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吸烟害有健康。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戒烟教育。结论对公共场所及中小学生的控烟工作显著成效。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瞩目的事实。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这已是众人皆知的事。需要特别提醒烟民的是,在以下几种时间吸烟,危害则更大。一、晨醒即吸烟。人在睡眠状态下,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代谢较低,早晨醒后即吸烟,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加上烟中的有毒物质刺激支气管,更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二、喝酒时吸烟。酒能够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吸收,

  • 标签: 吸烟危害 有毒物质 氧化碳 呼吸系统疾病 尼古丁 血液循环
  • 简介:1晨起吸烟清晨醒来就吸烟会加大患肺癌和头颈部癌症的风险。这是美国专家对相关烟民研究得出的结论: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和起床后30分钟之内就吸烟的人与起床1小时后才吸烟的人相比较,前者罹患肺癌几率分别高出后者31%和79%:头颈癌几率也分别高出后者42%和59%。

  • 标签: 吸烟危害 头颈部癌症 起床后 美国专家 头颈癌 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烧香3小时后分析了室内微尘浮粒数量,并测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甲苯的浓度。然后把人类肺部细胞置于烧香的房间中约24小时,观察细胞发生哪些变化。结果显示,人类肺部细胞在接触烧香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质后,多半会发生炎症反应,

  • 标签: 北卡罗莱纳大学 吸烟 危害 除臭 肺部细胞 研究人员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吸烟人数持续提升,吸烟逐渐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虽然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吸引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但是吸烟人群数量却与日俱增,同时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吸烟不但会对吸烟者自身健康带来危害,同时还会影响附近的人群。下面我们从各个方面来分析吸烟对人体机体的危害

  • 标签: 吸烟 人体 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吸烟有害健康已是常识.1984年以来,我国男性吸烟率一直居世界最高人群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1],我国2010年覆盖28省人群的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男性吸烟率52.%,青少年吸烟率处于高水平.这也是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前瞻性研究显示,吸烟增加卒中发病风险[2].归因研究显示,研究人群23.9%的男性死亡由吸烟造成,依次为呼吸道疾病(37.5%)、癌症(31.3%)和心血管病(24.1%)[3].

  • 标签: 飞行人员 吸烟 吸烟率 烟草依赖 戒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甘孜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特征,就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泸定县展开匿名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情况,并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关数据,对泸定县居民吸烟危害意识进行分项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引起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视,并对此提出相关健康管理意见。

  • 标签: 泸定县 吸烟 危害 意识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18~65岁居民吸烟危害认知水平及戒烟意愿,对控烟工作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完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自2017年北京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以多阶段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165个村/居抽取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1 594例有效样本中,49.93%不想戒烟,男性不想戒烟者比例为50.39%,女性为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11,P=0.002),郊区为56.78%,城区为4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977,P<0.001)。吸烟者与戒烟者戒烟动机中,因所患疾病原因,戒烟者中比例(29.88%)高于吸烟者(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865,P<0.001)。吸烟危害认知较好女性的比例(34.97%)高于男性(3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2,P<0.001);郊区的比例(35.44%)高于城区(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4,P<0.001);从不吸烟者的比例(35.15%)高于吸烟者(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2.277,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认知一般者(OR=0.61,95%CI:0.39~0.94)与认知较差者(OR=0.67,95%CI:0.50~0.90)不易产生戒烟行为,认知一般者(OR=0.64,95%CI:0.53~0.76)与认知较差者(OR=0.87,95%CI:0.78~0.98)更易产生吸烟行为。结论北京市18~65岁吸烟者戒烟意愿较低,戒烟动机主要出于健康考虑,从不吸烟吸烟危害认知优于吸烟者,吸烟危害认知是吸烟情况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吸烟 戒烟意愿 危害认知