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科患者口服的安全护理,提高患儿用药的准确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儿科住院治疗且有口服的患者170例进行强化用药干预。对患儿和家长用药知识进行评估后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针对患儿及家长药物相关知识认知不足的问题,发放药物说明书、制作图文并茂的《儿科用药小知识手册》;针对患儿家长对喂养技能掌握不全面的问题,指导1岁以内患儿家长喂药的技巧,对1~3岁患儿采用各种玩具转移服药时的注意力,对3岁以上患儿给予各种激励,鼓励其配合服药;改变给药模式,实行闹钟提醒等方法,保证患儿在服药时间、方法、剂量上准确无误;对于出院带药患儿,采用三色服药卡,保证出院后准确服药。结果实施强化用药干预后,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结论有效实施强化用药干预,对患儿有很大的帮助,建议有效使用。

  • 标签: 小儿 口服药品 用药安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口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 2018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开出的 391张高血压口服处方进行研究,统计口服药物类型、具体种类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391张处方的口服药物类型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其中以钙通道阻滞剂所占比例最大,与其他类型药物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门诊 高血压 口服用药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ICU患者口服的现状及ICU护士对患者口服安全的认识、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本院综合ICU及专科ICU的临床护士共116名,进行口服给药流程认知和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口服药的剂量、药理作用较熟悉的比例为65.52%;操作过程中暂停鼻饲的比例为37.5%,给药前后冲洗管路的的比例为100%。结论为避免产生药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建议药物不能混合在一起研磨,在各种药物之间应该用10ml温开水冲喂养管;应重视对ICU护士对药物的培训,包括药物的副作用、禁忌症、服用说明等。

  • 标签: 护士 口服药 研磨 配伍 药效
  • 简介:摘要针对“脑中风”患者的病情和口服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口服差错,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ldquo 脑中风&rdquo 患者 口服用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口服的安全护理对策。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30例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疾病种类、口服药服种类、数量以及服药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种类的增加,患者的服药数量以及服药种类也明显呈现上升的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老年患者在用药时缺乏监督,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存在很多少服、漏服的现象,临床上用药健康教育开展的不充分。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用药安全的相关知识培训,全面评估老人用药情况等,才能提高老年患者口服

  • 标签: 老年患者 口服药物 用药安全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高龄老年患者多重口服现状,了解主要照护者用药知识及药物准确服药情况。方法统计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科室住院的103例老年患者口服药情况,以患者是否可自主服药分为自主服药组和照护服药组,调查自主服药患者及照护服药组照护者关于口服药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准确服药情况。结果所调查患者日服药种类为(13.42±5.52)种,日服药数量为(36.71±13.15)片。患者及照护者对口服药知识自评知晓率分别为64.06%和72.37%;自主服药患者自行服药准确率为52.08%~85.42%,照护服药组照护者服药准确率为29.88%~56.32%;两组抑酸制剂、助消化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服用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比例较高,需照护者协助服药的患者服药安全隐患更大,应加大对高龄老年人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同时要特别关注照护者多重用药服药技能的培训,以提高该类高龄老年患者口服服用的精准性。

  • 标签: 高龄老年 口服药 照护者 多重用药
  • 简介:摘要分析老年病人口服误区,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强调应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指导病人正确的服药时间、服药姿势、服药方式、储存方法、停药注意事项并注意老年人用药的心理因素等,以降低用药差错,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口服用药误区 护理对策
  • 作者: 苏高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 内科监护室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护理效果,从中对其护理干预办法进行总结。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需要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选取100例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均基于安全口服用药原则展开护理,评价管理前后本组患儿家属对口服用药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安全护理后本组患儿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的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儿科患者实施全面的口服药物安全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以及家属对药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 简介:现今就医者对医疗护患关系都有了新认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已是摆在社区护理人员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社区护士是执行口服的主要载体,要在其各个环节上做细致、深入的工作,防止医疗风险。

  • 标签: 口服用药 医疗风险 社区老年人 医者 护患关系 社区护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口服存在的问题,以便制订对策,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方法在参考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5例老年住院患者长期用药和临时用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差,需要提醒服药的患者28例,占24.3%;服用自带药物的患者22例,占19.1%;漏服药物的患者12例,占10.4%;少服药物的患者7例,占6.1%;重复服药的患者6例,占5.2%。结论老年患者服药存在忘记服药、服用自带药物、漏服药物、少服药物及重复服药等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好患者口服的健康宣教,加强用药指导,改变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的观念,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口服药 安全管理
  • 简介:在临床对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舌下含服用是多种用药途径之一。舌下含服用时,药物可通过舌下黏膜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所引起的肝脏首过效应,以及在胃内的降解损失,使药物高浓度到达靶器官,且见效快、效果好。舌下含服用不仅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对以下疾病的救治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舌下黏膜 含服用药 心脑血管疾病 药物所 用药途径 血液循环
  • 作者: 黎雪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荣县中医医院四川自贡6431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02-01药物治疗操作简单,对疾病治疗应用率较高,对机体健康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医师对药物类型、合理应用药物剂量等方面完全掌握,可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服用药物,让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从而规避风险,减少药物对机体产生不适影响,保证整体治疗效果。1药物次数与用药时间一般情况下,药物用药次数为每日三次,间隔8h服用一次,这样可让血药浓度处于平稳状态,针对短效药物可适当增加剂量,针对长效药物可减少药物服用次数。药物服用时间:空腹服用的药物:依那普利、氨氯地平、洛沙坦等降压药物,空腹服用利于控制血压;甲硝唑与四氯乙烯药物空腹服用可在肠道发挥作用更强;空腹服用抗抑郁类药物,因为精神疾病早晨较为严重;硫酸钠等盐类泻药空腹服用利于肠道吸收[1]。餐前30-60min服用药物:比如胃必治等胃黏膜保护剂,餐前服用可在附着在胃壁上,形成保护屏障;多潘立酮等促进胃动力药物有助于提高肠胃蠕动,让食物及时排空,帮助机体消化;利福平、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餐前服用利于机体吸收,若在餐中服用可影响机体吸收效果。甲磺丁脲与格列本脲等降糖药物餐前小剂量服用可保证治疗效果,血浆峰值浓度时间长。餐中服用:乳酶生、淀粉酶等酶类药物在餐中服用有助于将酶效果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消化作用,还可减少胃酸对其产生的破坏;二甲双胍在餐中服用,可降低对机体产生的刺激;舒林酸同食物一同服用,镇痛效果理想。美洛昔康、伊索昔康同食物服用可降低胃黏膜出血情况发生;灰黄霉素抗真菌药物不溶于水,同食物服用有助于促进胆汁分泌,减少微粒型粉末溶解,利于机体吸收,提高血浆浓度[2]。餐后15-30min服用:阿司匹林、黄连素、消炎痛与醋酸钾等药物对胃部刺激性较大,饭后服用效果比较理想。睡前服用药物:苯巴比妥、氨茶碱药物可降低疾病凌晨发作情况;异丙嗪、扑尔敏药物睡前服用保证睡眠质量,确保药物安全性,若白天服用会导致机体出现困乏、嗜睡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情况,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与学习。2需咀嚼药物复方胃舒平、氢氧化铝药物咀嚼后会对胃壁产生一层保护膜,降低胃内容物对胃壁产生刺激。酵母片中有较多的黏性物质,若不咀嚼在胃内会产生黏性团块,降低药物效果。西咪替丁咀嚼片、铝镁加咀嚼片咀嚼之后发挥药效更强。3不可咀嚼药物阿司匹林与奥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口服及静脉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558例进行诊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静脉用药组和口服组。口服组患者进行2-3d的药物治疗,静脉用药组患者进行1-2d的静脉滴注,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7天的随访,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选的558例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272例患者纳入口服药物组,286例患者纳入静脉药物组。大部分静脉用药组的患者为自己要求静脉用药,另外少部分患者是在医生的建议下静脉用药的。静脉用药组患者中有62.24%患者认为输液可以缓解症状,34.96%患者认为静脉输液可以有效缓解患病时间,2.80%患者认为不能缓解症状。静脉用药组有10例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268例患者运用抗生素治疗,所用抗生素种类中有136例患者运用头孢类,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天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存在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结论静脉用药不能减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程,但是显著增加了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行以及临床治疗费用。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口服用药 静脉用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