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垫在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病例使用活动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2年,评估效果。结果矫正成功率96%,有效率100%。结论活动垫配合固定正畸治疗是矫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活动牙合垫 反牙合 固定正畸
  • 简介:摘要乳牙期前牙不仅影响美观及口腔的咀嚼功能,还影响颌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甚至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早期矫治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咬合和口腔功能,引导颌面部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多数病例可以通过简单的早期矫治避免在恒牙列替换后再进行复杂的矫正治疗。即使是复杂的病例也可通过早期治疗减小错程度,简化后期治疗或避免进行拔牙减数治疗及外科正颌手术治疗。

  • 标签: 乳牙 反牙合 早期矫治
  • 简介:病史:患者,男,孪生兄弟,14岁。主诉,“地包天”要求矫治。身体健康。在9岁半时兄弟俩曾经因为“地包天”采用了活动矫治半年。其母及外祖父有前牙[]。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活动矫治 孪生兄弟 身体健康
  • 简介:目的研究FrankelⅢ矫治器对前牙[]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前牙[]儿童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8.2岁,用FrankelⅢ矫治平均时间9个月,将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FRⅢ治疗后,上颌前牙唇倾度,SNA角,ANB角及下颌平面角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RⅢ矫治器对于功能性及轻度骨性[]疗效显著,宜在替早期开始治疗。

  • 标签: FR Ⅲ |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6例成人前畸形正畸矫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此类病例正畸矫正适应症、矫治设计、矫治方法。结果16例成人正畸患者经5个月至1年半的治疗、列排齐,颌解除,覆颌覆盖正常,面型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成人前牙的正畸矫治,只要掌握其适应症,设计合理,通过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前牙反牙合 正畸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2*4矫治技术对替期前牙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应用2*4矫治技术治疗替期前牙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牙齿矫治,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在治疗之后,患者的已全部纠正正常,覆覆盖无异常,且改善了患者软组织的侧貌,具有美观性。结论2*4矫治技术在解除患者具有良好、快速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2*4 矫治技术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垫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结论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改良牙合垫式 活动矫治器 儿童乳前牙反牙合 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前方牵引矫治骨性[]应用和前后变化。方法选择期骨性[]矫治患者7例,恒牙期患者2例(12岁以下)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正治疗,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进行对比。结果SNA角增加4.1°,ANB角增加5.2°,NA-PA增加5.0°,A-VL增加6.0mm,SNB角减少1.1°,B-VL减少0.2mm,1-SN增加6.1°。结论面罩式前方牵引可有效促进上颌骨向前方生长,抑制下颌骨生长,同时可导致下颌骨向下后旋转,上前牙唇倾,下切牙轻度舌倾。

  • 标签: 前方牵引 骨性反[牙合] 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Nance托加前方牵引在矫治替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名8-10岁替的患者,应用改良Nance托加前方牵引器进行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矫治,要求患者每日戴用前方牵引器不少于12小时,每侧牵引力为500一600g,方向为前下约30°,平均疗程9.5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矫正结束后磨牙关系中性偏远中,前牙解除,SNA角、ANB角明显增大,SNB角明显减小,FMA角增大,U1-NA明显增大,L1-NB明显减小。结论使用改良Nance托加前方牵引治疗治疗替期安氏Ⅲ类错畸形,因固位良好,矫治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使上下颌骨位置协调。

  • 标签: 替牙期反牙合 改良Nance托 前方牵引器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恒牙早期前牙治疗中运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垫所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以我院于 2019.01-2019.12期间接纳治疗的 80例恒牙早期前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垫治疗,对其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92.45±2.17)分;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前牙均得到纠正,治疗有效率为 100%。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垫可有效提高恒牙早期前牙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式牙合垫 恒牙早期 前牙反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矫治术结合下颌磨牙垫高治疗方法在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4矫治术结合下颌磨牙垫高)和对照组(固定矫治器)各2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SNA[(82.04±1.25)°>(80.86±1.13)°,t=3.358]、鼻唇角[(96.68±3.3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恒牙早期前牙的患者60例,应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对比组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固定式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治疗时间、随访复发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上槽座角、下牙槽座角和上下牙槽座角明显优于对比组,治疗时间短于对比组,随访复发率少于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优化相关指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随访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式牙合垫 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
  • 简介:后牙)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错()畸形,可引起关节、肌肉、咬合等方面的功能和结构改变,从而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本文针对后牙)的病因和机制及其导致颞颌关节的功能和结构性改变,后牙)与TMD的症状和体征的关系及早期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回顾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 标签: 后牙反(牙合) 颞下颌关节 咀嚼肌 下颌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2*4矫治技术对替期前牙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应用2*4矫治技术治疗替期前牙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牙齿矫治,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在治疗之后,患者的已全部纠正正常,覆覆盖无异常,且改善了患者软组织的侧貌,具有美观性。结论2*4矫治技术在解除患者具有良好、快速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2*4矫治技术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Myobrace矫治器在混合列期前牙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前牙患者26人,其中男12人,女14人,年龄6~11岁,平均8.6岁。初始时分别佩戴合适型号的软质Myobrace矫治器,然后更换硬质矫治器。结果26个儿童中有19人解除,前牙有浅覆、浅覆盖(平均9.2月)。有7名较之前有明显改善。结论Myobrace矫治器对混合列期的矫治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Myobrace矫治器 混合牙列期 前牙反牙合 矫治
  • 简介:一例前牙伴重度列拥挤的矫治报告黄素华,杨四维左:矫治前右:矫治后附图矫治前后模型比较一、病例报告患者杨×,女,12岁,因"地包天和不齐"求治。临床检查:,唇向低位,埋伏阻生,上前牙段和及拥挤,上颌前部基骨发育不足,下前牙唇倾,反覆Ⅱ度,中性,...

  • 标签: 牙列拥挤 矫治前后 上前牙 反合 病例报告 远中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