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课程的任务。它在培养电影编剧和导演的系统中的位置。作为造型手段系统中的电影剧作。电影剧作的两个方面——电影文学剧本形态和在银幕上的体现。它们的区别与统一。“电影剧作”这一概念的其它方面,如某一作者,某个国家的电影剧作等等。

  • 标签: 电影剧作 电影艺术 电影形象 电影作品 课程大纲 世界电影
  • 简介:为纪念著名戏曲作家、理论家范钧宏逝世一周年,由中国剧协创作委员会、中国京剧院、《戏剧评论》、《剧本》月刊四单位联合举办的“范钧宏剧作理论研讨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四十余位与会者深切缅怀范钧宏同志,高度评价他对我国戏曲事业作出的贡献。阿甲、刘厚生、颜振奋、吕瑞明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庚、胡沙主持,王一达、范溶、林毓熙、李庆成、齐致翔、刘吉典、邹忆青、高文澜、徐城北、王安葵、马也、吴乾浩、陈培仲、苏明慈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发言。自1952年起,范钧宏同志先后参加创作、整理、改编了三十余部作品,其中《猎虎记》、《杨门女将》、

  • 标签: 剧作理论 理论研讨会 研讨会在京举行
  • 简介:剧作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剧作理论的发展,可为剧本创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总结和方向指引.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当时的电影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虽然也出现了侯曜的……

  • 标签: 中国 电影艺术 剧作理论 发展历程 艺术手法 文学性
  • 简介: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悲剧定义为“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虽然已是年代久远,但对于现当代的“悲剧”创作仍旧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精神分析学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剧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左翼戏剧界从文艺社会学的视角检视之,为30年代跻身于剧坛的左翼剧作者创设了借鉴的文化策略,也给左翼外剧作者的创造性接纳提供了堪可鉴戒的参照,而左翼外剧作家将之纳入多元化接受、创造性融汇的范式中。概言之,精神分析理论已渗入到剧作家的主体心理与艺术实践中。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剧作家 接纳 重构
  • 简介:每天上午十点二十分,他都会走到小区花园东端那一排大约两米高的松树前。甚至下大雨和刮台风的日子,他都不会错过。他会在那里站立大约十五分钟。他的头微微低着。他的手自然垂放在身体的两边。他轻轻地闭着眼睛。从他稍显痛苦的表情不难判断,他那不是在练功,而是在默祷。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封面人物:曾永义教授,1941年生,台湾省台南县人。1971年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班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胡适讲座教授、台湾大学讲座教授、杰出人才讲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史丹佛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人,德国鲁尔大学、

  • 标签: 剧作家 文学研究所 台湾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学位 密西根大学
  • 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是人类有史以来少数几个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全世界都在演他的戏,在研究他。现流传下来的莎士比亚剧作计有悲剧、喜剧、历史剧三十七部,大多取材于古代和外国的民间传说、诗歌、小说和戏剧,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莎士比亚不是第一个写这些题材的人,但他却是把这些故事写成有意义的艺术品的第一人。

  • 标签: 《暴风雨》 亨利六世 理查三世 《哈姆雷特》 第十二夜 男女主人公
  • 简介:2007年6月15日在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晚会上,作家麦家原著并改编的电视剧《暗算》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但是麦家却莫名其妙地成了第二编剧,组委会没有通知他就把该项奖杯颁发给“第一编剧”杨健。随后,麦家与杨健因《暗算》编剧的署名问题在博客上发生了争议。6月23日,在上海电视节的官方网站上,最佳编剧获奖名单中麦家的名字已经排到了杨健前面:电视节组委会方面还表示,要给麦家重新制作奖杯和获奖证书。

  • 标签: 《暗算》 上海电视节 权益 剧作 颁奖典礼 署名问题
  • 简介:救亡战士与剧作──读《湘桂线上──李超剧作选》北京黎水光阴似箭,如驷之过隙。案头翻开回族戏剧家李超先生的《湘桂线上——李超剧作选》一书,读罢颇多感慨。内中剧本,皆为四十年前所作。四十年前,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上至国共两党领袖,下至贩夫走卒,...

  • 标签: 场景设置 战士 湘桂 小老婆 独幕剧 封建家庭
  • 简介: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马少波先生于2009年11月29日凌晨1点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马少波先生生前还曾担任过中国艺术语言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会长、文化部振兴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名誉教授等职务。马少波先生是我国戏曲改革早期开创者之一,创作有昆曲《西厢记》,

  • 标签: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曲学院 剧作家 理论家 顾问 逝世
  • 简介:<正>水族历史题材话剧《乌卡》(载《剧本》1993年第1期,编剧:潘茂金、覃烺)是依据1944年水族抗日斗争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写成的。它把人物置于尖锐的民族危亡的激烈拚搏的环境之中,从而展现人物的性格冲突,写出了他们令人唏嘘赞叹,耐人寻味品评的人生轨迹。由于作品中有真实的生活环境,有特定的人物关系和准确的人物基调,因而使剧作的审美期待——完美的结构,性格鲜明的人物,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呈现了少有的光彩。《乌卡》的故事发生在贵州南部的一个水族山寨。1944年深

  • 标签: 审美期待 性格冲突 故事情节 日寇 基调 人物关系
  • 简介:《周长赋剧作选》(二)所选的是他退休后创作的剧本。他调到省艺术研究院工作,主要精力都用在全省剧目创作的组织、加工上,做出了重要贡献,退休以后才专心创作。八九年来,他年年有新作,数量等于之前的三十年,而且其中大半是应约给省外院团写的。这一方面是他创作积势的爆发。

  • 标签: 周长赋 剧作 剧目创作 艺术研究院 三十年
  • 简介:四、被动反应型的人物在剧本写作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主要人物好像渐渐从字里行间消失了.不管这个人物怎么做,不管他是否充满故事的所有动作里,还是不断地显示出有关他或她的个人的或行为的信息,戏剧性的需求却消失不见了,人物在动作的框架里也见不到了.而另一些时候,一个次要人物突然脱颖而出,发展起很强烈的和有震撼力的人物性格,以至于他或她完全盖过了主要人物.

  • 标签: 主要人物 电影剧作 故事 次要人物 剧本 人物性格
  • 简介:本文尝试从电影剧作的源头上寻找故事形态的确立原则,从而管窥除了戏剧故事以外还存在着多种故事形态的萌芽,或者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存在着许多原生态的故事形态。了解这些故事形态既是打破戏剧式、小说式故事条框,迈入电影剧作大�

  • 标签: 剧作起点 故事形态 起点故事
  • 简介:  中国戏曲在其演进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剧作家,他们尽管身份各异,却都以其创造性的劳动,使戏曲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其中,帝王剧作家虽然人数较少,寥寥无几,却因其以无与伦比的政治地位和呼风唤雨的特殊条件参与其间,从而对戏曲的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有鉴于此,探讨帝王剧作家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作品得失,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剧作家漫议 帝王剧作家
  • 简介:田汉创作的《关汉卿》,克服了史料的缺乏并且突出了关汉卿性格中抗争的一面。在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以及创造性地改造和运用民族戏曲的分场形式诸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使此剧成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杰作。

  • 标签: 关汉卿 田汉 《窦娥冤》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朱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