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凝血检测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初步诊断、患者术前准备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检测数据准确率,文章就标本采集、仪器试剂、检测人员水平等对凝血检测有影响的因素进行探讨,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和学习价值。

  • 标签: 凝血四项 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生理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产科246例临产孕妇(>38周)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非妊娠妇女与临产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凝血中PT、APTT偏低,FIB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检测凝血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产科意外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四项(PT APTT FBG T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对凝血测定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各管,其抗凝剂分别为0.109mol/L枸橼酸钠(19)(作为对照组);0.109mol/L枸橼酸钠(14);肝素锂;EDTA-K2,分别测其凝血值,比较各结果的差异。结果0.109mol/L枸橼酸钠(14);肝素锂;EDTA-K2的抗凝血PT、APTT、TT较0.109mol/L枸橼酸钠(19)显著延长,FIB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时,应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正确的抗凝剂0.109mol/L枸橼酸钠(19),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抗凝剂 凝血四项 测定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影响凝血测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放置时间方面分析了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某医院2011-2012年间,2149例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部分凝血火煤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进行了测定。结果在这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出现了误差,误差率为12.7%。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采血量比例不当、标本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标本防治时间过长等,还有1例是因为血液样本混有肝素。结果通过分析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因素发现,采血量比例不当有253例,占误差总数的92.7,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有8例,占误差总数的2.93%,所以,血液标本自身问题、送检时间不当是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凝血四项 测定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查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对2008-2010年间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凝血检查分析。结果各科室间凝血的异常率高低明显不一。消化、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PT、APTT等明显延长。结论PT、APTT、TT、FIB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内凝血机制变化,可为临床科室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 (FIB)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对于临床医学的需求程度也在不断上涨。临产孕妇在家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腹中的胎儿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临产孕妇需要进行多项检测,从而保证孕妇可以处于最佳健康状态中,使得幼儿可以顺利诞生,使得孕妇承担的风险有效降低。对于临产运输进行凝血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对临产孕妇凝血检测及临床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相关临床医疗工作人员有所启示,为临产孕妇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医疗保障。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四项检测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凝血检测指标变化意义。方法采用北京赛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F—80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结果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元(FIB),有显著性差异,凝血酶元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无显著性差异,白内障患者性别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白内障患者年龄增大,FIB有增高趋势。60岁以上与20岁以下进行比较FIB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凝血检测对白内障治疗及疗效观察显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内障凝血四项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在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40例,对这240例标本进行凝血检测,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的条件下,在4h、8h、12h、24h时对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再一次的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再次检测(在1、2、4、8周),对数据进行检测。结果在室温下的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其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标本放置24h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的情况下,放置2周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都对凝血的测定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时间 温度 检验
  • 简介:目的观察同一标本在不同时间段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STAGO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对在室温(20~28℃)放置时间不同的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5min进行检测。结果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5min,PT在8h内,APIT在4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FIB、TT在24h内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凝血检测中,标本必须在4h内完成测定,才能确保凝血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提供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凝血检测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正常妊娠临产孕妇64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4例正常健康非妊娠妇女设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进行凝血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液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成员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液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产孕妇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应积极进行凝血检查,以做好分娩过程中的各项异常出血及相关并发症预防,保障母婴健康。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四项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与分析,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防止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或DIC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P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出血和DIC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应用。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临产孕妇 高凝状态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肝功能正常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凝血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在观察组中,伴随肝功能分级的增加,TT、PT与APTT的指标也在上升,且FIB的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凝血检验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止血能力和肝功能状态,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前关健环节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6月凝血检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空腹组和餐后组,各50例,分别进行采血。使用全自动凝血仪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凝血分析前关健环节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餐后凝血指标中APTT和PT结果无显著差异,其FIB指标与空腹时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溶血标本对凝血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为PT、其结果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采血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其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和检验结果具有密切相关性,采血人员应对检验质量和过程管理充分了解,在检验前关键环节及时沟通和仔细操作,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 标签: 凝血分析前 关健环节 凝血事项检验结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