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再次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7年9月所有肝移植术后受者资料,选取年龄18~65岁远期再次原位肝移植的106例受者纳入研究,其中传统组(非组)64例,改良组(组)42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间的术前供受者基本资料、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受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受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较传统组少(P<0.05)。改良组病肝切除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受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术后ICU停留时间相当(P=0.206),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著缩短再次肝移植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它是一个可靠的、安全的手术技术。

  • 标签: 肝移植 双极电凝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颈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单极组)各35例,分别采用镊和单极器头进行手术操作,比较手术时闯、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累计出血量和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手术中,与单极相比,应用凝缩短了手术时间、止血效果确切、对周围组织损伤更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双极电凝镊 单极电凝 颈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手术中使用镊进行肝脏离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癌切除手术的63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肝脏离断器械不同,将患者分为镊夹组(n=32)和超声刀组(n=31)。镊夹组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55.5±10.5)岁(范围:37~78岁);肿瘤最大径(6.0±3.4)cm(范围:2.4~13.4 cm),6例有门静脉癌栓,5例有门静脉高压症。超声刀组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57.8±10.1)岁(范围:37~79岁);肿瘤最大径(7.9±5.1)cm(范围:2.4~21.3 cm),3例有门静脉癌栓,2例有门静脉高压症。采用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超声刀组相比,镊夹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19.3±76.4)min比(294.0±100.8)min,t=-3.322,P=0.002],出血量少[250(475)ml比500(1 050)ml,t=-2.307,P=0.026],输浓缩红细胞量少[0.92(0.88)U比2.32(4.00)U,Z=-1.987,P=0.047],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更高[术后第1天:(33.5±6.1)g/L比(29.5±4.2)g/L,t=3.226,P=0.020;术后第3天:(35.7±4.5)g/L 比(30.1±3.2)g/L,t=5.575,P<0.01;术后第7天:(33.2±3.7)g/L比(31.0±4.4)g/L,t=3.020,P=0.004]。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LT、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镊夹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25.0%),其中肝功能衰竭1例;超声刀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35.5%),其中肝功能衰竭2例,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胆瘘(P>0.05)。结论镊夹肝脏离断技术离断肝脏的速度较快,术中出血量少。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镊夹电凝 超声刀 手术时间 出血量
  • 简介:神经外科手术在使用灼出血血管时,烧焦的组织往往会粘连于镊尖上,而且粘上的焦痂不易用湿纱布擦干净,由此可能导致出血血管不足或过度[1].为了尽量减少焦痂在镊尖上形成,国内外一些学者先后对器[1-3]、镊[4-6]及镊与血管接触点之间电阻大小与粘连程度的关系[7,8],进行过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镊基本上是用不锈钢做镊柄,银铜合金或钛合金做镊尖[4],即所谓的不锈钢-合金镊.由于名牌产品德国蛇牌镊的镊柄由不锈钢制成,镊尖由含30%银的合金制成,所以笔者选用蛇牌镊作为试验的对照(以下简称蛇牌镊).尚未见用纯银制作镊尖的报道.因此,笔者自行设计和制作了以富有弹性的磷铜做镊柄、纯银做镊尖的磷铜-纯银镊(以下简称纯银镊).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双极电凝 血管 焦痂 出血 粘连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极高频凝止血治疗鼻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289例鼻出血住院患者鼻内镜下的诊治过程。结果289例中235例出血点明确,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居多158例,下鼻道后穹窿38例,中鼻道后下部11例,下鼻甲前端28例,鼻腔黏膜弥漫性渗血14例,中鼻道上颌窦日出血6例,出血部位不明34例。对其中235例出血部位明确者给以鼻内镜下极高频凝止血,226例(96.17%)出血停止,9例仍有少量渗血,给以全身综合治疗后出血止。结论鼻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下给以极高频凝止血术能准确到达出血部位,一次性止血成功;鼻出血患者给以个性化、微创干预可有效止血。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 高频电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凝止血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80例鼻出血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凝止血治疗。结果80例鼻出血患者经过鼻内窥镜下凝止血治疗,治愈率达96.25%。结论鼻内窥镜下凝止血效果良好,值得选用和推广。

  • 标签: 鼻内窥镜 双极电凝 鼻出血
  • 简介: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的应用已基本普及,作为手术室护士不仅要了解其使用目的,还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使病人不会因此影响康复。目的正确掌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减少临近组织损伤。为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尽快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间断电法,不同部位凝止血所需输出也不同,动静脉血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凝止血的同时要有吸引器、脑棉片等辅助设施的配合,以保证术野清晰。结论使用方法得当,术中止血效果好,术后病人恢复较快。

  • 标签: 双极电凝 神经外科 手术 电凝输出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扁桃体手术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与手术的对比分析。方法将(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时期)收治在我院患者,采用方式行扁桃体手术的61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我院开展低温等离子手术,应用于(2014年01月-2017年12月时期)收治另247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术后6h、12h、1d、3d、7d平均疼痛VAS评分,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正常饮食恢复、假膜脱落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结果实验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假膜脱落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6h、12h、1d、3d、7d平均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扁桃体手术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进行时长,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正常饮食与假膜脱落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温等离子 双极电凝 扁桃体手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老年鼻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表麻下对89例老年鼻出血患者(>60岁)行鼻内窥镜检查,寻找出血点。有明确出血点者,行治疗;对出血点不明确的,行明胶海绵鼻腔填塞治疗。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窿顶44例,鼻中隔中后部23例,中鼻道7例,多部位5例,部位不明者10例。在鼻内窥镜下凝止血79例,明胶海绵鼻腔填塞10例,全部病例1次痊愈,随访1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检查鼻出血视野清晰,凝止血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止血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窥镜 双极电凝 老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9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鼻内窥镜术治疗,观察分析对比两组间的疗效、安全性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47.9%),试验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其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取鼻内窥镜术治疗,不但能取得不错的疗效,而且安全性、满意度均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顽固性鼻出血 鼻内窥镜双极电凝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运用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0例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运用凝止血。结论鼻内镜运用可以准确止血,且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镜 双极电凝
  • 简介:[摘要] 使用为脑科手术止血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止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凝止血时,脑组织与镊尖之间粘连,使止血更困难,近年来有滴水在临床应用,但也存在弊端,如滴水速度难以控制,故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防粘连滴水,可调控滴水速度,设计简洁,防止术中粘连堵管,止血效果良好,增加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出血并发症。

  • 标签: [] 可调控 防粘连 滴水双极电凝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镊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使用技巧,探讨镊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全麻应用镊摘除扁桃体术80例患者与全麻行传统扁桃体摘除术7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恢复时间。结果用镊行扁桃体摘除术与传统方法摘除扁桃体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轻。结论使用镊摘除扁桃体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两方法术后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别。

  • 标签: 双极电凝镊 扁桃体摘除术 扁桃体减容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滴水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在我院行择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应用超声刀结合滴水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超声刀结合普通镊对照1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超声刀结合传统结扎方法对照2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发现甲状旁腺的枚数、术后1天、7天、1月、3月甲状旁腺素水平和血钙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1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2组患者比较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研究组术中发现甲状旁腺的枚数较参对照2组多,P<0.05,与对照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1组患者的18.5%和对照2组的38.5%,P<0.05。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结论滴水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保护患者甲状旁腺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电子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5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实施经电子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术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05例患者术治愈率为100%。结论有效护理可以提高电子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结肠息肉 电子结肠镜 双极电凝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