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汶川8.0级特大地震波及半个亚洲,震撼整个中国。本文通过在灾区的实地初步调查,对龙门山构造活动、发断裂构造和地表破裂的分布、产状、强度、继承性复活与新生特征、构造活动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并探讨了构造活动对地震破坏程度的控制与影响。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同震新构造 活动特征 破坏程度
  • 简介:本文在讨论共和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活动构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盆地内发生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多种地震参数,进而探讨其发构造。认为:盆地内的F1、F2北西向隐伏断层是共和盆地的两条主要发断层。

  • 标签: 构造背景 发震断层 共和盆地
  • 简介:福州市是福建省会城市,1997年12月连续发生两次3级地震,福州市普遍有感影响较大。本文对该地震发构造进行研究,认为北西向断裂构造为其发构造

  • 标签: 地震 断裂 发震构造
  • 简介:整理了聊古一井水位2000-2012年所记录到的效应,并对3个不同阶段内的效应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聊古一井的效应为振荡型和振荡阶升型;该井对来自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记录能力较强;该井水震波记录随震级增大而增加、随井距的增大而缩小的特征并不明显。该井对全球8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记录能力。激发自流以及变频稳流状态下,聊古一井水位记能力有所下降。

  • 标签: 聊古一井 水位 水震波 同震效应
  • 简介:摘要在地震危险性评价中,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属于基础性地质工作,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影响不言而喻。本文主要就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的定义与主要内容,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我国活动构造、地震地质工作的现状与建议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地震预测水平的提升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 标签: 新构造 活动构造 地震地质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隔技术通过在建筑结构某一层布置隔支座的方式,将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减少甚至避免地震能量从底部传输到上部结构,该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实际工程中。隔技术通过“以柔克刚”的方式进行抗震,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大结构的阻尼,减少地震对上部结构的动力效应。隔层位置也从最初的仅能设置在结构与基础之间发展到了可以布置在基础之上的某一层。层间隔的出现使隔层的布置位置变得更加灵活,为工程抗震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标签: 建筑隔震工程 隔震构造 施工关键技术 应用
  • 简介:"六"的训诂历来不能厌饫人心。文章通过先秦两汉典籍中十二筒、十二管、十二钟等名称的记载,并结合出土文献中""字的用法,推断十二和十二律本来都是指十二根用来定声的竹管,"六律六"的本义由此可以确知。

  • 标签: 六律六同 十二筒 通假 上博简
  • 简介:济阳断陷湖盆内的沉积构造,主要包括沉积断裂、沉积褶皱以及调节构造。从隐蔽油气藏勘探的角度,重点研究由沉积断裂形成的坡折断层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规律。根据平面组合样式,济阳坳陷坡折带主要有断阶状、梳状、帚状三大类,不同类型的坡折在空间上控制的层系主要为沙四段至沙三段,平面上基本沿各个洼陷构成环带状展布。各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围绕洼陷成环带状分布,在沾化凹陷由于其洼陷分割性强,呈现出网格状分布格局。

  • 标签: 同沉积构造 坡折 断层 济阳坳陷
  • 简介:摘要加快研究地质地震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在大地震频发的条件下急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精细化研究构造、活动构造等问题,是当前学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围绕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新构造 活动构造 地震地质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观点、新论断,并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法治建设。

  • 标签: 民主法治建设 战略布局 同舟 宗教事务条例 乃依 亚森
  • 简介:摘要:利用GRACE卫星RL05月重力场模型数据,采用去相关和300km半径的高斯平滑滤波,获取了2008年汶川MS8.0地前和重力变化,以及震中周边4个特征点的重力变化时间序列。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计算了前震中附近区域的重力变化年变率。结果表明,GRACE卫星观测到的重力变化约为-3~3 ,前震中附近区域的重力变化率约为-1.5~1 /a;各特征点的相对重力变化总体呈“减小-增大(发)-减小”的特点。

  • 标签: GRACE 汶川MS8.0地震 震前和同震重力变化
  • 简介: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时刻,3月14日上午9点12分,2909名全国人大代表按下表决器,为亿万人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

  • 标签: 选举法 全国人大代表 修正案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社会稳定繁荣;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 标签: 血肉联系 和谐社会
  • 简介:<正>数列是中学数学中的核心模块之一,也是高中的热点和重点.在由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时,一般将原有递推关系转化为熟悉的"等差"或"等比"型数列来解决.由于(非零)常数列集两大特殊数列性质于一身,因而为探求数列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观点.构造常数列解题,常有事半功倍之效果,考虑到通项公式在数列分析中处于核心地位,我们仅关注通项公式的构成形式.

  • 标签: 通项公式 中学数学 递推关系 待定系数法 核心模块 次类型
  • 简介:如图1所示,木工叔叔将一块正方形木板锯下宽为1/3米的一条,剩下的长方形面积是42/9平方米,那么锯下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 标签: 正方形 长方形 面积 构造
  • 简介:近年来,众多媒体都在关注一种新型的燃料——氢。作为一种可以替代烟的燃料,氢可以发动汽车,提供电能。自从布什总统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将氢作为一种车用燃料加以发展以来,美国能源部对外宣布,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和能源公司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合同。

  • 标签: 能源基础 汽车制造商 构造 车用燃料 美国能源部
  • 简介: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前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前3期和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前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前断层的滑移趋势与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的挤压运动。比较前3期逆冲方向的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的现象。并根据前和的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 标签: GPS 断层滑移 震前 同震 汶川地震
  • 简介:九江(瑞昌)地处华南地震区中北部,毗邻华北地震区郯城—庐江地震带南段,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中段。其大地构造单元为下杨子准地台的台坳。中新生代时期为沉降带,具有大陆地壳三层速度结构,厚度在31-34公里之间变化,平均速度6.29公里/秒。该地区处在湖口—南昌重力梯度带西北侧,上地幔斜坡带,和九江—瑞昌负磁场异常带。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新构造运动分区,断裂构造活动性,史今地震活动基本特点和5.7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空区)、地震序列精确定位、地震烈度分布、震源动力学参数反演、地表变形现象、建筑物破坏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这次5.7级地震是发生在九江—靖安地震断裂带西侧的铜鼓—武宁断裂北段破裂空区。其发断层呈NNE向,倾向SE,倾角60°,断层破裂长度11-13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为倾滑正断层。这是受华北地区郯城—庐江断块向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产生拉分伸长张扭性破裂,应属于新生性地震断层活动产物。它表明在华南板内少、弱地区在华北块体向南滑动和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挤压应力场交迭作用下能够导致华南块体内部产生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加剧,从而使第四纪断层伸展破裂而孕育新生性中—强地震,尤其往往在台湾岛弧板缘活动带相对平静期阶段,板内块断则处于活动状态,存在由内陆向海域发展趋势。

  • 标签: 地震矩 发震构造 地质构造环境 华南地震区 震源动力学 菲律宾海板块
  • 简介: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造成了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共约330kin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上大震复发可能属特征地震模式。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情况和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基本参数综合分析,本文从地质学、地震学和GPS数据分析三个方面评估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大震复发周期。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带Ms8.0级地震的复发间隔分别为:3185a、170(02264a和4310a,平均为3000a左右:Ms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1000a左右;Ms7.0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500a左右。这些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比,相差不多,基本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能量水平和累积速度。

  • 标签: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 大震 复发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