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穿刺成形(PVP)和双PVP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96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其中A组实施PVP治疗,B组实施双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长和骨水泥注入量对比存在明显区别(P<0.05)。A组和B组术前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区别明显(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5%与A组27.08%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实施与双经皮成形治疗的差异性。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和试验组,其中48例实施经皮成形治疗为参照组,48例实施双经皮成形治疗为试验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Cobb高度。结果:手术前,两组疼痛评分,Cobb高度无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的Cobb高度无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有差异(p

  • 标签: 单侧 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及双经皮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76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8例)双经皮成形,观察组(38例)经皮成形,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的26.32%(P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成形(PVP)治疗Ⅰ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C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9例Ⅰ型CS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7例;年龄58~95岁[(79.2 ±15.6)岁]。骨密度T值为-4.5~-2.5 SD[(-3.9±0.2)SD]。损伤节段:L1~L2 56例,L3~L5 63例。其中60例接受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入路组),59例接受Magerl法经椎弓根双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双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中暴露辐射次数,以及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观察邻近骨折、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4.1±5.6)个月]。入路组手术时间[(21.5±6.5)min]明显短于双入路组[(37.8±7.4)min],骨水泥注入量[(4.2±0.7)ml]少于双入路组[(6.5±1.1)ml],中暴露辐射次数[(14.2±3.0)次]少于双入路组[(31.4±6.4)次](P均<0.05)。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伤体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相同时相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骨折发生率入路组与双入路组分别为5%(3/60)、8%(5/59)(P>0.05)。骨水泥渗漏入路组4例(7%),双入路组11例(19%)(P<0.05)。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Magel法经椎弓根双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Ⅰ型CSOVCF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中暴露辐射次数少、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成型与双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治疗,观察其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我科室的60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治疗(观察组,n=30),双穿刺经皮后凸成形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展开分析。结果 手术用时、骨水泥用量情况对比,指标值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经皮成形(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62例患者采用PVP手术治疗(A组),另54例患者采用双PVP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创伤指标、骨折前缘高度、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用量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JOA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29%)与B组患者(1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PVP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PVP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骨水泥用量更少。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折,压缩性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经皮成形(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62例患者采用PVP手术治疗(A组),另54例患者采用双PVP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创伤指标、骨折前缘高度、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用量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JOA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Cobb角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前缘高度、JOA评分、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29%)与B组患者(18.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PV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PVP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PVP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骨水泥用量更少。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折,压缩性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形和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参照组用成形,研究组用后凸成形。结果:研究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低于参照组,FDIP评分高于参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优于成形,可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与生活障碍,减轻疼痛感,缩小后凸Cobb角。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治疗中应用经皮成形(PVP)或者经皮后凸成形(PKP)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行PVP治疗,观察组应用PKP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88.57%,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71%,对照组为14.29%,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PKP的治疗效果优于PVP,且PKP的术后并发症率更低。

  • 标签: OVCF PVP PKP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成形的价值。方法: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4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后凸成形治疗,并于术后开展影像学评估工作。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半年-两年随访,有4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胸背部疼痛感消失,其余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均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经皮后凸成形的微创特征明显,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安全性明显。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DSA导向经皮成形治疗转移瘤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转移瘤,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接受DSA导向经皮成形治疗(观察组,n=30),另一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骨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高度(16.45±2.38mm)高于对照组患者(15.53±2.22mm),(p<0.05)。结论:以DSA导向经皮成形治疗,针对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抑制骨痛,改善体高度,促进患者康复,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DSA导向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转移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与双经皮后凸成形(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过伸复位法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OVCF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患者62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62例患者分成单穿刺入路组和双穿刺入路组,每组各31例。穿刺入路组患者采用肢体过伸复位联合PKP。双穿刺入路组采用肢体过伸复位联合双PKP。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前缘高度、中线高度、Cobb角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透视次数、中骨水泥注入量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VAS评分分别为(8.10±0.17)、(2.20±0.26)、(1.90±0.39)分,双穿刺入路组分别为(8.10±0.13)、(2.30±0.26)、(2.00±0.3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13790.444、P<0.001,F组间=1.951、P=0.168,F交互=0.735、P=0.481。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ODI评分分别为(40.30±5.30)、(23.20±3.40)、(22.30±4.49)分,双穿刺入路组分别为(41.00±4.49)、(21.90±2.48)、(20.70±5.70)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339.046、P<0.001,F组间=1.385、P=0.244,F交互=1.083、P=0.342。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ODI评分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前缘高度分别为(18.26±2.40)、(21.97±1.17)、(22.03±1.35) mm,双穿刺入路组分别为(18.94±1.80)、(22.06±2.79)、(20.29±1.19) mm,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51.228、P<0.001,F组间=1.594、P=0.212,F交互=6.452、P=0.002。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中线高度分别为(17.97±2.14)、(26.13±1.43)、(26.00±1.79) mm,双穿刺入路组分别为(18.84±1.77)、(24.74±1.77)、(24.68±2.06) mm,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358.837、P<0.001,F组间=3.850、P=0.054,F交互=9.117、P<0.001。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中线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穿刺入路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Cobb角分别为(21.74±2.11)°、(11.77±1.91)°、(10.94±1.12)°,双穿刺入路组分别为(22.13±2.50)°、(12.0±2.38)°、(11.71±1.3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组内=674.732、P<0.001,F组间=1.975、P=0.165,F交互=0.376、P=0.688。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周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穿刺入路组与双穿刺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52.0±3.8) min与(67.0±6.7) min]、中透视次数[(15.0±5.8)次与(32.0±6.1)次]、骨水泥注入量[(4.6±0.3) mL与(5.0±0.1)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与双PKP联合过伸复位法均能缓解OVCF的疼痛、恢复丢失的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而穿刺入路PKP联合过伸复位法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操作过程简练,中透视次数更少,骨水泥使用量更少的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过伸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及体外标本实验,研究负压引导下骨水泥在骨质疏松中的分布规律。方法以CT平扫为基础建立模型,模拟骨水泥注入模型的过程及分布情况。选择老年女性的尸骨共20个标本,形态结构相似的相邻节段分别分入实验组(负压引导下经皮成形,VPVP组)与对照组(经皮成形,PVP组),均行双椎弓根穿刺,实验组一低压注入骨水泥3 ml,对负压引导,对照组无负压引导。以SPSS 13.0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骨内压并阐述骨水泥分布的规律,组间数据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拟结果发现穿刺中前二分之一,骨水泥团块在体内分布满意。吸引负压在40、60、100 kPa(1 kPa=7.5 mmHg)时分布形态及相对填充度一致。体外实验中负压吸引组中测得穿刺点骨内压为(42.52±5.09)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压吸引组相对分布体积[(47.91±8.70)%]大于对照组[(28.86±5.78)%,t=15.1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实验结果证明,负压引导下成形可以改善骨水泥在模型和尸体标本内的空间分布并降低骨水泥注射时体内压力。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负压吸引 计算机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OVCF)伴肋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63例行经皮后凸成形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38例,年龄61~93岁。按照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组36例和双组2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率、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腰背部和肋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伤分布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均少于双组,分别为(31.75±6.60)、(38.96±6.77)min和(4.07±0.52)、(5.65±0.51)mL,而术后骨水泥渗漏率(27.8%,10/36)则高于双组(7.4%,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2、11.863, χ2=4.152, P值均<0.05);两组体高度恢复率、术后伤Cobb角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3个月。两组患者中、术后均未见明显神经、脊髓损伤,以及穿刺血肿、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背部疼痛、肋间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肋间痛VAS评分、ODI比较,术后第1天、1个月双组均低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双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治疗伴有肋间痛的OVCF,其止痛和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效果相近,但双入路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术后早期缓解肋间痛更有效,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单侧 双侧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肋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成形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8例胸腰段成形再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2.4岁;骨折:T11 5例,T12 9例,L1 11例,L2 3例;既往手术方法:经皮成形治疗17例,经皮后凸成形治疗11例。手术方法:后路切除棘突、板,经侧方切除关节突、横突,部分切除、骨水泥及上下椎间盘,神经减压,间人工固定,后路钉棒矫形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2.1 min,中出血量平均为996.2 mL。28例患者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9.8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41.3°±10.3°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6.4°±2.5°,VAS评分由术前的(7.3±1.8)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5±1.0)分,JOA评分由术前的(8.4±2.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1.3±2.5)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成形再骨折,可一期进行骨水泥清除、椎管减压、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再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成形(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PVP治疗的102例(145)OVCF患者的手术效果,对比手术前后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后凸角,并统计手术有效率。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6.69±1.14)分将至术后3 d的(2.25±0.84)分,ODI由术前的(65.96±8.36)分降至术后的( 28.6±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或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与术后3 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或末次随访)的OD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凸角亦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患者术后完全缓解95例(93.14%),部分缓解5例(4.90%),总有效率为98.04%(100/102)。结论PVP成形治疗老年患者OVCF安全有效。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网格优化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96例腰椎节段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网格优化组(102例)和传统PVP组(94例)。网格优化组:男38例、女64例,年龄(67.3±8.5)岁,病程(2.3±1.2)d,L159例、L231例、L38例、L43例、L51例。传统PVP组:男26例、女68例,年龄(71.5±5.6)岁,病程(2.1±1.1)d,L152例、L233例、L37例、L42例。术前按两组不同方法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完成穿刺后置入导丝及工作通道,推入骨水泥,毕。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前缘和伤中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证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网格优化组患者手术时间(34.8±6.5)min、透视次数(29.5±5.5)次、骨水泥注入量(5.3±2.1)ml、骨水泥渗透率3.9%(4/98)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网格优化组术后第3天、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0.6)分、(1.0±0.3)分和(0.9±0.2)分,均优于传统PVP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伤前缘及中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网格优化组术后3个月伤前缘和中缘高度分别为(1.8±0.4)mm、(1.8±0.3)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0.3)mm、(1.7±0.3)mm,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传统PVP手术,术前应用网格定位器进行网格优化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更安全、有效。

  • 标签: 腰椎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VP(经皮成形)与PKP(经皮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泸州龙马潭区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KP组(n=335)和PVP组(n=35),PKP组患者实施经皮后凸成形治疗,PVP组患者实施经皮成形治疗,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PKP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高于PVP组,体高度和VAS评分均低于PVP组,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意义(P<0.05);PK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2.86%,明显低于PVP组的20%,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经皮成形,临床中可首选及推广经皮后凸成形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脊柱转移癌的治疗中,探究经皮体形成和经皮后凸成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脊椎转移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经皮成形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经皮后凸成形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别不大,即两组患者的手术疼痛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体高度压缩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治疗中,经皮体形成和经皮后凸成形对其的治疗效果都比较不错,相对而言,经皮后凸成形的治疗效果更佳,更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转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