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1接穗的选取若当地有优良品种的母株,在采取接穗时,应掌握“宜晚不宜早”的原则,即在枣树不发芽前提下,接穗采取的越晚越好。离嫁接适期越近越好(河北省中南部在4月20日前后为嫁接适期)。最好随采随接,如果需要量大,可适当早采,但也要等到上大冻后进行。

  • 标签: 接穗选取 贮藏技术 枣树 蜡封 嫁接适期 优良品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变剪接事件结合剪接因子对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性别、年龄、分期等)及转录组数据,并从TCGASpliceSeq数据库获得可变剪接事件信息。通过R语言软件及程序包,使用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相关可变剪接事件及相关特异剪接因子,建立乳头状肾细胞癌预后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分析,并绘制剪接事件相关的调控网络。结果通过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1 405个可变剪接事件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关,包括可变受体位点(AA)事件98个、可变供体位点(AD)事件101个、可变启动子(AP)事件333个、可变终止子(AT)事件346个、外显子跳跃(ES)事件448个、外显子互斥(ME)事件3个和内含子保留(RI)事件76个。经过LASSO、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结合临床数据,显示可变剪接事件(C16orf13|32924|ES、TSFM|22759|ES、MACF1|1881|ES、ATP5C1|10726|ES、UNG|24277|AP、UNKL|33077|AP)可能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1.028,95%CI:1.018~1.039,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寻找乳头状肾细胞癌中可变剪接事件与剪接因子之间的潜在调控关系,构建调控网络,共116个剪接因子及1 059个可变剪接事件纳入分析,其中正、负相关调控事件分别为553、506个。结论可变剪接事件结合相关临床数据对预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对探索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癌,肾细胞 可变剪接 剪接因子
  • 简介:在真核生物的基因中,mRNA选择性剪接现象十分普遍。mRNA选择性剪接导致一个基因多转录本的产生,被认为是高等生物增加蛋白质多样性的主要机制,且已发现与许多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发现这些转录本的选择性剪接位点、新的外显子和外显子组合,乃至获得这些剪接变异体的完整克隆,对于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简要介绍了几种在mRNA水平探索选择性剪接的方法。

  • 标签: 选择性剪接 剪接变异体 表达序列标签 MRNA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个X连锁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家系COL4A5基因的剪接突变位点,探索外显子特异性U1核小RNA(small nuclear RNA,snRNA)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收集Alport综合征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临床资料,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肾病系列基因全外显子组基因突变。用在线软件分析COL4A5 c.546+5G>A变异引起的剪接位点改变及其致病性。用minigene实验验证和分析Alport综合征家系先证者COL4A5基因突变位点c.546+5G>A及瞬时转染导入修饰过的U1 snRNA纠正剪接突变的效果。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和其同母异父的兄长均存在COL4A5基因半合子变异,变异位点为c.546+5G>A。在线软件分析剪接变异致病性的结果显示,突变后原有的Donor剪切位点检测不到,提示影响剪切可能性很大。杂交小基因检测结果验证了COL4A5基因c.546+5G>A突变的异常剪接模式——外显子9缺失。经过修饰的U1 snRNA可部分纠正该异常的剪接突变,ExSpeU1(MT)、ExSpeU1(E9+1)、ExSpeU1(E9+9)、ExSpeU1(E9+11)对c.546+5G>A引发的外显子9缺失的纠正比例分别为0、43.81%、52.09%、48.12%。结论COL4A5新发剪接突变具有致病性,修饰过的U1 snRNA可部分纠正异常剪接

  • 标签: 肾炎,遗传性 DNA突变分析 基因治疗 Alport综合征 剪接突变 U1核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P7B基因罕见同义变异对其前体mRNA剪接的影响。方法从ExAc数据库中筛选出人群等位基因频率<0.005的248种罕见同义变异,用Human Splicing Finder(HSF)软件分析其对于前体mRNA剪接的影响,进一步用ESE Finder 3.0软件预测其对于反式作用因子SR蛋白家族结合能力的影响。筛选出同时影响两种或以上SR蛋白结合的罕见同义变异,用体外迷你基因剪接报告系统进行验证。结果HSF分析提示有136种罕见同义变异可能破坏外显子剪接增强子(exonic splicing enhancer,ESE)的基序;ESE Finder 3.0分析提示其中19种会同时影响两种或以上SR蛋白的结合。体外迷你基因实验证实其中c.1620C>T(p.L540L)和c.3888C>T(p.A1296A)变异可导致相应外显子的剪接异常,分别造成第4外显子的完全跳跃以及使第18外显子的跳跃增加25%。结论同义变异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前体mRNA的剪接,其中以破坏ESEs基序最为常见。本研究结果证实c.1620C>T(p.L540L)和c.3888C>T(p.A1296A)变异会对ATP7B基因的mRNA剪接产生影响,使相应的外显子发生跳跃,从而为携带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ATP7B基因 同义变异 外显子剪接增强子
  • 简介:<正>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的枣树嫁接技术还是随剪随接法。通常嫁接成活率为30%左右,且每年的嫁接有效期只有半个月,因而大大限制了枣树的规模发展。山西省临猗县科委枣树研究所所长毕群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一种新的枣树嫁接技术——蜡封接穗推迟嫁接法。这种嫁接技术,一是提前采集处理接穗。一般在

  • 标签: 蜡封接穗 枣树 新技术 嫁接技术 嫁接成活率 嫁接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变剪接事件及剪接因子对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60例进行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相关临床、转录组信息,并获得可变剪接事件信息。通过R语言程序包,使用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相关可变剪接事件及剪接因子,建立相关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分析及相关调控网络分析。结果确定前列腺癌患者相关可变剪接事件44 070个,包含可变受体位点(AA)3 525个、可变供体位点(AD)3 101个、可变启动子(AP)9 035个、可变终止子(AT)8 663个、外显子跳跃(ES)16 772个、外显子互斥(ME)228个和内含子保留(RI)2 747个。通过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1 349个可变剪接事件为与ADT相关的疾病进展相关剪接事件(DFS-SE),包括AA事件145个、AD事件102个、AP事件243个、AT事件189个、ES事件557个、ME事件6个和RI事件107个。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加入临床相关信息后,ME事件(ANK3|11852|ME、TCF7L2|151705|ME、UBR2|127390|ME、SLC39A14|140283|ME)可能为预测ADT抵抗的独立预后因子(HR=1.398,95% CI 1.156~1.689,P<0.01)。结论ME类可变剪接事件结合相关临床数据对预测前列腺癌患者ADT有效性具有一定意义,对探索前列腺癌患者ADT抵抗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雄激素剥夺疗法 可变剪接事件 剪接因子
  • 简介:初步了解白花油茶砧木与接穗的嫁接亲和性,选择适合的接穗进行山茶花嫁接,为嫁接山茶花大苗的批量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其与市场上受欢迎的山茶花品种作为接穗供体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来自263个山茶花品种中,嫁接零成活率的品种有50个,占供试品种的19.0%;成活率在50.0%~70.0%品种有15个,占供试品种的5.7%;成活率在70.0%以上品种有9个,占供试品种的3.4%,其中成活率达100.0%的品种有5个,占供试品种的1.9%;其余的占70.0%.

  • 标签: 山茶花 白花油茶 嫁接 亲和性
  • 简介:既不是逢年过节,又不是碰到什么共同性的喜事,去年12月1日零点前的一段时间,在南京城里却出现了群众性的自发燃放烟花爆竹的热闹景象。这里由于《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 标签: 烟花爆竹 新闻报道 南京市 群众性 南京城区 景象
  • 简介:通过对本地主栽品种、外引品种与茹砧嫁接后进行比较试验,并根据当地消费者食用习惯与茄子一大茬栽培要求,确定了茄王、兰杂二号为目前张掖市一大茬嫁接茄子最优品种;推荐日本长茄与张掖地方品种5叶茄的早春日光温室和大棚早熟栽培最适品种;各类图茄不适应本地消费者习惯。

  • 标签: 日光温室 茄子 张掖 嫁接
  • 简介:摘要剪接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至关重要的一步,剪接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已知8种在全身广泛表达的前体mRNA剪接因子基因(PRPF3、PRPF4、PRPF6、PRPF8、PRPF31、SNRNP200、RP9及DHX38)变异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本文就这些基因致病变异特点、致病机制、携带这些基因变异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61-166)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剪接因子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中国汉族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者进行突变检测,对其候选剪接变异进行致病性鉴定。方法采用常规酚-氯仿法从2例中国汉族OI先证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进行致病突变筛查;针对检出的可能引起RNA剪接异常的疑似致病变异,构建Minigene分析变异对于剪接的影响,进而确定其致病性。结果在先证者1中发现可能影响剪接的杂合变异:COL1A1:c.858+1_858+5delGTAAG;先证者2同时存在COL1A2的两个变异,一个为可能引起异常剪接的杂合变异c.1405-7C>T,另一个为杂合错义变异c.2972G>T(p.G991V)。Minigene实验分析证实家系1的变异导致COL1A1基因第12外显子发生跳跃,家系2变异位点c.1405-7C>T对COL1A2的转录后剪接没有影响。先证者2的COL1A2基因的G991为一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c.2972G>T(p.G991V)可能为真正的OI致病变异。结论先证者1的COL1A1剪接位点变异c.858+1_858+5delGTAAG是导致OI的致病性变异;排除先证者2中COL1A2变异c.1405-7C>T的致病性,确定COL1A2基因变异c.2972G>T(p.G991V)为先证者2的致病原因。针对WES提示的剪接变异进行Minigene分析,不仅实现了突变致病性鉴定,丰富了OI的突变谱,而且为患者产前诊断和后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骨发育不全 遗传学研究 剪接体 遗传变异 遗传关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p53的5种选择性剪接异构体p53β、p53γ、Δ133p53、Δ133p53β和Δ133p53γmRNA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1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巢式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53β、p53γ、Δ133p53、Δ133p53β和Δ133p53γ共5种异构体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5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出p53γ、Δ133p53β和Δ133p53γmRNA的表达。Δ133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3%(11/15),在癌旁组织中为20.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53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0.0%(3/15),在癌旁组织中为66.7%(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3)。结论Δ133p53mRNA和p53βmRNA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这两种异构体的差异性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胃癌 P53 选择性剪接 异构体 巢式RT-PCR
  • 简介:摘要:神经系统疾病对个体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RNA可变剪接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重要环节,逐渐成为科学家关注的焦点。RNA可变剪接通过产生多种mRNA异构体,增加了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神经系统复杂功能的基础之一。然而,当剪接过程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因此,深入理解RNA可变剪接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在疾病状态下的改变,对于开发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RNA可变剪接 神经系统疾病 基因疗法 RNA干预 个性化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以及患者父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提取患者和父亲血mRNA,逆转录为cDNA后行二代测序。分析患者与父亲表型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促性腺激素、睾酮水平降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KS,患者父母均正常;(2)患者FGFR1存在剪接位点突变(c.359-1G>A),突变来自父亲,但父亲性腺轴功能正常,突变为首次报道;(3)患者FGFR1转录本缺失第4外显子,而患者父亲FGFR1转录本正常;(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脉冲治疗效果好,用药后有精子产生。总之,FGFR1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导致KS,文献罕有报道。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卡尔曼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 剪切位点突变
  • 简介:摘要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 PPGL)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临床研究进展,发现遗传性PPGL约占PPGL 35%~40%,且目前已经发现PPGL的致病基因至少有17个,其中SDHB基因突变常见于副神经瘤,且约40%的恶性PPGL与SDHB基因突变有关。本文报道1例SDHB基因新发剪接突变导致的PPGL。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SDHB基因 剪接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与雄激素受体(AR)比值(AR-V7/AR)对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检穿刺标本的AR、AR-V7表达情况,分析AR、AR-V7、AR-V7/A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对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AR阳性率为59.0%(62/105),AR-V7阳性率为19.0%(20/105)。随访15~61(44.8 ± 10.1)个月,AR-V7阳性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均较阴性者明显缩短[(10.8 ± 2.2)个月比(25.0 ± 3.4)个月、(20.3 ± 5.1)个月比(42.8 ± 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AR-V7/AR者的PFS以及OS较低AR-V7/AR者亦明显缩短[(12.5 ± 3.2)个月比(24.9 ± 5.5)个月、(22.5 ± 4.6)个月比(42.1 ± 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4期(HR = 2.618,95% CI 1.362 ~ 4.986,P<0.01)、高AR-V7/AR(HR = 5.799,95% CI 2.541 ~ 13.253,P<0.01)可作为影响前列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如AR-V7阳性、高AR-V7/AR时则PFS、OS可缩短,高AR-V7/AR可成为评估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受体,雄激素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与雄激素受体(AR)比值(AR-V7/AR)对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活检穿刺标本的AR、AR-V7表达情况,分析AR、AR-V7、AR-V7/A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对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AR阳性率为59.0%(62/105),AR-V7阳性率为19.0%(20/105)。随访15~61(44.8 ± 10.1)个月,AR-V7阳性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均较阴性者明显缩短[(10.8 ± 2.2)个月比(25.0 ± 3.4)个月、(20.3 ± 5.1)个月比(42.8 ± 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AR-V7/AR者的PFS以及OS较低AR-V7/AR者亦明显缩短[(12.5 ± 3.2)个月比(24.9 ± 5.5)个月、(22.5 ± 4.6)个月比(42.1 ± 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4期(HR = 2.618,95% CI 1.362 ~ 4.986,P<0.01)、高AR-V7/AR(HR = 5.799,95% CI 2.541 ~ 13.253,P<0.01)可作为影响前列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内分泌初治的前列腺癌患者如AR-V7阳性、高AR-V7/AR时则PFS、OS可缩短,高AR-V7/AR可成为评估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受体,雄激素 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德朗热综合征1型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胎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采集羊水及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全基因组低深度重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及Sanger测序筛查NIPBL基因的变异位点,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断变异的致病性,利用minigene技术分析变异对mRNA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提示胎儿NIPBL基因的内含子上存在c.5808+5G>A杂合变异,预测可能影响mRNA剪接,胎儿父母未检测到相同的变异。上述变异在ExAC、1000G、dbSNP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综合分析判断其为有害变异。minigene实验结果证实该变异会影响mRNA剪接,导致第31外显子的跳跃。结论确诊了一例德朗热综合征1型胎儿。minigene实验可以在体外验证WES检测所发现的剪接变异,可为判断这类变异的致病性提供更多的证据。

  • 标签: 德朗热综合征1型 NIPBL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Mini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