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可长时间应用的静脉通路,在诸多类型患者中受到重视,其中以营养治疗、化疗中应用较多。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其可能伴随诸多并发症,其中以置管后比较常见,继而导致管道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不利于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需注重PICC置管后的预防及处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PICC置管后的发生原因,阐述了PICC置管后判断标准,并针对PICC置管后血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减少置管后的发生,保证置管安全性。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渗血 防范措施
  • 简介:腕部电烧伤采用换药治疗较为棘手,用远位皮瓣治疗,时间长且复杂.2000年11月-2003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腕部电烧伤患者,均选择邻位前臂链式供筋膜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筋膜皮瓣修复 腕部电烧伤 血供 前臂 2003年 2000年
  • 简介:摘要维持性透析病人穿刺动静脉内瘘时,经常会发生可发生在透析过程的任何时候。因此,对本院透中心的82位每星期1至3次透析,需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反复穿刺同一针眼者,每次穿刺挑痂者,有其他系统出血史(如眼底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每次穿刺极易引起。所以,护士在穿刺时,进针的角度、力度、速度,特别是如何选择穿刺内瘘血管的针眼,对发生以后的及时处理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穿刺针眼 渗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通过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统计的152例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归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相对应的措施,对效果进行观察,内瘘穿刺率明显下降。结论对动静脉内瘘穿刺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的发生。

  • 标签: 内瘘 渗血 原因及护理。
  • 简介:摘要煤工尘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易并发肺性脑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其中,电解质紊乱、低症较常见,严重者易并发低性脑病,出现意识障碍,易误诊为肺性脑病。

  • 标签: 煤工尘肺 肺心病 低渗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0月25例住院治疗行外周介入治疗后穿刺口的患者,分析介入术后伤口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未完善术前准备引发穿刺口8例,占32%;术中操作问题引发5例,占20%;术后护理不当引发10例,占40%;其他2例,占8%。经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均痊愈。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析外周介入治疗后穿刺口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予以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可使事件发生率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知识掌握,提高护理安全,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周介入 穿刺口渗血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中穿刺点的原因及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透析中穿刺点的发生。方法用临床观察累计的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以自体动静脉内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45例患者的3250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进行观察,累计发生的次数,算出初始发生率,并对给与护理干预后的2016年3月—2016年5月期间46例透析患者的706次透析过程进行观察,累计护理干预后的发生率。结果初始观察期间的3250次透析中,有378次发生穿刺点发生率为11.6%,其中过度抗凝导致的有65次,占总透析次数的2%;穿刺不当导致有274次,占透析总数的8.4%;患者配合不良导致的有39次,占总透析次数的1.2%。给与护理干预后观察期间的46例患者的706次血液透析中,有19例发生,其发生率为2.69%。其中抗凝过度的有1次占透析总数的0.14%、穿刺不当的有18次占透析总数的2.55%。给与护理干预后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与医生、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及时调整抗凝方案与抗凝剂的用量;改良穿刺技术;提高患者的配和,对预防和减少透析中穿刺点的发生十分重要。

  • 标签: 血液透析 渗血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 ] 目的:总结 冠脉造影及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伤口的 血情况及相关因素, 收集 我科住院的 10 0例冠脉造影及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伤口的血情况及危险因素、发生 的原因、 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 病人一般是在术后的前 5小时 ,由病人和医护人员通过检查穿刺口发现,一般无明显生命体征的变化,有的病人伤口也可能是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引起的出血,原因大多是患者活动过早和患者自身 疾病因素和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或术前教育不充分, 术后观察不到位所致。结论: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伤口的血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减少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伤口的血情况,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 ,认真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术前健康教育 ,使病人及家属能掌握出血的特点 ,严密注意伤口血情况和变化,加强术后伤口的观察, 减少术后伤口

  • 标签: [ ] 冠脉造影 冠脉支架 伤口渗血 术后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硬膜外腔应用碳酸利多卡因时创口现象的机理。方法:选择80例硬膜外麻醉下腹、下肢手术患者,分离碳酸利多卡因组(Ⅰ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Ⅱ组),各40例,全部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注药后30min(T1)和注药后60min(T2)测定血流动力学及凝血酶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凝集率(PAgT)。结果:HR在Ⅰ组T1及T2与T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与Ⅱ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各时段凝血本科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凝集率(PAgT)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部分活化凝血本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入碳酸利多卡因,可延长凝血酶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减少纤维蛋白原(FIB),降低血小板凝集率(PAgT)。

  • 标签: 碳酸利多卡因 硬膜外阻滞麻醉 创口渗血 血流动力学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预防和护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对策。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对比内瘘发生情况,研究组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内瘘预防和护理能够减少内瘘发生率,降低对患者的影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渗血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穿刺口相关原因和有关干预对策。方法对本医院治疗的70例外周介入手术患者予以调查指标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是收入时间,分组方法是抽签法,一组归入35例,试验组分析术后穿刺口相关原因并实行对应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对两组术后穿刺口总统计率、干预满意总统计率实施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穿刺口总统计率较对照组计算指标结果下降(P<0.05);试验组干预满意总统计率较对照组计算指标结果提升(P<0.05)。结论外周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穿刺口相关原因有多种,予以对应干预措施可减少术后穿刺口状况的发生。

  • 标签: 外周介入 术后 穿刺口 渗血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预防和护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对策。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2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对比内瘘发生情况,研究组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为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内瘘预防和护理能够减少内瘘发生率,降低对患者的影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渗血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我院接收外周介入术的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开展术后护理工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开展工作,以对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的原因进行汇总,并提出相对的护理对策。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生率较低、消失时间较快、住院时间具有优势,且护理满意度数据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外周介入后穿刺口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穿刺口概率,对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介入术 穿刺口渗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8-2021.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外周介入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充分了解穿刺孔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介入术存在一定的穿刺口风险,因此需要明确穿刺口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外周介入术 穿刺口渗血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血液净化中临时导管穿刺处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使用临时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45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统计其穿刺点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穿刺处82(18.2%)例,居住地为县级市/地级市,省会城市/直辖市是穿刺处的保护因素;肾衰竭及其他疾病、便秘是穿刺处的危险因素。结论 置入临时血液净化导管患儿的居住地、疾病及有无便秘情况在血液净化管路留置过程中都会影响穿刺处发生率。应做好早期预防,早期评估发现危险因素及时干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