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力学优先原则在切开成形的临床应用。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初次眼整形女性患者96例(年龄18~42岁,平均26岁)的双侧单患者行切开成形。对合并内眦赘皮者行改良Park法内眦赘皮矫正;对存在轻度上下垂者行提肌腱膜松解或提肌腱膜折叠。通过手术进行松解粘连、组织复位、减轻负荷、加强提板力量等方法,减弱影响皱褶形成的力学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上形态及皮肤松弛情况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因术后线弧度欠佳,1例因去皮量不足较窄,2例因双侧不对称。其余患者睁闭眼位上下形态较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力学优先原则行切开成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皱褶变浅、消失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力学 优先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成形术前去皮量测定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国人的睫毛与额状面夹角(睫毛倾斜度)作为术前去皮量测定的参考指标,对206例切开成形进行了术前去皮量测定。结果成形后满意率95%,良好率5%。结论睫毛与额状面夹角可作为重成形术前去皮量测定的参考指标。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睫毛倾斜度 去皮量测定
  • 简介:摘要切开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式,具体的手术方法有很多,主要的差别是对不同层次进行缝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该文从皮肤、眼轮匝肌、板、眶隔、上提肌腱膜等组织间所采用的不同缝合方法的角度,对切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其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以便者能更好地了解和研究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切开法 上睑提肌腱膜 眼轮匝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最佳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7年4月100例受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2例,年龄21-39岁。术前设计结合受者的脸型、性格、职业、个人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结果受者中宽度在1cm以上7例;7-8mm55例;4-5mm38例。上皱褶与缘的关系,平行型56例,广尾型44例。术后经3月-2年走访,受者满意100%。结论成形切开成功的关键,一是手术医师术前认真设计;二是手术医师中精心操作。

  • 标签: 重睑术切开法 术前设计
  • 简介:摘要观察切开期患者的疼痛程度。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五科拟行切开的门诊手术女性患者46例(年龄19~43岁,平均26.8岁),均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局部麻醉药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1∶1混合(含1∶20万肾上腺素)。在注射局部麻醉药时、手术开始后2、4、24 h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表(VAS)明确患者手术切口疼痛情况。手术时间(105.71±23.98) min。VAS评分显示,在注射局部麻醉药时分值最高5.02±1.36。手术开始后2、4、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1.96±1.23、3.09±1.43、0.76±0.92。46例患者中未补充局部麻醉药,也没有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术后仅有1例患者自行口服止痛药,其余患者均未服用。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注射时为中等疼痛,之后良好的局部麻醉镇痛持续手术全过程,术后不口服镇痛药。

  • 标签: 重睑术 疼痛 局部浸润麻醉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常用的切开、埋线法、缝线法的临床应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成形治疗患者60例,对临床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行成形治疗者中,切开42例,缝线法4例,埋线法14例,经成形治疗后,经随访满意54例,良好5例,差1例。结论临床成形临床最常采用切开和埋线法治疗。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切开法 埋线法 缝线法 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板固定法切开成形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对要求行成形术后修复的美容就医者798例(男23例,女775例,年龄16~55岁,平均29岁),用切开入路眼轮匝肌-板固定法进行手术。中适量去除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脂肪后暴露板上缘,通过双侧对称眼轮匝肌-板固定实现成形,切口闭合用皮肤-皮下组织-板前筋膜的间断缝合,预防瘢痕粘连。结果798例美容就医者手术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46个月,所有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消失、线结外露、瘢痕增生或凹陷等问题。通过术后自评,766例(95.99%)美容就医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2例双侧重形态不对称及10例近内眦处形成不良者进行了局部调整,修复效果良好。结论板前眼轮匝肌-板固定法成形操作简易,术后并发症轻微,可获得良好、稳定的形态。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睑板固定 手术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缘切口内固定成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美容整形门诊行双侧缘内切口重成形患者47例,男5例,女42例,年龄17~32(25±4)岁。于缘上1~2 mm处切开皮肤,向上剥离并去除线下眼轮匝肌、疏松组织、眶隔脂肪等,在线上做真皮与板内固定缝合,并无张力间断缝合切缘皮肤。结果47例患者手术均达到一期愈合,术后上肿胀轻微,弧度自然流畅,术后未出现感染、血肿、上下垂等并发症,且切口线未见明显瘢痕增生,高度左右对称,患者较满意。结论该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瘢痕不明显、形态自然、美观等优点,可作为重成形的补充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重睑成形术 睑缘切口 效果
  • 简介:摘 要  以上筋膜组织的解剖结构为基础, 研究上筋膜组织在成形中的意义,。部分上松垂的筋膜组织是阻碍形成人为的皱襞的关键因素, 切除部分上筋膜组织尤为必要。以此做法, 自2010至2018年, 共行成形803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上睑筋膜
  • 简介:目的总结观察成形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4-01—2016-01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成形的56例受者围期给予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56例(112只眼)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弧度流畅,形态逼真、恒定,切口瘢痕不明显。随访6~12个月,未发生变浅或消失、双侧重不对称、过宽过窄、上瘢痕、皮下结节等现象,受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加强对重成形者围期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受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整形美容 重睑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提上肌腱膜复合组织瓣(改良Park法)切开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成形患者82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2例、女731例,年龄18~45岁(31.4±7.9)岁,伴轻度上下垂患者142例。手术均用改良Park法。第三方评估患者术后双侧重对称性,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上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并计算术前与术后MRD1差值(ΔMRD1),统计术后变浅或消失概率。结果82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双侧重对称及基本对称患者764例,占92.8%;不对称患者59例,占7.2%。术后6个月MRD1值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前MRD1值为(3.25±0.72) mm,术后6个月MRD1值为(3.64±0.61) mm,ΔMRD1为(0.38±0.7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1,P<0.05)。术后8例出现线变浅,3例线完全消失。术后患者线弧度自然流畅,睁眼睫毛动感上翘,闭眼上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性瘢痕及板前组织臃肿现象。结论改良Park法可重建外观,形成动态双眼皮。手术方式有较好的对称性、粘连牢固、不易消失,手术同时可矫正轻度上下垂。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改良Park法 眶隔睑膜联合增厚区 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
  • 简介:目的探讨单并发内眦赘皮、轻中度上下垂、上臃肿、上皮肤松垂或黄瘤,以及成形失败再修复等复杂类型成形的手术方法、注意要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共进行了148例复杂类型的成形,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术前评估,切口设计,麻醉,切开并去除多余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矫正合并的内眦赘皮、上下垂、上臃肿、上皮肤松垂或者黄瘤等,最后按成形操作完成手术。结果共115名女性和33名男性实施了手术,并进行了3个月~5年的随访。术后平均7~14d局部消肿,4周。3个月弧度基本恢复自然,形秀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对实际情况的仔细评估和准确测量,精确设计合适手术方案,应用切开成形的同时进行相关问题的矫正,可使成形的美学效果更趋完美。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内眦赘皮 上睑下垂 上睑臃肿 上睑皮肤松垂 重睑成形术失败
  • 简介:我院70年代以前主要针对眼脸疾患作了部分双重,80年代以后针对需要眼睑美容的患者作了大量的双重。我院共施行了489例的双重。现将489例双重的各种式的特点、手术原理、各种手术的针对性以及手术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成形术 改良缝线法 双重睑术 手术方法 皮肤松弛 上睑提肌
  • 简介:摘要探讨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切开成形后的上部美学变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女性美容就医者90例,年龄18~35岁,平均25岁。测量术前双裂高度、长度、内眦暴露成角度、角膜暴露率、宽度及弧度改变,对眉眼间距及内眦间距进行分析。术后双裂高度及长度、角膜暴露程度数值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式形成的新内眦角较前自然、宽度适中、弧度流畅。

  • 标签: 内眦赘皮 改良Z形内眦赘皮矫正术 切开重睑 手术技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成形是亚洲较为常见的美容外科手术,手术方法主要分切开与非切开切开成形中传统的上全长切口可带来术后瘢痕明显、恢复期较长等问题,故许多整形外科医师对切口进行了改良。该文综述了成形不同的切口设计及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切开法 微创美容技术 重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成形治疗的临床比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行成形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成形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结合埋线法行成形30例,对两种式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自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的远期形态外观无明区别。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水肿消退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结合埋线法综合了切开和埋线法成形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睑成形术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切开法结合埋线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缘切口两种成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我院的327例成形患者中选取两种成形患者各80例,年龄在18-30岁之间,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两种成形恢复时间及其自然程度。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小切口重成形手术过程简单,手术反应,恢复后自然程度较缘切口差,而缘切口重成形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反应轻,恢复后自然程度优于小切口重成形。术后60天随访,行小切口重成形手术者47例(58.63%)恢复正常,行缘切口重成形者71例(88.75%)恢复正常。结论缘切口重成形操作过程虽困难,但术后反应轻,恢复时间短,自然、持久、美观。

  • 标签: 小切口 睑缘切口 重睑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 Park法成形对轻度上下垂的矫正效果。 方法:用“随机分配法”将我院 60例轻度上下垂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成形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 Park成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值< 0.05)。 结论:改良 Park成形对轻度上下垂患者的矫正效果明显,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 Park重睑成形术 轻度上睑下垂 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