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是一类临床罕见的、恶性程度高的心脏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认识不足,往往难以早期诊断,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有广泛转移。现将解放军第305医院2014年收治的1例右心房肉瘤伴肺转移的病例进行报道。

  • 标签: 右心房 肉瘤 肺转移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64岁,因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30年,左侧甲状腺肿块2年入院.患者于30年前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无压痛、吞咽困难、心慌、发热等不适,定期随诊复查,未见明显异常.两年前复查时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增大,并新发左侧甲状腺肿块.为求进一步检查遂来我院,门诊以“双侧甲状腺肿块性质待查”收甲乳肿瘤外科.入院查体体温36.2°C,脉搏79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7/66mmHg.神清,精神尚可.左右两侧甲状腺上可触及肿块,质软,无压痛,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大小分别为2.0cm?2.0cm和3.0cm?2.0cm.心率79次/分,律齐,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测定糖类抗原125提示47.8U/mL;甲状腺功能全套提示游离三碘甲状腺素(T3)6.9pmol/L,促甲状腺激素(TPO)0.2uIU/mL,余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房扩大,右房内可见一大小为40mm?35mm强回声光团,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瘤体随心脏舒缩活动而运动不明显,舒张期轻微移向三尖瓣,未堵塞三尖瓣口;左房上下径37mm;EF70%;彩色多普勒见二尖瓣口收缩期少许反流信号,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62cm/s,A峰55cm/s;三尖瓣收缩期右房内血流经瘤体周进入右室;瘤体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Em6.3cm/s,Am7.8cm/s;心脏超声诊断1.右房内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2.双心房扩大;3.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头颈及胸部CT平扫提示甲状腺肿块(甲状腺癌可能性大,建议CT增强);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右心房占位(脂肪瘤?建议进一步检查).经胸外科会诊后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行增强CT检查提示甲状腺肿块(甲状腺癌不排除);右心房脂肪瘤可能.肿瘤科、麻醉科及胸外科会诊后建议同时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心房肿瘤切除术.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全切及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标本送快速病检回报为良性病变.做胸骨正中切口,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房肿瘤切除术.暴露心脏,经右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巨大右心房合并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射频消融,标测证实患者房扑为双环折返。患者既往无心房切开术史,而游离壁致密瘢痕考虑与房扑形成机制相关。

  • 标签: 心房扑动 巨大右心房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应用心内电生理技术研究心房快速起搏(RAP)对兔心房单向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各10只。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房。以600次/分行RAP,同时分析在0、4、8、12和24h的单向动作电位时程(MAPD)。结果假手术组在实验的时间段内右房游离壁MAP复极90%时程(MAPD90)无明显差别。RAP8h,起搏组右房游离壁MAPD90较P0有明显缩短,从起搏前(112.50±9.57)ms至起搏8h分别缩短到(51.25±4.79)ms,分别缩短了61.25ms。结论房颤(AF)时心房MAPD90缩短。MAP技术可安全地用于研究AF时的电重构(ER),能提供准确的电生理改变的信息。

  • 标签: 房颤 心房快速起搏 单向动作电位 电重构
  • 简介:1临床资料男,55岁。因喘憋、心前区不适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右心房肥大。超声示:右房黏液瘤。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支持上述诊断。手术所见:右房增大,可见60mm×70mm×50mm的胶冻状瘤,形状不规则呈分叶状、黄绿色,占据大部分右心房并堵塞三尖瓣口,与三尖瓣无粘连,瘤蒂直径约20mm,附着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的上缘。病理诊断示:(心脏肿物)黏液瘤。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房黏液瘤
  • 简介:摘要右心房肿块性病变并不常见,其中主要包括心脏肿瘤性病变及非肿瘤性质病变。超声心动图对于发现右心房肿块性病变及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目前超声心动图对右心房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右心房肿块 超声心动图 心脏肿瘤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房容积、心肌应变、应变率在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6例,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18~83(48±15)岁。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其分为左心室壁无增厚组66例、左心室壁增厚组60例。选取体检正常者83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名,女41名,年龄14~88(48±16)岁。运用右心房容积法分别测量受试者的右心房最大排空分数、右心房被动收缩排空分数和右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分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右心房心肌应变(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和泵功能应变)和应变率(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其中右心房存储功能指标为最大排空分数、存储功能应变和存储功能应变率,右心房通道功能指标为被动收缩排空分数、通道功能应变和通道功能应变率,右心房泵功能指标为主动收缩排空分数、泵功能应变和泵功能应变率。分别比较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无增厚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及对照组三组间存储功能、通道功能及泵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主动收缩排空分数低于对照组(40.1%±10.5%比45.4%±11.1%,P=0.001);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无增厚组、左心室壁增厚组及对照组三组间的被动收缩排空分数及主动收缩排空分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被动收缩排空分数:40.2%±9.3%比36.4%±10.7%比36.5%±9.4%,P=0.038;主动收缩排空分数:39.8%±10.6%比40.4%±10.4%比45.4%±11.1%,P=0.002)。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泵功能应变、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储功能应变:34.8%±13.7%比45.0%±13.3%,通道功能应变:18.3%±9.4%比26.5%±9.6%,泵功能应变:16.4%±7.3%比18.6%±7.1%,存储功能应变率:(1.6±0.6)/s比(2.0±0.6)/s,通道功能应变率:(-1.2±0.5)/s比(-1.6±0.6)/s,泵功能应变率:(-1.7±0.6)/s比(-2.3±0.6)/s;均P<0.05]。趋势检验显示存储功能应变、通道功能应变、存储功能应变率、通道功能应变率和泵功能应变率三组间数值绝对值的趋势关系为: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无增厚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均P<0.001)。结论同时运用右心房容积、右心房应变、应变率可以全面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房存储、通道及泵功能的受损,且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的右心房通道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右心房 容积 应变 应变率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诉一月内反复发热,出汗,乏力,伴腹部饱胀及腰背部疼痛。在半月内体重减低6公斤。查体:胸部多处“蜘蛛痣”。腹部触诊肝脏肿大。超声心动图:心脏腔室大小正常,室壁运动正常;右心房内有一4.1×3.5cm实性偏低回声占位,位于下腔静脉入口房间隔上,边界清楚,活动度小(图1);三尖瓣瓣叶增厚,回声稍增强,舒张期血流速度130cm/s,收缩期极少量反流。在右室前壁前方有少量心包积液。

  • 标签: 超声心动图诊断 转移性肿瘤 右心房 腹部触诊 腰背部疼痛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原发性心脏淋巴瘤(PCL)极为罕见,仅占心脏肿瘤的1%~2%,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DLBCL多发于右心房,其次为右心室。临床表现包括心力衰竭、心包积液、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心律失常,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该文报道1例经静脉右心房肿瘤活检确诊原发性心脏DLBCL患者,根据病理分型,指导靶向化疗后病情完全缓解,预后良好。

  • 标签: 心脏 淋巴瘤 原发性 恶性肿瘤 活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侵及右心房的方法及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4月、8月,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除外远处转移并评估下腔静脉重建的可能和范围,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分别经右后外侧切口和胸部正中切口入路,切开下腔静脉近心段,切除了原发性下腔静脉肿瘤及延及右心房内的肿瘤,下腔静脉补片成型。结果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并康复出院,随访17~21个月,证实手术效果良好。其中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下腔静脉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下腔静脉原发肿瘤侵及右心房如未发现其它部位转移,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多学科的合作下行体外循环下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 标签: 外科手术 下腔静脉 心房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丝意外嵌顿右心房的紧急处理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发生导丝意外嵌顿右心房的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完全嵌顿患者均在导丝送入颈内静脉约20 cm时发现导丝嵌顿,导丝推送及回退均失败,导丝无法移动;3例逆行性嵌顿患者导丝可继续送入,但反复退至约18 cm处嵌顿。所有发生导丝嵌顿患者,立即转至放射导管室行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导丝嵌顿部位,显示导丝均嵌顿在右心房近瓣膜附近区域。DSA下分别采用导丝取芯抽丝法、多功能血管造影(multipurpose angiography,MPA)导管导丝末端套取法和手法导丝调整术进行紧急处理。结果1例完全嵌顿患者采用离断导丝取芯抽丝术成功治疗,DSA下颈内静脉重新穿刺置入临时导管。1例完全嵌顿和1例逆行性嵌顿患者采用MPA导管沿导丝套取导丝末端,使导丝扭曲变形的"J"形末端完全进入导管后将导丝随造影导管一起退出右心房;2例逆行性嵌顿患者在DSA下经过反复推进导丝,旋转调整导丝"J"形末端方向后再反复做导丝退出操作后,顺利退出右心房;此4例患者在嵌顿导丝取出后,利用保留的导丝调整方向后重新置管。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出现导丝意外嵌顿右心房时,在DSA下通过离断导丝取芯抽丝术、MPA导管导丝末端套取术和手法调整术进行紧急处理,均能使导丝解除嵌顿退出右心房,并顺利完成置管,取得较好疗效。对导丝完全嵌顿患者,MPA导管导丝末端套取术的操作相对简单,并且安全有效。

  • 标签: 肾透析 导管,留置 颈静脉 导丝嵌顿 紧急处理
  • 简介:摘要32岁男性患者,反复发作心悸5天,加重1天。入院后急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反应。床旁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扩大并右心房内占位性病变。胸腹部CT平扫示右心房占位。心脏增强CT检查示右心房内占位,心包少许积液。2021年9月行右心房肿物切除+左心房重建+房间隔重建+右心房重建+上腔静脉重建+左心耳结扎+心脏表面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发现右心房巨大肿物为冠状动脉夹层形成的巨大血凝块,右心房壁受压菲薄,单纯心房肿物剥除极易导致术后心脏破裂,故将肿物与致密粘连的右心房壁大部分予以切除,保留窦房结处及部分心房组织,用牛心包重建右心房、房间隔、左心房壁及上腔静脉,安装临时起搏器。患者术后入ICU观察1天后转入普通病房,顺利出院。以房颤作为首发症状并表现为右心房肿物的冠状动脉夹层极为罕见,应引起重视。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8岁,主诉胸闷胸痛入院。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二维常规经胸及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处可见高回声附加团块,边界较清晰规则,多角度显示均与心房壁延续,且与心房壁呈同步运动,无自主活动(图1A、1B)。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房顶部局部附加高回声团,性质待定。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房 界嵴
  • 简介:MRI诊断右侧髂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栓,该病患者的子宫、下腔静脉、右心内的肿瘤在MRI上表现为同一信号,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病变延伸到腔静脉和右心的病例非常罕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