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口腔种植逐步发展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一种重要修复方法,与之密切相关的影像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口腔种植中的影像应用主要包括测量设计,确定种植体直径、长度和植入位置.制定治疗计划;制作手术导板,将术前规划准确地转移到实际操作中,简化手术过程;术后随访评估。临床上与口腔种植密切相关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根尖片(periapicalradiograph)、曲面体层摄影(panoramictomographv)、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和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本文对口腔种植领域中常用影像方法尤其是CBCT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种植学 影像学 锥形束CT 计算机辅助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涌现了大量新兴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有丰富了教学手段。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口腔影像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内容。基于此,本文对翻转课堂在口腔影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口腔影像学 教学 翻转课堂 应用
  • 简介:【摘要】受到多种因素导致了牙体,牙周,颔骨疾病产生,口腔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过往会采用X线片进行检查,该检查方式三维成像和重叠影响多,不利于临床后续诊断。CBCT成像系统近些年被大量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中,成像精确度较高,且成像较快,使用的辐射剂量少,可为治疗提依据。对此分析在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应用CBCT成像系统效果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CBCT成像系统 口腔颌面 影像诊断学
  • 简介:摘要:目的:牙体牙髓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准确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影像诊断技术在牙体牙髓疾病的早期诊断、定位和评估病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不同影像诊断技术在牙体牙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水平。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大量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使用常规X线、CT扫描、MRI、超声等多种影像技术对牙体牙髓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同时,针对不同疾病类型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影像诊断标准和分析方法。结果:通过对大量样本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不同影像技术在牙体牙髓疾病诊断中各具优势。常规X线能够快速、低成本地检查牙齿和牙根的变化,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组织信息,MRI则适用于评估软组织病变。此外,超声也可用于评估口腔内部的变化和病灶。结论:总体而言,影像诊断技术在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疾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影像技术的组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影像诊断技术的局限性,避免过度依赖影像结果,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口腔内科疾病 临床诊断 治疗分析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3次全国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题研讨会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11月5-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次研讨会和学习班形式有:国内专家讲座;论文演讲;病例讨论。会议就将涉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各领域(医、教、研)主题进行研讨。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市洪山区 珞珈山 会议地址 放射专业
  • 简介:摘要比较影像能从不同角度进行疾病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联系,提高肿瘤影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临床技能,并为其今后临床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 标签: 比较影像学 肿瘤影像学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CBCT与螺旋CT对口腔常见病影像诊断的精确性,进行本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患者,其中包括牙体牙髓病楔形缺损病例4例,牙龈病患者6例,牙周炎患者18例,根管再治疗的患牙患者2例,口腔和面部囊肿患者35例,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15例,颌骨骨折患者1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2岁至63岁,平均年龄37岁。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CBCT和螺旋CT进行影像诊断。结果2名患者缺损深达牙髓,并伴有牙髓病、根尖周症状。1名患者发生牙横折。3名患者在CBCT检查下发现牙龈瘤。2例根管治疗患者CBCT的检查后仍有症状的患者均能明确找出其病因,诊断准确率达100%。通过CBCT检查,35例口腔和面部囊肿患者的患者亦可以从矢状位和冠状位清楚检出其病变的范围和程度。结论CBCT在口腔疾病的诊断中从准确性和特异性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 标签: CBCT 螺旋CT 诊断 对比
  • 简介:摘要影像是1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涉及医学影像中的定量指标,即影像特征的提取。影像的特点是捕获组织和病变的特征,如异质性、形状等,并可单独或与人口统计、组织、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等数据相结合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该文旨在提供该领域的介绍,内容涵盖基本的影像组学工作流程,包括特征的计算与选择、降维及数据处理;并讨论核医学的潜在临床应用,包括对基于PET影像的治疗反应和生存预测;还介绍当前影像的局限性,如对于所采集参数变化的灵敏度,以及其他常见问题。

  • 标签: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PET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 简介: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为X射线。后来人们以放射线为基础成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基础。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病理生理学 基础学科 物理学家 人体解剖学 组成部分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高血循肌间血管瘤(IMH)的CT、MRI(包括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表现特征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3年间1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IMH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5-57岁,平均年龄33.4岁.结果:CT、MR图像显示,6例患者累及多块肌肉,12例累及单块肌肉.好发于咬肌(6例)及舌体(6例).3例患者影像表现为高血循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的SI-time曲线为Ⅱ型:早期快速强化后出现平台期,病理分型为毛细血管型2例、混合型1例.15例患者影像表现为低血循病变,SI-time曲线为Ⅰ型,病理分型为海绵血管型.4例发现静脉石.结论:IMH的CT、MR影像表现及其SI-time曲线分型,能进一步帮助诊断其病理分型。

  • 标签: 肌间血管瘤 磁共振 高血循病变 低血循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口腔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本科口腔专业学生78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第一次采用传统式教学,第二次采用新型病例讨论式教学。结果应用新型教学法后,学生在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考能力,记忆归纳能力和联系临床能力5个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优势明显。结论在口腔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新型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记忆归纳能力,对学生日后进入临床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病例讨论 口腔专业 医学影像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眼底影像诊断技术以光和影作为基础,在眼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多模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按照工作特征和原理的不同,眼底影像诊断技术可大致分为解剖性影像和功能性影像2个部分,此外,随着光和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眼科影像技术将逐渐朝着广域化、精细化、多模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深知眼底的光和影远非仅如我们目前所见,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仍待探索。新兴影像技术的临床化和产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眼科的应用亦存在潜在的挑战。多模影像技术有助于眼科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动态监测,为眼科疾病治疗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然而,面对诸多检查手段,眼科医生如何选择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成为眼科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眼底 多模影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