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静脉动脉再植拇指完全离断的新方法.方法1999~2002年在5例拇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中,因指动脉严重损伤或多次吻合指动脉失败后,将近侧动脉与断指的一条静脉吻合作为供血通路,近侧的静脉与断指的另几条静脉吻合作为回血通路.结果5例再植拇指全部成活,早期病例完全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结论静脉动脉是一种拇指离断再植的新方法,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动脉化 拇指完全离断 断指再植 血液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指动脉静脉重建末节断指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15例15指末节离断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52岁,平均40岁。因无法按照常规方法重建静脉回流,应用一侧指动脉作为断指静脉回流,吻合一侧的指动脉后将另一侧指动脉与近端皮下静脉吻合,同时拔除离断指体指甲,术后使用肝素钠棉球湿敷甲床3 d。结果术后15例15指再植指均一期存活,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2个月。再植指体均有指甲生长,但较正常指指甲小而厚,不平整,指体稍萎缩,感觉恢复至S2~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指体的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当末节再植无法用传统的静脉静脉吻合的方式建立静脉回流时,应用一侧指动脉静脉重建末节断指静脉回流,术后辅助甲床肝素钠棉球湿敷可以有效提高再植指体的成活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再植术 治疗结果 末节 静脉回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动脉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皮瓣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皮瓣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吻合。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皮瓣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皮瓣稍臃肿;皮瓣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静脉皮瓣成活率高,功能满意,指腹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静脉皮瓣 前臂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指末节离断指动脉静脉再植方法并总结临床要点与经验。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5例手指末节离断伤患者,对其施以再植术,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经再植术治疗,15例患者中有1指再植坏死,成功率达到93.3%。结论手指末节离断指动脉静脉再植术有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指末节 离断指 动脉静脉化 再植
  • 简介:指甲作为手指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备美观作用外,在手捏持精细物体时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手外伤的增多,要求修复或再造指甲的患者也随着增加,尤其是年轻患者。我院于2001年9月~2004年4月,采用静脉动脉踇趾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手指指甲缺损5例6指,成活5指,感染坏死1指。术后随访6~18个月,受指与供趾外形、功能恢复满意。该方法免除了因技术条件限制而行末节截指或植皮引起的残疾或外观缺陷,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动脉化 躅趾甲瓣 再造手术 拇手指 指甲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再植末节断指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末节断指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所选取的病患都是在经过了正常指动脉吻合处理多次失败之后,再选择进行静脉动脉化处理,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以及平均分组的原则,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患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再植手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指侧方静脉动脉再植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结果在完成手术治疗6个月之后对两组病患进行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病患断指成活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病患断指成活的概率;观察组病患再植断指的感觉以及活动程度要优于对照组病患再植断指的感觉以及活动程度;在对治疗满意程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比较高;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比较低(P<0.05)。结论对于末节断指病患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再植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断指成活的概率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 末节断指 治疗效果
  • 简介:末节平面的指体离断是手外科常见损伤,对于甲中部平面以远的断指再植,常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对于远指间关节至甲中部平面的末节平面断指,因指体近侧皮缘瘀血,再植平面皮肤接口侧支循环建立差,常导致指体坏死或部分坏死。自2005年9月-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动脉静脉技术再植8例11指,11指全部成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脉静脉化 末节 断指再植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静脉动脉皮瓣在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中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7月应用游离静脉动脉皮瓣移植修复同时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患者11例12指,缺损面积0.5cm×2.0cm~2.0cm×4.5cm,术中行静脉动脉皮瓣10指,静脉动脉皮瓣2指。结果除1例合并真菌感染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所有患者获得2~2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皮瓣皮质接近正常,按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指,良7指,中2指,差1指,优良率为75%,皮瓣感觉部分恢复。结论游离静脉动脉皮瓣是修复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有效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皮瓣 动脉化 手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出现血供障碍时改用静脉动脉皮瓣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9年5月,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供障碍30例,将皮瓣内主干静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改成静脉动脉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50岁,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6.2 cm×4.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远期随访皮瓣质地、色泽、感觉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3~15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相近,恢复保护性感觉。拇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液循环欠佳后,将皮瓣内携带的1条主干静脉与拇指末节创面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皮瓣能够顺利成活,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另一道保障。

  • 标签: 静脉动脉化皮瓣 拇指 筋膜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与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对游离动脉静脉皮瓣存活效果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将每只白兔的1侧后肢作为观察组,另1侧后肢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灌流方式,对照组给予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灌流方式,同时临床应用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治疗前臂动脉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术软组织缺损10例,观察游离动脉静脉皮瓣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游离动脉静脉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应用10例中,8例游离动脉静脉皮瓣完全存活,2例出现表皮坏死,经脱痂后治愈。结论逆静脉供血或顺静脉供血均能够为皮瓣提供足够的营养,游离动脉静脉皮瓣存活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供血与回流比例,如回流不能增加,适当减少供血也可以提高存活率。

  • 标签: 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 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 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致儿童髂外动静脉血管损伤较少见,若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下肢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风险。笔者采用移植自体静脉动脉及人工血管治疗1例儿童髂外静脉损伤,分析临床特点、治疗体会、经验教训等,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

  • 标签: 血管 血管外科手术 创伤和损伤 人工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重建TamaiⅠ区断指回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27例27指TamaiⅠ区完全离断断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8~51岁;拇指3例,示指9例,中指7例,环指5例,小指3例.患者均采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治疗,术后观察患指外观、指甲生长及手指感觉情况,采用Tamai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动脉血供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危象,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再植指体的部分坏死.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13.3±3.5)个月.末次随访时,指体外观恢复满意,指甲生长平整,未见明显萎缩,指腹两点辨别觉为4.5~6.5(5.4±0.7)mm.按照Tama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重建TamaiⅠ区断指回流,具有安全可靠、成活率高、指甲正常生长等优点,是末节无可供吻合的静脉及可供静脉的第二条动脉型断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再植术 指中央动脉 动静脉吻合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脉-动脉(V-A)和静脉-静脉(V-V)转流方式的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下的肺移植受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开展的ECMO辅助下肺移植手术220例(V-A转流147例,V-V转流7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受者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状况的差异。结果V-A组供者性别为女性的比例、手术时间、输血量和尿量均高于V-V组(P<0.05),但ECMO转流时间低于V-V组(P<0.001)。两组之间术后再开胸、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输血量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存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转流时间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短期存活率独立相关,转流时间12.0~23.9 h、24.0~47.9 h和≥48 h的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 d的风险分别是转流时间<12 h者的7.48 (95%CI:2.61~21.49)、12.30(95%CI:4.54~33.33)和16.02(95%CI:5.25~48.84)倍,术后短期死亡的风险分别是转流时间<12 h者的2.21(95%CI:1.00~4.86)、2.73(95%CI:1.34~5.56)和6.63(95%CI:3.23~13.59)倍。结论V-A和V-V转流方式对肺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和短期存活率无影响,但转流时间对受者短期生存状况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肺移植 体外膜氧合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结扎静脉干方法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共12例13指的临床资料,对皮瓣的成活、质地、外观及修复手指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通过门诊随访7例,微信随访5例。结果12例静脉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成活皮瓣不臃肿,质地、色泽与患指局部正常皮肤接近,患指的伸、屈活动没有障碍,患者对患指的外观及功能等总体感觉比较满意,根据手指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结果属优8例,良4例,中1例。结论通过结扎静脉干方式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皮瓣手术,操作简便,修复临床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修复创面的一种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动脉化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皮瓣血管走行,放大镜辅助下切取皮瓣,将游离的静脉皮瓣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修复情况,包括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皮瓣,皮瓣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8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水疱,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术后1周皮瓣水疱消退;7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皮瓣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最终坏死。完全成活17个皮瓣,完全坏死1个皮瓣。所有成活皮瓣无臃肿,外观佳,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患指屈、伸活动度良好。16例(除去1例完全坏死皮瓣)成活皮瓣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结果:优11例,良5例。结论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创、操作简单、直观精确等优点,可实现直视下快速设计静脉皮瓣,是动脉静脉皮瓣移植的得力辅助工具。

  • 标签: 外科皮瓣 红外线 静脉 移植 动脉化静脉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