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2008年3月3日,中国新闻社播发的一条消息令海内外华人高度关注:美国当地时间3月2日,美国后备志愿部队在洛杉矶举行授衔晋升仪式,美国后备志愿军协会行动总司令部总司令张概义中将,将少将军衔授予王世清先生.晋升少将军衔数月后,王世清因个人商务活动回到故乡沈阳,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 标签: 华裔将军 将军王世清 美国华裔
  • 简介:华裔美国学生由于其与美国学生的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因此他们与美国学生在行为上也必然存在某些差异。本文对华裔美国家庭的内部与外部挑战、文化与学生行为的各方面关系、华裔美国学生教育的特殊性等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造成华裔美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行为上差异的原因。不同的文化是大相径庭的。华裔美国学生要在新环境中逐渐地适应。而在这较为漫长的适应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多多加以帮助和关心,使孩子们接受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和生活。

  • 标签: 华裔美国学生 文化与学习 学习与发展 行为特征
  • 简介:摘要美国族裔文学指由非白种少数族裔作家用英语创作的,以小说和诗歌为主的文学形式。美国族裔文学是文化之间交融的产物,是美国整体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且激励了社会个体朝着构建更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其中,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但又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 标签: 美国华裔文学 研究现状 双重文化身份
  • 简介:华裔女士冯雅卿,是一位“张海迪式”的华裔姑娘。她是广州市39中的毕业生,移民美国后,遭遇严重车祸,下肢瘫痪她自强不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完成学业,在加州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并且在加州政府部门就职。她还学会开小汽车,学会在水中游泳,并且和…一位白人青年结为伴侣。她的整个故事,是华人在国外奋斗拼搏并取得成功的又一生动、典型的事例。下面是她亲笔给本刊写来的自述稿件。

  • 标签: 张海迪 华裔 美国 姑娘 加州大学 自强不息
  • 简介:21世纪是华裔美国政坛全面崛起的新时代。除了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听证通过的美国高级官员赵小兰外,还有国防部副部长朱思九、司法部次长任筑山、司法部助理部长丁越(越华裔)、卫生部助理部长刘麦(日华裔)。从美国总统布什主政至今,任命的华裔官员共有75人,这些华裔官员全部都是共和党人。

  • 标签: 华裔 美国国防部 美国历史 新时代 参议院 美国总统
  • 简介:本文从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和李健孙的小说创作出发,分析华裔文学中男子主体性的缺乏,历史的断层以及由此遭到的排斥.通过寻找理想的父亲形象和重塑华裔的阳刚之气,赵健秀和李健孙重新确立了华裔男子的主地位.

  • 标签: 华裔美国文学 男作家 主体意识 赵健秀 李健孙 小说创作
  • 简介:【摘要】美国华裔戏剧已有大约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为初级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繁荣发展时期。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华裔戏剧无论从创作主题、戏剧形式,还是影响范围,都有很大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研究美国华裔剧作对于研究海外华人戏剧传统的建构,探讨中国文化与文学对海外华人戏剧的影响,以及了解华裔戏剧在海外的接受,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华裔戏剧 历史现状 戏剧历史
  • 简介: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有代表性的美国华裔女作家的英语创作来看,作家们在应对种族主义、父权制和文化差异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直接影响到其作品中的女性主体身份的定位。华裔女性主体身份在破冰期、模范少数族裔塑造期和多元文化共生期这三个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两个不同的特点:从冲突对抗到异质共生、从悖离族裔到溯源寻根。当下,文化差异、种族和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作家们的书写对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建构身份、补充历史和对抗霸权主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美国华裔女作家 主体身份流变 书写的意义
  • 简介:美国加州中医师联合会创始人之一、美国中医研究院教授陈大仁先生近日向美国侨报透露,2005年中医师的诊断权受到挑战,中医师失去了诊断权,中医针灸局面临被撤销的危机。他表示,面对这两个打击,以前比较分散的华人中医界空前团结起来,凝聚力量克服困难。

  • 标签: 中医师 美国 团结 维权 中医研究院 中医针灸
  • 简介:根据散落于相关研究文献和数据中有关越南华裔的资料,对1975年以后华裔逃离越南并定居美国的历史过程、生活适应、地位获得和族群认同等方面的大致状况作一个梳理,旨在加强越南华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两次移民潮中,抵达美国的越南华裔难民约30-50万人,寻找亲人、取得族裔社区的支持和族裔聚居区的形成成为应对政府分散安置政策的方案;文化适应与经济成就落后于越南裔,但近20多年来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其族群认同建构于以共同的原居住地、居住国为背景和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结论是,越南华裔还没有完全融入其他美国华裔之中,而是形成了一个既认同于美国华裔、又与越南裔有一定联系的相对独立的华人"次族群".

  • 标签: 越南 华裔研究 越南华裔 流散族群 越南裔 族群认同
  • 简介:《骨》是华裔美国小说研究的重要作品,该小说体现了成长主题。主人公莱拉经历了成长的困惑,陷入身份迷失,在引路人的引领下进行身份探索,建构了清晰的华裔美国人身份,达成阶段性成长。

  • 标签: 伍慧明 《骨》 成长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