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数字命名任务,对启动阶段目标或干扰刺激进行突出或不突出处理,探讨刺激突出性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反转成正启动,启动量为19.99ms;在目标刺激突出、干扰刺激完全被忽略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实验二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启动阶段目标刺激个数无论是1、2或3、4,负启动效应都消失,反转成正启动。结果不支持知觉负载理论和刺激突出性假说,支持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标签: 负启动效应 刺激突出性 知觉负载理论 刺激突出性假说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简介:本文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并研究了印度在危机下的经济刺激政策与效果。研究表明,印度的刺激政策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回升,国际收支与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有所改善。但是,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压力带来了负面影响。刺激政策尽管达到了短期效应,但没有解决长期问题,其效应在减弱。

  • 标签: 印度 危机 刺激政策 效应
  • 简介:旨在探讨不同刺激重复量对反应抑制后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下,让被试完成停止信号任务。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刺激重复量因素上的主效应显著,重复类型因素上主效应不显著;信号抑制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量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信号反应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量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的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下的反应抑制后效应是认知控制的执行加工而非自动化的记忆提取。

  • 标签: 刺激重复量 反应抑制后效应 认知控制理论 自动化理论
  • 简介:两个实验以汉语歧义句为材料,探讨了前后刺激语义线索在不同相容条件下歧义句意义选择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歧义句意义选择中存在刺激-刺激间和刺激-反应间的语义线索相容性效应;(2)在刺激-刺激语义线索相容条件下,刺激-刺激维度会产生维度冗余增益效应并对反应维度产生增益,而在不相容或冲突条件下,在刺激-刺激维度上出现知觉竞争现象,产生的侵扰或分心阻碍了对反应维度的加工;(3)只有刺激-刺激维度的良好重合才有可能出现刺激-反应维度上的相容性效应.

  • 标签: 刺激-反应相容性 维度重合 歧义句 意义选择
  • 简介:艾灸是许多中医疗法中的一种,其起效基础是艾灸燃烧产生的局部热刺激。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的文献,总结局部热刺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并进行分析,以期帮助理解艾灸的温通效应。本文阐述热刺激产生的局部、远部、全身效应,并且讨论其影响因素,以帮助理解艾灸的效应原理。

  • 标签: 艾灸 原理 局部热刺激 生物学效应
  • 简介:摘要:“鲶鱼效应”内涵丰富,应用广泛,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将此效应引申到教育领域,在刺激教育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具有重大启示作用。本文以鲶鱼效应为理论出发点,从相应的竞争和管理机制出发,探讨该效应在推动教学实践方面具体应用,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

  • 标签: 鲶鱼效应,教育改革,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迷走神经刺激术机械刺激效应(简称"蜜月期"效应)对后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的81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后未开机刺激、仅有机械刺激的情况下,患儿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定义为存在"蜜月期"效应。所有患儿均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治疗以及为期1年以上的随访(≥2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有无"蜜月期"效应及其持续时间。癫痫发作控制效果采用McHugh量表评估,Ⅰ、Ⅱ级(发作频率降低≥50%)为治疗有效,Ⅲ~Ⅴ级(发作频率降低<50%)为治疗无效。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及有无"蜜月期"对疗效的影响。比较出现"蜜月期"的患儿中,治疗有效者与治疗无效者的"蜜月期"效应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8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81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27.6(12~47)个月。至末次随访,McHugh分级为Ⅰ级41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Ⅴ级16例。22例患儿出现"蜜月期"效应,其中Ⅰ、Ⅱ级共16例,Ⅲ~Ⅴ级共6例;"蜜月期"效应的持续时间中位数(范围)为23(10~115)d。比较不同McHugh癫痫疗效分级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因及有无"蜜月期"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2.7%(16/22),而未出现者治疗有效率为67.8%(40/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中,治疗有效者比无效者的"蜜月期"持续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时间(范围)分别为28(11~115)d和13(10~15)d;U=9.000,P<0.01]。结论初步研究未观察到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迷走神经刺激术后出现"蜜月期"效应对疗效有影响,但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中,治疗有效的患儿"蜜月期"效应持续时间较长。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 治疗结果 机械刺激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迷走神经刺激术机械刺激效应(简称"蜜月期"效应)对后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的81例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后未开机刺激、仅有机械刺激的情况下,患儿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定义为存在"蜜月期"效应。所有患儿均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治疗以及为期1年以上的随访(≥2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有无"蜜月期"效应及其持续时间。癫痫发作控制效果采用McHugh量表评估,Ⅰ、Ⅱ级(发作频率降低≥50%)为治疗有效,Ⅲ~Ⅴ级(发作频率降低<50%)为治疗无效。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及有无"蜜月期"对疗效的影响。比较出现"蜜月期"的患儿中,治疗有效者与治疗无效者的"蜜月期"效应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8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81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27.6(12~47)个月。至末次随访,McHugh分级为Ⅰ级41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Ⅴ级16例。22例患儿出现"蜜月期"效应,其中Ⅰ、Ⅱ级共16例,Ⅲ~Ⅴ级共6例;"蜜月期"效应的持续时间中位数(范围)为23(10~115)d。比较不同McHugh癫痫疗效分级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因及有无"蜜月期"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2.7%(16/22),而未出现者治疗有效率为67.8%(40/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中,治疗有效者比无效者的"蜜月期"持续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时间(范围)分别为28(11~115)d和13(10~15)d;U=9.000,P<0.01]。结论初步研究未观察到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迷走神经刺激术后出现"蜜月期"效应对疗效有影响,但出现"蜜月期"效应的患儿中,治疗有效的患儿"蜜月期"效应持续时间较长。

  • 标签: 癫痫 儿童 迷走神经 治疗结果 机械刺激效应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PCA镇痛中的效应与影响。方法:67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静脉PCA吗啡组(M组,n=32)和TAES+静脉PCA吗啡组(T+M组,n=35)。两组的静脉PCA吗啡设置相同,采用0.05%吗啡溶液100mt,1ml/h,2ml/PCA,锁定时间6min。T+M组的TAGS设置为:电极贴于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和切口两侧,手术结束时开始2-100Hz电刺激。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h和24h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RS(疼痛语言分级)、按压PCA次数(PCAdemand)、PCA有效次数(PCAeffect)、De/Dd比值(PCAe/PCAd)、24h吗啡用量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T+M组术后镇痛恶心的发生率(23/32,36%)比M组明显减少(13/35,72%)(P<0.01);两组的的镇痛效果与吗啡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合谷、内关和切口两侧对上腹部术后无明确的镇痛作用,不能减少PCA吗啡用量,但可明显减少吗啡镇痛恶心的发生率。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TAES 术后 腹部手术 PCA镇痛 吗啡镇痛
  • 简介:用Allan和Brooks的实验范式,采用2(学习轮次:5轮、10轮)×2(项目类型:旧项目、新项目)×2(项目匹配性质:正向匹配、反向匹配)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规则分类中非规则特征突显条件下的样例效应。结果发现,在学习5轮的条件下,获得了错误率上的样例效应,在学习5轮和10轮的条件下都没有获得反应时上的样例效应。实验得出样例效应的产生和突显的非规则特征有关的结论。

  • 标签: 分类 规则 样例效应 感知特征突显度
  • 简介:摘要功能性电刺激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可促进截瘫患者的肢体恢复。通过对肢体的刺激,进而激活相关脑区和脑功能网络连接。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脊髓损伤 康复 上肢 下肢
  • 简介:呼吸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facilitation,LTF)是中枢呼吸控制系统表现的一种5-羟色胺(5-HT)依赖性记忆活动,表现为间歇性低氧或窦神经刺激引起的呼吸增强效应刺激停止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几分钟到几十分钟)。LTF均由吸气兴奋刺激所诱发,提示LTF的产生需要吸气神经元的兴奋性刺激

  • 标签: 间歇性迷走神经刺激 呼吸长时程增强效应 5-羟色胺 吸气神经元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华尔街的贪婪、金融监管的缺乏、流动性的泛滥等等都是本轮金融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但只是问题的表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理论仍然可以对此给予经典的解释。事实上,美国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和利用了经济泡沫,形成和引爆了泡沫经济,其影响是复杂和深远的。

  • 标签: 泡沫经济 回顾与前瞻 美国 生产相对过剩 马克思主义 金融监管
  • 简介:一天,后勤处处长钱大保外出,赶上刮大风,不巧一根电线杆被刮倒,正砸在他的脑袋上,当场就昏倒了。送到医院抢救,他的性命虽保住了,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妻子哭天抹泪哀求医生,一定要想方设法救她的丈夫,她的后半生可不能天天陪伴一个植物人!

  • 标签: 植物人 丈夫 后勤处 刺激疗法 电线杆 医生
  • 简介:2007年的数码装备会更强大、更小巧、更热门、更冷艳、更快捷、更无线,总之会更好。什么?你说你自己能够抵御住升级的诱惑?请你阅读接下来的几页之后再下结论——T3认为,恐怕那时候你满脑子想的应该都是如何说服老婆大人开恩批准你的挥霍计划了。

  • 标签:
  • 简介: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南京珍珠泉公园游乐场游玩。’一进游乐场,我就被名叫“狂呼”的游乐项目吸引住了。瞧,坐椅升至高空,旋转360。后急速下降,然后随着欢快的音乐在空中不停地旋转,坐在上面的人都发出尖叫声。看来叫“狂呼”还真是名副其实呢。

  • 标签: 游乐场 尖叫声 旋转
  • 简介:习惯上尿路刺激症状是指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的感觉,通常是合并存在的。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常出现尿失禁。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痛是指排尿时产生疼痛或烧灼感。这些症状是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区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尿路刺激症状 排尿次数 产生疼痛 尿失禁 烧灼感 特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