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在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40例,对这240例标本进行凝血检测,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的条件下,在4h、8h、12h、24h时对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再一次的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再次检测(在1、2、4、8周),对数据进行检测。结果在室温下的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其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标本放置24h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的情况下,放置2周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都对凝血的测定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时间 温度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肝功能正常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凝血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较大差异(P<0.05)。在观察组中,伴随肝功能分级的增加,TT、PT与APTT的指标也在上升,且FIB的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凝血检验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止血能力和肝功能状态,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前关健环节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6月凝血检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空腹组和餐后组,各50例,分别进行采血。使用全自动凝血仪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凝血分析前关健环节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餐后凝血指标中APTT和PT结果无显著差异,其FIB指标与空腹时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溶血标本对凝血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为PT、其结果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采血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其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和检验结果具有密切相关性,采血人员应对检验质量和过程管理充分了解,在检验前关键环节及时沟通和仔细操作,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 标签: 凝血分析前 关健环节 凝血事项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凝血检测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初步诊断、患者术前准备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检测数据准确率,文章就标本采集、仪器试剂、检测人员水平等对凝血检测有影响的因素进行探讨,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和学习价值。

  • 标签: 凝血四项 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肝硬化患者行凝血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6月份至2023年6月份,患者的数量为60例,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的患者提供凝血指标检验,可以预测患者的病情,继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凝血四项指标 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接受凝血指标检验后的准确性并分析检验价值。方法:选择50名体检健康者以及5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归纳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凝血指标、肝硬化不同阶段凝血指标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以及肝硬化不同阶段患者的凝血指标,经对比后均存在差异性,P<0.05,研究组凝血检验对于肝硬化阳性检出率为96.00%。结论:对凝血指标进行有效检验对于临床判断患者病情,了解肝功能损伤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指标 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凝血指标检验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对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进行研究,纳入试验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人群60名纳入对比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凝血指标检验,统计检验结果。结果  经检验试验组TT、PT、APTT、FIB高于对比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采用凝血指标检验,可以实现对肝硬化疾病的有效检验,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指标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生理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产科246例临产孕妇(>38周)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非妊娠妇女与临产孕妇比较,临产孕妇的凝血中PT、APTT偏低,FIB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前检测凝血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产科意外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四项(PT APTT FBG T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行凝血指标检验的价值。方法:将41例肝硬化患者和41例体检正常者作为调查样本,分别为调查组、正常组,研究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实施,入选后均行凝血指标检验,比较结果,并对调查组实施严重程度分级,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凝血指标检查后有较大差异,FIB检测后在调查组低于正常组,PT、TT、APTT等检测后在调查组长于正常组,P<0.05。FIB比较后在A级组高于B级组和C级组,在B级组高于C级组,P<0.05。PT、AT以及APTT等指标比较后在A级组短于B级组和C级组,在B级组短于C级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不仅能精准鉴别肝硬化问题,还能判断其严重程度,可在肝硬化临床检查中使用。

  • 标签: 凝血四项指标 临床效果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患者给予凝血检测后对于产后出血表现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1000例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对于两组研究对象于临床展开凝血检查,就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同对照组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前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分娩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前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分娩后FIB呈现出明显降低,APTT以及PT水平显著提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TT水平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同对照组剖宫产非产后出血患者分娩后APTT、PT以及FIB水平对比,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验人员合理选择凝血检测方法对剖宫产患者进行诊断,对于产后出血能够获得对应预测效果,从而证明凝血检测方法应用可行性。

  • 标签: 孕妇剖宫产 凝血四项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检验及其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查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对比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TT(21.65±4.52)s,PT(18.46±3.55)s,APTT(41.58±9.24)s,均高于对照组;FIB(1.47±0.35)g/L,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和健康者相比,在凝血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可利用这些指标评价患者凝血功能,进而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指标 检验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开展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40例社区老年健康体检人员以及我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患者,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 、 、 以及FIB指标的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的 、 、 均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FI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凝血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6-2020.6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指标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比较两组TT、PT以及APTT水平,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之间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采取凝血指标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对凝血测定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各管,其抗凝剂分别为0.109mol/L枸橼酸钠(19)(作为对照组);0.109mol/L枸橼酸钠(14);肝素锂;EDTA-K2,分别测其凝血值,比较各结果的差异。结果0.109mol/L枸橼酸钠(14);肝素锂;EDTA-K2的抗凝血PT、APTT、TT较0.109mol/L枸橼酸钠(19)显著延长,FIB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时,应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正确的抗凝剂0.109mol/L枸橼酸钠(19),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抗凝剂 凝血四项 测定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影响凝血测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放置时间方面分析了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某医院2011-2012年间,2149例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部分凝血火煤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进行了测定。结果在这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出现了误差,误差率为12.7%。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采血量比例不当、标本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标本防治时间过长等,还有1例是因为血液样本混有肝素。结果通过分析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因素发现,采血量比例不当有253例,占误差总数的92.7,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有8例,占误差总数的2.93%,所以,血液标本自身问题、送检时间不当是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凝血四项 测定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查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对2008-2010年间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凝血检查分析。结果各科室间凝血的异常率高低明显不一。消化、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PT、APTT等明显延长。结论PT、APTT、TT、FIB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内凝血机制变化,可为临床科室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 (F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