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因”,一个熟悉的名字,却是一片陌生的领域。科学家现在还在这片未知的土地上开垦,希望能早日收获丰硕的成果。据说,音乐和数学天才的成就,都是基因排错了的结果。人的基因谱好像一本4万字的书,基因排列失常,就如同书中一个约20字的句子被颠倒印刷。那么,基因究竟决定了什么,又是怎样控制和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和行为呢?下面是最近一段时期内,世界科学家在基因领域里研究的最新成就,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管中窥豹”的感觉。

  • 标签: 科学家 研究人员 数学 基因变异 基因表达 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变异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全外显子测序确定存在CFTR基因变异7例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基因测序结果、诊断、治疗情况。结果7例患儿(男2例,女5例),年龄5.2(0.5~1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4例、支气管扩张3例、脂肪泻3例、婴儿期呕吐2例、肝硬化2例、胎粪性肠梗阻1例、代谢性碱中毒及低氯血症1例。经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 测序验证共发现15个变异位点,其中3个为新发现变异,7个为错义变异。4例患儿确诊为囊性纤维化,3例患儿囊性纤维化诊断依据不足,更倾向于诊断CFTR基因相关性疾病(CFTR-RD)。相较于囊性纤维化患儿,CFTR-RD患儿胰腺功能不全及进行性肺功能损伤表现较轻。6例患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控制,1例患儿因肺部感染重、严重水盐代谢紊乱放弃出院。结论CFTR基因变异相关疾病的发病年龄、变异位点及临床表现多样,全外显子测序可协助诊断。部分患儿CFTR基因变异致病性质不明,诊断囊性纤维化依据不足,不可过度诊断或漏诊,需警惕CFTR-RD,从而进行长期规范化管理。

  • 标签: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 囊性纤维化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X基因嵌合变异致男性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1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男性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同时采用二代测序方法进行家系3人的全外显子测序(trio-WES),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对可疑变异进行家系验证,分析其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男性,5岁1个月,因间断抽搐4年6个月入院,头围48 cm,四肢肌张力稍高,智力、运动发育均落后,头颅MRI显示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患儿DCX基因存在半合子嵌合变异(嵌合比例44%)c.148A>G(p.k50E),口腔黏膜及尿液分析嵌合比例分别为38.2%和44.8%,父母均为野生型,该变异位点国内外未见报道。结论DCX基因嵌合变异可致男性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DCX基因c.148A>G(p.k50E)变异可能为先证者的病因,该变异扩充了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经典无脑回畸形和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 DCX基因 嵌合变异 男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线粒体疾病受线粒体DNA和核基因组的双重调控,对线粒体DNA的变异解读一直充满挑战,本文将美国贝勒医学院临床医学遗传诊断室于2020年发表的线粒体信使RNA(mRNA)变异分类标准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线粒体mRNA变异解读的最新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了解浙闽地区人群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基因型,并分析其基因变异。方法从浙闽地区5例散发恙虫病发热期患者血中分离病原体并进行细胞培养;提取感染细胞DNA,巢式PCR扩增完整恙虫病东方体56-kD型特异性抗原(TSA)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基因(groESL)并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病原学确认5例恙虫病患者,并分离到恙虫病东方体菌株。序列比对表明,5菌株中有2株的56-kD TSA基因和groESL基因100%一致,另2菌株的此二个基因序列一致性亦为100%,分别将两组菌暂时命名为浙江-1型和浙江-2型。56-kDa TSA基因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浙江-1型和浙江-2型分别与台湾-A基因型和Gilliam-C基因型亲缘较近(98.45%和98.50%),但有明显变异;另1株菌Wuj/2014与台湾-A基因型高度相似(99.94%)。56-kDa TSA基因基因型支系的时间树分析表明,台湾-A基因型、浙江-1型和浙江-2型3支系与祖先的分歧时间相对其他原型株晚,尤其是浙江-2型,说明这些基因型或亚型在恙虫病东方体的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晚。结论本研究病例所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不同,可能为未被认识的新的基因亚型,迫切需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确认,并探讨其基因变异与人恙虫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

  • 标签: 立克次体病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基因型 基因变异
  • 作者: 吴焕文 陆俊良 吕雪松 董林 姚茜岚 李俊 刘小云 梁智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分子病理研究中心 100730,百放英库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100094,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科 45000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子诊断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套简明实用的BRCA1/2变异解读流程,为新接触该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易于学习和掌握的入门级实践指导。

  • 标签:
  • 简介:本文针对“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章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通过归纳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的本质;利用已学知识理解基因重组的本质;利用图表进行染色体变异的教学;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人类遗传病;以可遗传的’变异为切入点构建全章概念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 标签: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人类遗传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5个Dysferlinopathy家系进行DYSF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确定可疑变异后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变异位点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评估。结果高通量靶向测序和Sanger测序结果显示,5个Dysferlinopathy家系中共检测出10个DYSF基因变异位点(5个移码变异、3个剪切区变异、1个错义变异和1个无义变异)。其中c.1375dupA(p.Met459Asnfs*15)、c.610C>T(p.Arg204X)、c.1180+5G>A和c.1284+2T>C为已报道过的致病性变异,而c.4008_4010delCCTinsAC(p.Leu1337Argfs*8)、c.1137_1169del(p.379_390del)、c.754 A>G (p.Thr252Ala)、c.1175_1176insGCAGAGTG(p.Met394Serfs*7)、c.3114_3115insCGGC(p.Arg1040 Profs*74)和c.1053+3G>C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1137_1169del、c.1175_1176 insGCAGAGTG和c.3114_3115insCGGC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M3),c.4008_4010delCCTinsAC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c.754A>G和c.1053+3G>C为意义不明确的变异(PM2+PM3+PP3)。结论DYSF基因变异可能为这5个Dysferlinopathy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DYSF基因变异谱。

  • 标签: Dysfer肌病 DYSF基因 高通量测序 复合杂合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柳州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构成及分布情况,为本地区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1月至12月到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婚检、产检或体检的13 847例受检者,采用反向点杂交技术(reverse dot blot,RDB)检测中国人群常见的17种β-珠蛋白基因变异,对于筛查结果与人群常见变异类型结果不吻合的病例运用Sanger测序法对其β-珠蛋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3847例受检样本中,检出β-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2098例(15.15%),其中杂合变异2075例(98.90%),复合杂合变异12例(0.57%),纯合变异11例(0.52%),以CD41-42(48.43%)、CD17(31.45%)、IVS-Ⅱ-654(6.33%)型最为常见。β-地中海贫血复合α-地中海贫血共338例,以复合--SEA/αα、-α3.7/αα、αCSα/αα、-α4.2/αα为主。发现β-32/βN,βCD41-42/βIVS-II-5,βCD30/βN等罕见病例。结论广西柳州地区是β-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其变异谱复杂多样,临床表型也各不相同,与其它地区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柳州地区地贫人群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及制定有针对性的β-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提供数据基础。

  • 标签: β-地中海贫血 变异谱 基因型 罕见变异
  • 简介:汉字是历经几千年沧桑而青春永驻的文字形式,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瑰宝。汉字是中国的自源文字,汉字的使用影响到相邻韩日等国,他们借用来记录自己的民族语言,形成泛亚洲文化记忆的沉淀。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创造了假名并出现了具有日本风格的字体。汉字基因在韩日文字发展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该国地域人文的实情而适时调整,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步改进成本国的语言体系,但汉字基因贯穿始终。

  • 标签: 汉字 基因 文化 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DEPDC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DEPDC5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DEPDC5基因变异患儿中无义变异8例,错义变异6例,移码变异3例,剪接变异2例,大片段缺失1例;遗传性变异16例,新生变异4例;15种变异为尚未报道过的新变异。20例患儿中男9例、女11例,末次随访年龄10月龄至13岁1月龄;起病年龄为10.5月龄(3小时龄至11岁3月龄)。12例(60%)有发育落后。局灶性发作19例,痉挛发作7例,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及肌阵挛发作1例。脑电图发作间期18例异常放电,其中局灶性放电11例,多灶性放电7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10例(50%),其中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5例,未分类的皮质发育畸形4例,半侧巨脑畸形1例。4例诊断为West 综合征,1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20例患儿中,14例(70%)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4例药物治疗发作控制。手术治疗3例,术后发作控制2例,发作减少75%以上1例。结论DEPDC5基因变异有遗传外显率不全现象。局灶性发作最常见,病程中可有痉挛发作,少数患儿可仅表现为全面性发作;半数患儿可见脑结构异常;多数患儿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明确致痫病灶者可手术治疗。发作控制不佳的患儿易合并发育落后。

  • 标签: 癫痫 基因,DEPDC5 遗传 局灶性发作 难治性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MC1A基因变异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总结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例SMC1A基因变异患儿的基本状况、特殊面容、畸形、癫痫、发育、脑电图、头颅影像、基因检测及随访结果,分析其表型及基因型。结果5例患儿中女性4例(2例为同胞姐妹),男性1例。1例男性患儿具有典型特殊面容(上睑下垂、连眉、鼻短、鼻孔前倾)及多发畸形(隐睾、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小头)。4例女性患儿中2例合并小头畸形,2例合并卵圆孔未闭。4例患儿癫痫发病年龄为2月龄至4岁4月龄,其中3例为局灶性发作、2例为双侧强直阵挛。3例患儿为丛集性发作。1例为轻度发育迟缓,4例为中重度发育迟缓。4例合并癫痫患儿脑电图均异常,3例背景活动变慢,4例为痫样放电(3例为局灶性,1例为广泛性)。1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皮质略增厚。5例患儿存在4个SMC1A基因变异(c.580_587del、c.2699delG、c.3362G>A、c.1486C>T),包括2个移码变异及2个错义变异;3例杂合,2例嵌合(嵌合率分别为17.5%和88.1%)。对5例患儿随访3个月到4年,结果发现2例的癫痫为难治性,5例均有精神运动发育缓慢或停滞、无发育倒退、均有体格生长迟缓。德朗热综合征临床评分为2~6分。1例表型兼具不典型德朗热综合征及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例表型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1例表型为不典型德朗热综合征,另2例(错义变异)患儿表型较轻,为非难治性癫痫及中重度发育迟缓。结论SMC1A基因变异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多合并以丛集性发作为特点的癫痫、不同程度的特殊外貌及畸形。SMC1A基因相关疾病的表型异质性大,除德朗热综合征及发育性癫痫性脑病,部分SMC1A基因错义变异的表型较轻。

  • 标签: SMC1A基因 De Lange综合征 癫痫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 发育迟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QSEC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IQSEC2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型特点和癫痫发作表现、脑电图、头颅影像学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6例IQSEC2基因变异均为新生变异,其中移码变异2例(c.3801_3808dup/p.Q1270Rfs*130、c.1459_1460delAT/p.M487Vfs*2),无义变异2例(c.3163C>T/p.R1055*、c.1417G>T/p.E473*),框内缺失变异1例(c.2295_2297del/p.N765del)、错义变异1例(c.2293A>G/p.N765D)。癫痫起病年龄为3月龄至2岁5月龄。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包括癫痫性痉挛、局灶性发作各5例,强直发作、肌阵挛发作各3例,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各2例。6例患儿癫痫起病前均有全面发育迟缓,其他临床表现有孤独症样表现3例,小头畸形3例,肌张力减低2例,双眼内斜视1例。6例脑电图背景活动均减慢,发作间期均表现为高度失律。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异常5例,正常1例。5例诊断为婴儿痉挛症,其中4例为晚发型婴儿痉挛症;1例为不能分类的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末次随访年龄3岁2月龄至7岁2月龄,6例均联合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仍有反复发作。结论IQSEC2基因变异相关癫痫多数在1岁后起病,发作类型主要为癫痫性痉挛和局灶性发作,癫痫起病前均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符合发育性癫痫性脑病,多数表型为晚发型婴儿痉挛症,均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 标签: 癫痫 婴儿 痉挛 基因,IQSEC2
  • 作者: 张银滟 张宇 唐雪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00014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4岁,因“生后毛发少,脱发4年”于2019年9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患儿自出生起全身毛发稀少,10岁开始出现脱发,全身皮肤无汗毛、腋毛及胡须生长,伴有指、趾甲发育不良。既往有甲状腺炎。基因检测发现KRT74基因变异(c.373delC),可致毛发稀少及青春期脱发症状,尚未见报道。

  • 标签:
  • 作者: 姜心怡 董欣然 周文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医学中心,上海 201102
  • 简介:摘要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在编码NMDA受体的GRIN基因家族中发现了多种变异。这些变异与神经发育障碍相关,通过对变异受体的功能进行药理学分析,可能揭示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探索治疗的策略。本文就NMDA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GRIN家族基因变异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进行综述。

  • 标签: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GRIN基因 神经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产前超声提示先天性白内障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抽取孕妇羊水、孕妇及其丈夫的外周血样,对胎儿及其父母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致病变异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胎儿GJA8基因(NM_005267)存在c.136G>C(p.Gly46Arg)错义杂合变异,其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结论GJA8基因(NM_005267)c.136G>C(p.Gly46Arg)错义杂合变异可能是胎儿罹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原因。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GJA8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AGTRL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家系248家共1042人为研究样本,应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4GTRLl基因启动子区rs10501367和rs7119375基因多态性分型。应用FBAT软件预测陔两个多态性位点可能组成的单倍型.并对多态位点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所选位点基因型频率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应用FBAT(显性模型遗传模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rs10501367、rs7119375及其组成的单倍型G—G与原发性高血联相关。其中rs7119375的G等位基因(Z=2.390,P=0.017)和rs10501367的G等位基因(Z=2.177.P=0.030)可以由亲代下传给患病子代。结论位于AGTRLl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乐存在相关关系,单倍型G—G可能对高血压的发病有贡献.

  • 标签: AGTRLl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原发性高血压 家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