重属性和符合逻辑的量刑思维进路之选择,于争论之理论中寻求优势理论,可为在微观视角下对该制度精细化解读奠定宏观理论框架。

  • 标签: 死缓限制减刑 量刑与行刑 思维进路 精细化
  • 简介:减刑制度在我国监狱行刑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鼓励罪犯积极改造的刑罚执行制度减刑在我国监狱行刑中适用率较高,可以说是监狱行刑中的一项最具实用性的激励性制度。近年来,犯罪形势和罪犯改造发生显著变化,《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不断完善和修正,监狱减刑制度面临着许多挑战,应进一步完善减刑制度,更好地发挥其权利保障和激励约束功能。

  • 标签: 减刑制度 监狱行刑 《刑事诉讼法》 刑罚执行制度 罪犯改造 激励约束功能
  • 简介:减刑,是我国刑法条文规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在立法中把减刑作为一种经常性的,适用范围较广的刑罚制度加以确立,并使其不断日臻完善,是我国刑法的特色之一。一减刑制度的产生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里,也有依据犯罪人的身份关系,在量刑时或刑罚执行过程中予以减刑的规定。如:“以八辟的邦法”。①所谓“八辟”即“议亲之辟”、“议故之辟”、“议贤之辟”、“议能之辟”、“议功之辟”、“议遗之辟”、“议勤之辟”、“议宾之辟”。辟,就是法。在酉汉王朝时期既有“赎免”又有“上请”之规定。自曹魏起,我国始有“八议”之说,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以减罚刑。到了唐代

  • 标签: 减刑制度 人身危险性 社会危害性 刑罚执行制度 确有悔改 犯罪分子
  • 简介:<正>减刑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刑法颁布以来的十多年司法实践表明,此项制度的实行,对于改造、教育犯罪分子,使其弃恶从善,重新做人,从而实现刑罚目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毋庸讳言,由于立法上存在缺陷,影响了此项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现仅就此项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措施,作一深入、系统地探讨,以期有益于我国刑法的修改工作。一、减刑制度的范围减刑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减刑制度是指受刑人执行刑罚期间,由于悔改等法定原因,将原判刑罚予以减轻、缩短的制度。在我国刑法上它包括第71、72条规定的减

  • 标签: 减刑制度 我国刑法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立功表现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犯
  • 简介:减刑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在教育和改造罪犯的司法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的刑法理论及减刑制度的刑事立法,减刑的性质应当是对原判刑罚的有限变更,在执行刑罚上,减刑是对原判刑罚的变更。除此之外,原判刑罚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

  • 标签: 减刑 性质 刑罚变更 执行方式变更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减刑已成为法学界研究的热点,当前我国的减刑制度虽然在不断自我完善,但我国减刑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减刑条件的立法。减刑程序的立法不明确,对减刑减刑条件的把握不准,这都不利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针对我国现行的减刑制度方面存在的缺失,提出措施如下:在管教工作中,应积极宣传减刑制度;人民法院必须认真审查是否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在具体适用减刑上,坚持“多次少量”的方法。

  • 标签: 减刑制度 理论 实践
  • 简介:目前我国减刑标准的建构与其功能定位之间尚存在不契合之处,减刑标准的制定仍以矫正罪犯为主要内容,未将犯罪预防和罪犯的再社会化纳入核心考量,导致罪犯改造效果欠佳,减刑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研究减刑制度的功能定位,并据此建立减刑考察的标准体系,乃是现代刑罚理念下减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目前形势下我国减刑制度变革的突破点。

  • 标签: 减刑制度 功能定位 犯罪预防 减刑标准
  • 简介:复权是对罪犯被剥夺的某种权利或者资格的恢复。针对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所带来的限制减刑犯的改造以及监狱监管难题,是可以通过引入复权制度来加以解决的。复权并非否定限制减刑,它只是一种特殊的恢复罪犯可继续减刑的资格恢复制度。复权的适用应受到严格约束,在具体的立法实践中,实体上要严格限定复权的适用对象及复权的适用条件;程序上要建立从罪犯申请起经监狱审核最终到法院判决的完整的复权程序。复权的适用应与限制减刑的立法初衷相适应,从根本上讲,要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公正性。

  • 标签: 复权限制减刑权利恢复
  • 简介:一、各国减刑、假释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沿革各国近代之前的刑罚,以死刑、肉刑、流刑为主,独立的剥夺自由刑很少;旧称的"大狱"混合关押未决犯、待执行的死刑犯、流放犯,具有监狱、看守所的双重功能,没有专门执行剥夺自由刑的监狱.商品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以自由刑为中心的现代刑罚制度和专门执行剥夺自由刑、矫正罪犯的现代监狱,据此派生出减刑、假释等行刑制度.

  • 标签: 减刑制度 假释制度 刑事政策 中国 辅行刑制度
  • 简介:女儿到监狱探望父亲。父亲对女儿道:莫担心工作,你去找XX,让他替你安排。女儿第二次来时,说工作解决了,还要结婚,买房。父亲又耳语一番。几年后,父亲减刑出狱,才知

  • 标签: 减刑 父亲 监狱 工作 第二次 耳语
  • 简介:减刑、假释作为重要的刑罚变更制度,肇端于清末,并逐步发展最终为法律所确立。目前,我国减刑、假释的适用主要以积分制为评价标准。司法实践中减刑、假释的适用率极低,且减刑的适用率明显高于假释的适用率。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减刑、假释适用的积分制标准缺乏统一立法、积分制的计分考核方式存在"重行为表现,轻思想改造"的倾向以及积分制的评价审核程序缺乏公开性、透明性。因此,应当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积分制,完善积分制的计分考核机制,进一步降低减刑、假释的悔改程度要求,并构建我国减刑、假释听证制度,真正使减刑、假释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 标签: 减刑、假释 积分制 听证
  • 简介:余秋雨的《为自己减刑》是一剂治疗心理疾病的良药。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因欲望的困扰或心理的狭隘而产生种种的烦恼。这无疑是自己困扰了自己的心灵,自己驱赶了本有的幸福美好。可谓作茧自缚,自投精神的牢狱。怎样才能在当前的处境中找到生活和工作的乐趣呢?那就为自己的心灵减刑吧。

  • 标签: 余秋雨 幸福美好 心理疾病 现实生活 人生价值观 象棋的故事
  • 简介:  任何罪犯的减刑、假释都必须符合减刑、假释法定条件,但对在服刑期间的罪犯如何缴纳罚金以及缴纳罚金情况与减刑、假释的关系问题没有明文规定,减刑、假释作为对罪犯的一种奖励

  • 标签: 减刑假释
  • 简介: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机会。”

  • 标签: 初等教育 课外读物 《为自己减刑》 余秋雨
  • 简介:减刑假释是对服刑人员的一种激励机制,如今,法院不再局限于对这类案件全部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而是开始逐步进行公开开庭审理。今年2月在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后,上海一中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 标签: “阳光” 减刑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最高人民法院 激励机制 服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